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集:传承与发展》
在重庆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不屈精神的土地上,小李和老张站在岁月的交汇点,目光中满是坚毅与热忱,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那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绝不能被时光掩埋,它需要被传承,更需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重庆的街巷,有着独特的烟火气,石板路蜿蜒在老旧的房屋之间,仿佛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往昔的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李和老张开始了他们意义非凡的事业——建立学校和培训机构。
选址的过程并不轻松,他们穿梭在重庆的各个角落,既要考虑交通便利,方便更多有志的年轻人能够汇聚而来,又要寻觅一处足够宁静,能让大家静下心来学习、感悟的地方。最终,他们在嘉陵江畔寻得了一处有些年头的大院落。那院落的墙壁爬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青瓦在阳光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可一走进院子,却有着开阔的空间,仿佛正等待着被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筹备的日子里,两人忙得不可开交。老张西处奔走,去联络那些同样怀揣着革命情怀、有着一技之长的同志,邀请他们来担任教师。有的擅长讲述革命历史,能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有的精通军事技能,愿意毫无保留地把本领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具备保卫家园、建设国家的过硬本事。
小李则忙着筹措资金和物资,他一家一家地拜访当地的爱国商人,讲述他们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那些商人被他们的赤诚之心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捐赠桌椅、书本等各类办学所需物品。同时,小李还向政府部门申请支持,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也积极协调,帮忙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比如场地的修缮审批、办学资质的办理等等。
终于,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学了。开学那天,阳光洒满了整个院落,门口聚集了许多年轻人,他们的眼中满是好奇与憧憬,来自重庆的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周边省份慕名而来的。
老张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地开始了第一堂课:“孩子们啊,今天你们来到这里,就是踏上了一条意义非凡的道路。咱们的国家,曾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是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而我们,要把那些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你们身上,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去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祖国啊。”
说着,老张缓缓讲述起自己曾经的经历。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跟着队伍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送物资。有一次,敌人的炮弹就在他身边炸开,他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可一想到战士们还等着物资补给,硬是咬着牙,背着干粮继续前行。讲到这里,老张卷起裤腿,露出了腿上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那是被弹片划伤留下的印记,他说:“这伤疤,就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它时刻提醒着我,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啊。”
台下的年轻人都听得入了神,不少人眼眶泛红,他们被老张的故事深深打动,也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的残酷与伟大。
小李也时常会来给大家上课,他侧重于讲述革命中的智慧与策略。他说起曾经在敌后开展工作的经历,如何巧妙地传递情报,如何发动群众,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他告诉年轻人:“革命可不只是靠一腔热血,更需要有智慧,要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巧妙的办法去和敌人周旋,去为胜利创造条件。你们在今后无论是面对建设中的难题,还是其他的挑战,都得把这种智慧运用起来呀。”
在日常的培训中,除了理论课程,还有各种实践活动。老师们会带着年轻人重走革命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路线,在山林间、在江边,模拟当年的战斗场景,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先辈们的艰辛。
有一次,他们组织了一场模拟的“情报传递”任务。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穿越重重“封锁线”,把“情报”安全送达指定地点。过程中,有的小组因为过于心急暴露了行踪,被“敌人”抓住;而有的小组则巧妙地利用地形,相互配合,成功完成了任务。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复盘,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心得,深刻明白了团队协作以及灵活应变在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了感染,他们不再只是满足于自己的小生活,而是怀揣着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纷纷加入到了革命和建设的队伍中。
有个叫小杨的年轻人,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学徒工,每天想着的就是学好手艺,将来能有个安稳的营生。可自从来到这里学习后,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听着老张、小李他们的故事,参与着那些实践活动,他觉得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为这个国家做更多的事。于是,他白天继续跟着师傅学手艺,晚上就来到学校学习革命知识和建设技能,后来还主动报名参与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自己的手艺为修建公路、桥梁贡献力量。
还有个叫小陈的姑娘,她出身书香门第,原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在这里,她被革命精神中那种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劲头所震撼,她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开始学习医护知识,跟着医疗队深入到偏远山区,为那里的百姓治病送药,把革命精神中的奉献精神融入到了自己的行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这所学校和培训机构走出去的年轻人,散布在重庆的各行各业,成为了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有的投身教育事业,把革命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有着家国情怀的学生;有的进入工厂,钻研技术,用创新的理念推动着工业的发展,让重庆的制造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还有的扎根农村,带领着乡亲们发展特色农业,搞乡村建设,让曾经贫穷落后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小李和老张,看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与蜕变,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革命精神就像一颗火种,己经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了燎原之势,它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学校和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又陆续开设了更多的专业课程,比如文化艺术传承课程,让年轻人通过绘画、音乐、戏剧等形式,把革命故事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还有科技创新课程,鼓励年轻人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为革命精神的传播和国家的建设助力。
在校园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年轻人围坐在老树下,拿着画笔,描绘着他们心中的革命英雄形象,色彩在画布上跳跃,仿佛那些英雄们又鲜活地出现在了眼前;另一边,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摆弄着电脑和各种电子设备,讨论着如何制作出更吸引人的革命主题的线上展览,让更多的人能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重庆这座城市,也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大街小巷里,有孩子们传颂着革命故事的稚嫩童声;工地上,有年轻人挥洒汗水建设家园时喊出的豪迈口号;乡村田野间,有青年们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忙碌身影。革命精神,在传承与发展中,己经深深地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成为了它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壮丽篇章,绵延不绝,代代相传。
(http://qutxt.com/book/18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