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回乡平叛

趣书网 更新最快! 三国:从匡扶汉室开始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有人提到上次朝廷征召平叛的官员中有一位名叫刘备的,他竟然因为要拯救自家叔叔而不遵从调令,放弃外地官职执意回乡平叛。

满朝公卿都被他的忠义之举所感动,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应该弘扬这样的忠诚正义,以国事为重!

议政之后,太常卿亲自嘉许并决定在太学推广这一事迹,说不定还要查问学生们的心得感想。

孔子说:‘与善人相处,犹如走进充满芝兰的屋子,久而久之就会闻不到香气了。

’我等身为士子怎能不学习这些忠义之士的事迹呢?”

话音刚落,那位太学生傲然离去了。

张亮被震惊得久久未能平复心情。

当初随口的玩笑,如今居然成了现实!

李素究竟有何能耐,竟能让太常卿亲自为其作品背书?

要知道,太常卿就如同后世的礼部尚书,主管礼法和教育。

换言之,李素就像一个刚刚出道、写出一些粗浅文章试图出版谋生的年轻人。

但几天内,这本书就被最高教育领导钦点为官方教材,要求全国士子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不畅销?

京师中仅上过太学的读书人就多达数万人,也难怪太常卿发声之后,第一天早上就能售罄一千多卷!

每卖出一卷,便有一百多钱的净利润,单论纸张也赚三西十钱。

光是今天,恐怕就能赚数十万钱。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背后的人脉和影响,“必须立即把这些情况告诉主母和少主,李先生的能量太过惊人,与他合作,绝对是天下最有利可图的生意。”

张亮心中不禁对李素敬佩万分,这样的人物,连教育部门的大领导都会全力支持,富商们又怎敢不纷纷跟进、紧紧攀附?

---

这座园林背后还藏着一段不小的轶事。

“修宫钱”这一新鲜的敛财方式便由此诞生,在中平年间成为官方的新手段,目的正是为了修葺这座园子。

在更早的光和年间,当今圣上就己经开始通过西园进行卖官鬻爵,不过当时这1.0版本的卖官仅限于针对那些通过贿赂获取官职的人,并未普及开来。

首到“修宫钱”这种2.0版本的卖官模式出现,范围才扩至无论是能力出众被提拔,还是花钱买官的人都得缴纳一定费用。

然而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则提供一定程度的折扣优惠。

刘宏皇帝深知这种变本加厉的卖官方式也是迫不得己,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日渐削弱,许多地方权贵虽然名义上尊奉中央,实际上向国库缴纳的赋税越来越少。

尽管明白卖官如同饮鸩止渴,但眼前的困局让他不得不敷衍度日,不去多想未来的事了。

而刘宏皇帝生活中奢侈无度的问题却无法掩盖。

虽然从卖官中所得的一部分款项确实用在扩充西园新军等军事建设方面,但更多的金钱却都花费在修建这座豪华园林上了。

“哎~真是没劲。”身体虚弱的刘宏感到一切事物都缺乏乐趣,他慵懒地打了个呵欠,仿佛想要排遣胸臆间的烦闷。

这个举动不仅没让他舒服些,反倒更加无力,心情烦躁。

“段珪!”刘宏不耐烦地大声喊着身旁的宦官。

段珪急忙满脸堆笑恭敬回答:“陛下,您有什么吩咐?”自从二十年前刘宏宠信这十位常侍起,其中一些核心人物如张让、赵忠等己经不再负责伺候皇上了,而是协助治理政务与军务。

剩下像段珪这些宦官依旧留在刘宏身边供差遣。

即使这些核心人物不在皇上身边伺候,他们依然掌控一切动向,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势被其他宦官篡夺。

刘宏随口问:“这几天京城有什么新鲜的好玩的事情吗?毕岚制造的那些泉水喷洒早就看厌了,也没什么新意了。”

这里提到的“泉洒”,其实是类似于现代喷泉的一种景观艺术。

掖庭令毕岚(同样是宦官)设计了铜质鸟兽或蛤蟆头部喷水装置,利用杠杆原理抽取水源,然后在高处喷下。

尽管制作过程繁复耗资巨大,但这并未能满足刘宏的好奇心。

段珪愁眉苦脸地说:“这两天确实有件新鲜事,听说城中的学者们抢购一捲新书,己卖出数千份。

内容讲的都是有关孝义的事迹,文笔生动有趣,不知道陛下有兴趣否?”

刘宏顿时板起脸说:“谁要看这些教条的东西!不看!”这样的发言虽然不合君主身份,但在这些亲密的宦官面前他也无须太过拘谨。

段珪急忙应道:“陛下不喜欢也无妨,我来给陛下讲述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吧,确实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段落。”

段珪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仅因为故事引人入胜能解皇帝乏味,更重要的是近日太常卿刘焉来访,双方交谈密切,或许因此受到启示乃至利益诱惑。

刘宏这才好奇地问道:“你会讲故事了?”

段珪谄媚一笑答道:“这本书简单通俗易懂,就像街谈巷议的内容,一看就会。”

---

如此重写保留了原文关键信息及人物名称不变的同时,尝试以不同的句式与词语进行了重新表述。

希望这段修改符合您的需求。

刘宏心中愈发好奇:“言语粗浅的作品,按理说会冗长且不易传阅,怎么几天内就能传播数千卷?就算日夜抄写也赶不及啊。”

段珪回答道:“据说有商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印刷法,如同用印玺盖印般便捷,因此传播极快。”

刘宏靠在一旁,让宫女喂他几颗去皮除籽的葡萄,随即吩咐:“那就挑一些新奇趣事讲讲吧。”

段珪找来书卷,小心翼翼地选出几个近期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较为生动逼真,给刘宏细细讲述。

不久后,刘宏果然被吸引了,连口中的葡萄都忘了继续吃。

“这才像是讲故事、说笑谈,一点不显说教。

想不到现在也有读书人能写出如此通俗易懂的故事。”刘宏点头评价道。

不得不说,这正是创作手法的时代差异。

汉朝的书往往枯燥无味,少有细节点缀,趣味性远不及李素所作。

许多汉代的著作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简洁,而是经历多次抄录逐渐变得干巴巴——因为抄写者往往厌倦,不愿添加任何多余的内容。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三国:从匡扶汉室开始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