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和不断改进的工具,白黎终于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另一项他认为同样重要的事情上——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生物的了解和记录。
他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力量悬殊的世界里,知识,尤其是关于各种生物习性、能力和危险等级的准确知识,几乎等同于生命线。每一次遭遇新的生物,每一次观察到它们独特的行为,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救他一命,或者为他提供新的生存机遇。他那本己经写了不少内容的【生物图鉴】,需要不断地补充、修正和深化。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必要的狩猎、采集和营地维护工作外,他会有意识地花费更多时间进行“田野调查”——当然,是以一种极其安全和隐蔽的方式。他会选择一些视野良好、便于撤退的观察点,比如高耸的岩石顶端、茂密的树冠上(他学会了爬树),或者仅仅是躲在足够远的灌木丛后面,用他那双经过磨砺、变得更加敏锐的眼睛,长时间地、耐心地观察着那些他己经初步认识或仅仅是惊鸿一瞥的生物。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记录下生物的外形和危险等级,而是开始像一个真正的博物学家一样,试图去理解它们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食性偏好、繁殖方式(如果能观察到的话),以及它们在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对**水龙兽(Lystrosaurus)**的观察尤为细致。这种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似乎真的对他这个“外来者”毫无戒心。他多次看到,当他在溪边安静地坐着时,会有水龙兽好奇地、摇摇摆摆地凑近过来,用它们那短小的、覆盖着粗糙皮肤的鼻子轻轻嗅探他的裤腿或鞋子(如果他没光脚的话)。它们似乎特别喜欢被轻轻抚摸头部或背部(白黎尝试过几次,它们会发出满足的咕噜声,甚至会主动蹭他的手),这让他联想到地球上的某些温顺的宠物。他记录下它们主要以某些特定的低矮蕨类和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多汁植物为食,它们似乎是群居的,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地在水边活动,彼此之间会用低沉的咕噜声进行交流。它们的防御能力几乎为零,遇到危险(比如他之前猎杀时)只会发出惊慌的叫声然后试图逃跑。白黎在笔记中将它们的危险等级定为“微乎其微”,并标注“潜在的、最容易获取的肉/皮来源”,甚至在后面加了一个问号:“能否……被驯化利用?(如驮运少量物品?)”这个想法让他有些兴奋,但也知道这绝非易事。
对于美颌龙(psognathus),他的观察则充满了警惕。他更加仔细地研究了它们的群体狩猎策略。他发现这些小东西虽然个体弱小,但配合起来却相当高效。它们会利用数量优势,不断地骚扰、试探体型稍大的猎物(比如大型昆虫、小型蜥蜴,甚至落单的幼年渡渡鸟),寻找对方的弱点。它们之间似乎有明确的等级制度,通常会有一只体型稍大的作为首领发出指令。它们速度极快,极其灵活,而且似乎拥有不错的视力和嗅觉。白黎在笔记中强调了它们的“机会主义”和“群体威胁”,并将危险等级根据遭遇数量进行了细化:“1-2只:低;3-5只:中低;6只以上:中!”并注明“绝不可掉以轻心,避免被包围!”
他还花了很多时间,从远处观察**副栉龙(Parasaurolophus)**的族群。他被它们头顶那巨大的、如同乐器般的骨质头冠深深吸引。他发现,这个头冠确实不仅仅是装饰品。它们会通过头冠发出各种不同频率和音调的、洪亮悠长的叫声,这些叫声显然具有不同的含义——有警惕掠食者出现的急促警报声,有召唤同伴的集合声,有同伴之间交流的低沉共鸣声,甚至可能还有求偶时发出的、更加复杂的“音乐”。他猜测这头冠内部的中空结构起到了共鸣腔的作用。他还观察到它们主要是食草动物,偏爱某些特定的高大蕨类和苏铁植物。当遇到威胁(比如远处传来迅猛龙的叫声)时,整个族群会迅速聚集起来,形成一个防御性的圆阵,将幼崽保护在中间,同时发出巨大的威慑性吼声。虽然最终往往还是难逃被掠食的命运,但这种社会性和防御策略还是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图鉴中详细记录了副栉龙的叫声特征、食性、群居行为和防御模式,危险等级定为“低(非主动攻击时)”,但强调了“体型巨大,受惊吓可能造成冲撞危险”。
他也尝试着去观察那些在高空中盘旋的翼龙(Pterosaur)。他发现这些巨大的飞行生物似乎主要在靠近海洋的悬崖峭壁上筑巢(他远远地看到过一些悬崖上的巨大鸟巢状结构)。它们拥有惊人的视力,能够从高空发现水面下的鱼类或其他小型猎物,然后如同闪电般俯冲下去进行捕猎。它们似乎对地面上的大型生物(包括他自己)不太感兴趣,除非是发现了可以轻易获得的腐肉。他在笔记中记录了它们的飞行姿态、捕猎方式和可能的巢穴位置,危险等级暂定为“低(在地面活动时)”,但标注了“空中优势巨大,避免在其捕猎路线上暴露”。
每一次观察,每一次记录,都让白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加深一分。他不再仅仅是看到一个个孤立的“怪物”,而是开始逐渐勾勒出它们在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他看到迅猛龙捕食副栉龙,看到美颌龙跟在大型食肉动物后面捡食残羹剩饭,看到翼龙从空中猎杀水中的鱼类,看到巨大的腕龙和警惕的三角龙共享着一片河谷……一幅幅生动的、充满了原始力量和残酷法则的生态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将这些观察结果,用文字、草图、甚至是一些他自创的符号, meticulously 地记录在他的【生物图鉴】中。图鉴的页数在不断增加,内容也越来越详实。他会记录下生物的学名(如果他认识的话)、暂定名(如果他不认识)、外形特征(附带尽量准确的素描图)、体型估算、活动区域、主要食物、行为习性、发出的声音、留下的踪迹(脚印、粪便)、可利用的资源(肉、皮、骨、羽毛等)、以及最重要的——危险等级评估和应对策略。
这本凝聚了他心血和智慧的【生物图鉴】,正在逐渐从一本简单的生存记录,变成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这个失落世界的“百科全书”(尽管极其初级和个人化)。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他对抗未知、理解世界、并最终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生根的最重要的依仗。
结束了一天的观察和记录,白黎坐在篝火旁,仔细翻看着自己的笔记。虽然身体依旧疲惫,生存压力依旧巨大,但当他看到那些逐渐清晰起来的生物轮廓和行为模式时,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和掌控感油然而生。他知道,在这个力量悬殊的世界里,知识,就是他最锋利的爪牙,最坚固的盾牌。理解,是通往生存的第一步,或许,也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
(http://qutxt.com/book/2O3V.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