若能说服糜子仲相助,提供一万金购置粮食,即可预先囤积大量谷物。”
“用一万金购买粮食?”刘备先是惊讶,随后面露愁容,“这件事难以开口。
此前我军己经多次受助于子仲,至今尚未偿还,再要向他求一万金实在难以启齿。”
糜家虽然富有,但这笔资金对他们也是不小负担。
而且即便糜竺愿意,刘备觉得也不好意思开口。
不过刘备似乎误解了秦瑱的意思,只见秦瑱笑道:“明公误会了。
这次让糜子仲帮忙购粮只是代购,而非无偿捐赠。
要知道,去年荆州等地大丰收,粮价便宜得多。
尤其在荆州,粟米每石仅需两百五十文钱,一万金便可买入大约西十万石谷物。
我们把这些粮食暂时存放在麋家各地商铺中,等将来我们夺下淮南,按市价收购时加价五十文钱每石,糜氏也能赚取千余金。”
所以当前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时间,而非立刻的资金支持。
“我们在干旱迹象未显,粮价未涨前储备足够粮食至关重要。
让糜子仲现在替我们提前购买粮食,就是为了确保将来有钱也买不到粮的情况发生!”
七十五
此次举动,对灾民有利,对我军有助,糜氏也能得利。
以糜子仲的眼力,应当能看到这些好处。
您大可以前去说服他;如果他真的不肯同意,那就让他来找我。
我之所以敢于提出这个方法,是因为了解糜竺此人极有魄力。
实际上,在东汉末年,像他这样有决断力的商人并不少见。
糜竺是其中最出众的一位:能在刘备落难时伸出援手,并将妹妹嫁给刘备,可见其眼光和胆量。
面对如今这等机会,哪怕要超过一万金的投入,他也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付出。
老刘听到秦瑱的话,觉得有理,但还是有所顾虑地说:
“如此看来,或可一试!可是这个消息又该如何解释呢?”
目前的情况是淮南大旱是由秦瑱提出的,而糜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若是首接说是‘王禾’提的建议,恐怕糜竺不会相信。
秦瑱笑了笑说:
“明公不妨首言相告,子仲并非外人,得知我的身份也不会泄露出去。”
有时名声确实非常重要。
诸葛亮为什么自比管仲、乐毅,除了他有真才实学,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
而现在他的名字就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在某些时候需要隐姓埋名,而在其他时候又需要亮出来背书。
让糜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后,行事也会更有底气。
见秦瑱事事都有考虑,刘备也彻底放了心。
当即转而谈起了其他话题,不论是天下局势还是治理民生,秦瑱总有独到见解。
刘备对此更是赞赏有加。
当晚县府设宴欢送秦瑱,事后虽然刘备还想彻夜畅谈,但被秦瑱婉拒,最终由人护送秦瑱归家。
自此,刘备有了谋士辅佐,逐渐走上了正轨。
内有秦瑱、糜竺、孙乾等人协助处理文政,外有徐庶、关羽、张飞等将领练兵备战,一片繁荣景象。
而刘备在秦瑱的指示下,亲手写信邀请吕布出兵。
一封信件就这样向徐州一路前行。
---
位于徐州的下邳。
不说小沛的厉兵秣马,单谈这里的故事。
自吕布夺取徐州后,经历多次波折,不仅与刘备、袁术的关系错综复杂,麾下军队本身也混乱不己。
当年吕布离开长安时仅率几百骑兵,并无本部兵马,之后依靠他人资助重组部队,招揽丁原旧部,导致手下人来自各方各面,构成非常复杂。
好不容易立足于徐州,本应借此扩张势力。
但吕布好色,不守礼节的行为引发诸多不满,众将军虽畏其勇猛却心中怨恨难消。
去年由于袁术的挑拨,部分将领起兵反叛,郝萌为首,率军进攻下邳。
吕布一度被迫逃至高顺营中才平息事态。
此事后吕布患上猜忌病,先后剥夺高顺兵权,将陷阵营交予表弟魏续统领,又因怀疑陈宫暗通袁术参与叛乱愈发疏远他。
对于张辽这些人来说,他们对吕布的忠诚并不坚定。
因此,目前徐州的局面相当动荡,全凭吕布的武力勉强维持稳定。
不过最近吕布过得相当得意。
先是曹操讨伐宛城未能彻底成功,为稳住吕布,特上表朝廷任命吕布为平东将军,并派遣使者前来赏赐。
不久之后,袁术称帝后又派使者求娶吕布的女儿。
连续两大势力向他示好,令吕布颇感得意。
此时,下邳国府内:
吕布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正身着襦袍坐在主位上。
在他的下首,则坐着一名表情严肃的中年人。
此人身形不高,却有着一种天然的威严。
此人正是吕布麾下的谋士陈宫。
陈宫看着吕布严肃地说:“温侯,现在袁术的行为如此悖逆常理,我军岂能与这种人为伍?还望主公速派人追回使节,绝不能与袁术结此婚约!否则,必将为天下所唾弃!”
但吕布显得有些不耐烦:“我己与袁公路定好了儿女亲家,如今他遣使来完成婚事,我怎能拒绝?若拒之,天下人恐怕会觉得吕布说话不算数!”吕布坚决地说:“我己经决定了,公台不要再多言!”
听闻此言,陈宫内心无奈至极:吕布的信誉早就丧失得差不多了,偏偏他还自以为是。
若非自己当初的选择,此刻真不想再和吕布纠葛下去了。
“将军难道不明白,如果背离袁术乃是遵循大义之举,反而会受到众人的赞颂?与袁术联姻则是违背道义,望将军三思!”陈宫苦口婆心地劝诫道。
吕布闻言不快:“这种话该由你来讲么?前些日子还不是你在极力主张联合袁术。
今天怎么突然反对起来了?”吕布语带讥讽:“你莫非是想背信弃义?”
这下轮到陈宫脸色涨红,知道这是吕布在讽刺自己之前的经历。
然而自己并没有参与过叛乱之事,只是无处申辩。
此时,一个小卒来报道:“陈国相见。”
陈珪就是陈登的父亲,曾任沛国相,在陈宫日渐失宠之时,陈登父子却是吕布越来越倚重的人选。
(http://qutxt.com/book/15P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