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初刻,球馆南侧暴雨如注,三十六道水柱自天而降,将中央球台化作鄱阳湖战场。湖水翻涌如沸,楼船战舰在暴雨中若隐若现,桅杆上“明”与“汉”的旌旗被狂风撕扯得猎猎作响。光光翻开祖父手记,见“朱元璋善守,陈友谅善攻”的批注旁,画着半艘烧焦的楼船,墨迹里还混着几粒火硝。
“此乃‘鄱阳水战局’,”老周划着小木舟赶来,船上堆满油纸伞与火药筒,“当年你祖父用你祖母的陪嫁木盆,给朱元璋的球拍补过‘水师胶’。”话音未落,朱元璋身着鱼鳞甲,执“洪武之治拍”立于船头,板面刻着“高筑墙”“广积粮”,每挥动便有木盾森列;陈友谅身披连环甲,持“汉国铁骑拍”,拍面铸着“巨舰冲阵”,球过处掀起滔天巨浪。
“朱重八!你不过是个放牛娃,也敢与某争天下?”陈友谅率先发难,铁骑拍击出“采石矶快攻”,拍面巨舰化作山岳,首压朱元璋战船。朱元璋不慌不忙,足踏“皇觉寺僧步”,洪武拍甩出“龙湾伏击”削球,板面“屯田令”化作铁索,竟将巨浪捆缚成堰:“陈九西(陈友谅原名),你杀主弑臣,焉能服众?”
光光见朱元璋拍面的“广积粮”纹路在巨浪中摇摇欲坠,忽记起父亲说过“水战需借天时地利”。他急忙摸出母亲缝制的“风伯香囊”——内装龙湾的泥沙、应天的云雾与祖父的旧罗盘,奋力抛向球台湖心:“朱帅!用百姓的粮草作胶,借鄱阳湖水势破敌!”
朱元璋眼神骤亮,洪武拍突然插入水中,再挥时竟带出万千百姓运送粮草的虚影:“我军身后有百万百姓,何惧尔等!”话音未落,徐达、常遇春的虚影自拍面浮现,手中战船化作球拍,与朱元璋形成合围之势。陈友谅见状大怒:“给某破!”汉国铁骑拍猛地砸下,拍面巨舰竟喷出熊熊烈火。
就在火势蔓延之际,刘邦携韩信自史球中踏出,大风歌拍划出“西面楚歌”的弧线:“朱老弟,当年某用‘民心’作胶赢了项羽,你且试试!”刘秀也撑着油纸伞现身,盘龙棍化作球拍:“水战关键在稳,朕当年昆阳之战,靠的便是沉住气!”更远处,嬴政的虚影负手而立:“战船如箭,需首指要害。”
“陈友谅!你看这火!”光光趁机高呼,“烧的是百姓的屋,毁的是你自己的根基!”陈友谅手一抖,铁骑拍上的火焰竟映出百姓哭号的虚影。此时,马皇后的虚影怀抱棉被飘来,温言劝道:“友谅兄,当年你我在黄州同食野菜,可还记得?”陈友谅身形剧震,拍面“巨舰”纹路竟出现裂痕。
“够了!”老周划着木舟闯入战场,将油纸伞与姜汤分给众人,“都睁眼看看!这暴雨里有多少无辜百姓?”陈友谅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愣住:“这味道……竟与当年家母煮的相同。”朱元璋望向光光:“小友,你这香囊中究竟藏着何物?为何能让陈兄这般触动?”光光正色道:“是天下百姓的哭声与期盼。”
陈友谅突然仰天大笑,掷拍于地:“罢了!某输得心服口服。朱重八,今日某认栽,但望你称帝后,莫忘了百姓的苦。”朱元璋收起球拍,向陈友谅一拱手:“九西兄放心。今我虽为敌手,却同为汉人,当一致对外。”说着,他解下鱼鳞甲上的护心镜递给陈友谅:“这是你嫂子(马皇后)绣的‘平安’二字,望你今后平安。”
当最后一球落在“鄱阳”残纹处,暴雨骤然停歇,湖面升起七彩霓虹,破碎的楼船竟化作木筏,载着百姓驶向岸边。老周打开祖父的手记,新页上画着光光抛香囊的场景,旁注:“吾孙以‘民’为胶,粘的不是破碎的战船,是天下人心。昔年某教朱元璋‘水师要像百姓的渡船’,今日他……终究没忘。”
是夜,光光在球馆船坞发现半块烧焦的船板,船板绑着祖父的旧布条,布条上绣着母亲的“平安”二字。老周说:“这是朱元璋的指挥船残骸,当年你祖母用它当过案板,在应天城烙过饼。”光光摸着船板的焦痕,忽然明白,为何母亲总在球馆蒸馒头——那是跨越千年的烟火气,提醒世人战争背后是百姓的温饱。
次日清晨,光光在玉案发现一碗热粥配酱菜,旁边压着老周的字条:“某用陈友谅的火硝,换了你家厨房的米——鄱阳湖的晨,该用温暖来驱散战火。”他望向“永乐迁都”球台,见朱棣正举着“紫禁城拍”比划,拍柄处缠着与自己相同的“民心得失红绳”。
球台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对谈仍在继续,话题己从“争霸”转到“如何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光光举起“时光拍”,接住了这记带着粥香与希望的对拉,拍面上,祖父的船板、母亲的香囊、父亲的教诲渐渐融合,最终凝练成八个大字:“王图霸业,民心为基。”
(http://qutxt.com/book/2MZ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