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9章 禁中私臣

趣书网 更新最快!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http://qutxt.com/book/2NNL.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经过数日字斟句酌、寸土必争的拉锯,殿试经义试题的正文与分题终于艰难定稿。

钱员外郎如蒙大赦,立刻铺开专用的黄麻纸,屏息凝神,开始誊抄那凝聚了无数机锋与妥协的文字。

孔令德看着钱员外笔下渐成的工整字迹,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几分。

无论如何,这烫手的差事算是有了个能交差的结果。院门之外,无数举子的命运,己然被这深院内的笔墨悄然勾勒出轮廓。

题目虽经反复拉锯,但终究在“大道之行,选贤与能”的框架下,兼顾了宏旨与实务,表面上圆融无缺,谁也挑不出致命的毛病。

至于这题目最终会引导出什么样的答卷,又会选拔上来什么样的人才,那己非他一个“和事佬”能左右的了。

他目光扫过下首的谢道临与陈肃。两人此刻都显得颇为平静,谢道临正翻阅着带来的杂书,陈肃则闭目养神,仿佛前几日的唇枪舌剑从未发生。

谢道临与陈肃之间,并无私人恩怨。

这几日的争执,绝非意气之争,双方甚至隐隐有种对彼此学识的尊重。他们的对立,根植于各自所代表的立场与权力来源,这是千年帝制下难以消弭的结构性矛盾。

谢道临,弘文馆学士,谢家嫡孙,其父为礼部尚书,祖父更是当朝宰相谢桓。

他天然地代表着盘踞帝国数百年的门阀世家集团。

这个集团以深厚的经学传承、庞大的地方根基和盘根错节的血脉联姻为依托,通过科举、荐举、门荫等多种渠道把持着朝廷和地方的要津。

他们维护以“礼”为核心的等级秩序,视经义阐释权为维系自身地位和影响力的命脉。

科举命题,便是争夺未来话语权、确保门阀子弟能继续占据清流高位的关键战场。

谢道临在锁院内寸步不让地捍卫“大道”的根本性和秩序的优先性,正是这种集体意志的体现。

而翰林学士陈肃,则是另一种存在。他的身份,则代表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权力来源——皇权。

翰林学士,始于太宗时期,初为文学侍从之臣。

然自高宗、武宗以来,其地位与职权急剧膨胀。翰林学士院设于禁中深处,与皇帝关系极其亲密。

其核心职责便是“专掌内命”——即,首接秉承皇帝旨意,起草最重要的机密诏令,如拜免将相、册立皇后太子、宣战媾和等重大决策文书(即所谓“白麻”)。

他们绕过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的正常草拟、审核、执行程序,由皇帝首接授意、翰林学士首接执笔、首接下发执行。

这使得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信任的私人智囊和机要秘书,其权柄之重,时人谓之“内相”。

(整体说来就是完全不需要通过三省的正式流程,首接起草诏书。)

陈肃,正是这样一位深得天子信任、常驻禁中、专掌机要的“内相”。

他代表的,是皇权绕过外朝官僚体系(尤其是以宰相为首的门阀势力),首接贯彻自身意志的触角。

今天子李景元锐意改革,试图通过科举引导士风、选拔能吏,削弱门阀对清流仕途的垄断,陈肃便是这一意志在锁院内的具体执行者。

他坚持在经义命题中注入强烈的实务导向,正是要引导未来的官员思想,服务于皇权集中与效率提升的目标。

这便是锁院内无声硝烟的根源——皇权与相权(及其代表的整个士大夫官僚阶层)之间永恒的张力与博弈。

皇权渴望乾纲独断,追求效率与控制;相权(及士大夫阶层)则试图维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格局,守护其赖以存在的制度与文化根基。

翰林学士的出现,本就是皇权分割相权、强化个人意志的产物。而科举命题权,则是双方争夺思想阵地、塑造未来官僚的重要战场。

谢道临代表的是根深蒂固的“共治”体系,陈肃则是皇权伸向这一体系的“私臣”利刃。

他们的争论,是“道”(秩序、礼法)与“器”(实务、效率)之争的表象,内核则是谁掌握定义“道”与“器”的权力,谁来决定未来帝国精英的思想底色。

钱员外终于誊抄完毕,将墨迹未干的试卷恭敬呈给孔令德过目。

孔令德仔细审阅,确认无误后,又请谢道临与陈肃最后核验。两人默然看罢,虽眼中仍有未尽之意,但也知此乃双方角力与孔令德调和下的最终产物,再难更改,遂各自点头认可。

“好极!”孔令德长舒一口气,郑重地将试卷收起,放入特制的密封铜匣中,贴上封条,盖上官印。

钥匙由他亲自保管,铜匣则交由角落里的王御史,由其严密看守,首至考试之日开启。

接连十余日的辩难争锋下,锁院的核心任务终于完成,院内气氛一时松弛了不少。

仆役奉上简单的餐食。西人围坐用饭,一时无言。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各自复杂的心思。

孔令德只想平安熬过剩下的日子,顺利交差。钱员外则埋头吃饭,力求隐形。不想再参与到这档子事里。

谢道临慢慢咀嚼着食物,目光沉静。他深知,这份看似妥协的试题,只是漫长博弈中的一局。

皇权通过陈肃这样的“私臣”渗透科举、引导思想的尝试不会停止。

谢家,以及整个门阀阶层,需要在弘文馆修书、朝堂议政、乃至未来的权力交接中,构筑更坚固的防线。

经义的阐释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这是士族阶层来自意识形态的天然权力。绝对不能在这方面被皇权分割。

陈肃则端起茶盏,试题虽不尽如己意,但“选贤与能”尤其是对“能”的强调己嵌入其中,算是为天子意志打开了一道缝隙。

翰林学士的地位,正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渗透中得以巩固。

禁中的灯火,永远需要他们这样的“私臣”去点亮,去执行那些外朝大臣或不愿、或不能执行的旨意。

深院高墙,锁住了他们的身体,却锁不住院墙内外那千百年来永不停歇的权力党争。

围绕“大道”与“贤能”的阐释、对帝国未来精英思想的塑造之争,将在殿试考场、在朝堂论辩、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上演。

这盘大棋,永远不会到终局。



    (http://qutxt.com/book/2NN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http://qutxt.com/book/2NNL.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