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十四章:石器与兽皮之间

小说: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作者:多维者
趣书网 更新最快!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http://qutxt.com/book/2O3V.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白黎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潜伏在红岩谷周围的山脊或密林之中,利用地形和植被的掩护,持续对下方的部落进行着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不敢靠得太近,始终保持着一个他认为相对安全的距离(至少在对方的弓箭或投矛射程之外),并时刻留意着周围是否有部落派出的警戒哨或狩猎队。琥珀则成为了他最可靠的“耳朵”和“鼻子”,任何可疑的声音或气味,都会让它立刻发出低沉的警告。

通过长时间、多角度的观察,白黎对红岩部落的技术水平和日常生活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确认了部落成员使用的工具绝大部分确实是以石器、骨器和木器为主。

石器的种类和工艺水平明显高于他自己。他们不仅能熟练地打制出锋利的燧石或黑曜石刀片、刮削器、箭头和矛头,还能制作出更大型、更耐用的石斧、石锤和石镐(用于砍伐、砸碎骨头或挖掘)。他甚至看到有人在使用类似石磨盘和磨棒的东西,将采集来的坚果或谷物(或许就是他在废墟发现的那种?)研磨成粉末!这表明他们对石材的选择、打磨和复合镶嵌技术己经相当成熟。

骨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他看到有人用打磨锋利的兽骨制作锥子(用于在皮革上钻孔)、鱼叉(用于在浅水区捕鱼)和针(用于缝纫)。一些大型动物的肩胛骨或肋骨,则被用来当作临时的铲子或挖掘工具。而那些巨大的、带有尖角的恐龙头骨或骨盾(比如三角龙的?),则被他们完整地保留下来,有些被悬挂在窝棚门口作为装饰或某种象征,有些则被放置在中心广场附近,似乎具有特殊的意义(祭祀品?或者部落力量的象征?)。

木器则主要用于制作武器的长柄(矛杆、斧柄)、窝棚的框架、简单的容器(比如掏空的树干或木碗),以及生火的工具(他看到有人在使用类似弓钻的装置,但结构似乎更简单一些)。他们砍伐木材的技术也相当娴熟,能够利用石斧和楔子(可能是硬木或石质的)将较粗的原木分解开来。

兽皮的利用更是登峰造极。部落成员的衣物、窝棚的顶盖、各种绳索、袋子、甚至简易的皮筏(他看到溪边停靠着一个用兽皮和木头骨架制作的小筏子,似乎是用来捕鱼或短途运输的?)都离不开兽皮。他们显然掌握着一套完整的皮革鞣制技术。白黎观察到,女人们会将新鲜的兽皮刮干净脂肪,然后反复捶打、揉搓,并涂抹上某种混合了油脂、脑髓(?)和植物汁液(或许含有鞣酸?)的糊状物,再经过晾晒和烟熏等工序,最终将其变成柔韧耐用的皮革。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效果显著,制作出来的皮革看起来比他自己鞣制的要好得多。

除了这些基础材料,他还观察到了一些其他材料的应用。比如用粘土制作陶器。他们的陶器种类比白黎自己烧制的要丰富,不仅有碗、罐,还有一些形状更复杂、带有简单纹饰的瓶子或盆子。烧制的技术似乎也更稳定,成品率更高。他还看到有人用贝壳打磨成刮刀或装饰品,用鸟类的羽毛装饰武器或头饰,用坚韧的植物纤维编织绳索、渔网和篮子。

然而,最让白黎在意的,依然是金属。经过连续几天的仔细观察,他没有在部落成员日常使用的工具或武器中,发现第二件类似他在废墟挖到的那种青铜矛头!大部分武器的尖端,依然是打磨的石质或骨质。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惑。难道那个青铜矛头真的是个例?是某个极其珍贵的、代代相传的“圣物”?还是说,他们虽然掌握了青铜技术,但因为某种原因(比如矿源枯竭?或者技术失传?)己经无法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了?或者,青铜武器只掌握在少数核心人物(如首领或萨满)手中,轻易不会示人?

这个谜团,如同红岩部落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

在观察物质层面的同时,白黎也努力捕捉着部落社会层面的信息。

他发现,部落内部似乎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等级或分工。有几个明显更强壮、武器也更精良的成年男性,似乎扮演着主力猎人和守卫者的角色,他们常常结伴外出,或者负责在营地外围巡逻。而一些年长者(无论男女),则更多地待在营地内,从事一些技术性或管理性的工作,比如指导年轻人制作工具、处理草药、或者……在中心广场进行某种仪式?(他看到过一次,一个穿着特殊羽毛头饰的老者,在主火塘边念念有词,并向火焰中抛洒着什么东西)。女性则承担着繁重的日常劳动和抚育后代的责任。孩子们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玩耍,同时也在耳濡目染地学习着各种生存技能。

部落成员之间的互动看起来比较和谐。虽然偶尔也会因为分配食物或什么小事发生争执(他听到过几次激烈的争吵声),但似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斗或暴力冲突。他们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些大型任务(比如抬回巨大的猎物或合力搭建新的窝棚)。在面对外部威胁(比如上次的迅猛龙袭击)时,他们也能迅速地组织起来,共同抵抗。

这一切都表明,红岩部落是一个拥有着自身秩序、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成熟的原始社会。他们并非野蛮人,而是这个失落世界里,依靠着智慧和团结,顽强生存下来的文明火种(尽管这文明之火极其微弱)。

白黎将这些关于部落技术水平、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的观察,都详细地记录在了【生存笔记】的“红岩部落”专题下。他对这个部落的了解越深入,心中的敬畏感就越强,但同时,警惕性也丝毫未减。

因为他知道,一个成熟的社会,往往也意味着更强的排外性和更复杂的内部规则。想要与他们接触,甚至融入他们,绝非易事。他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个能够打破“石器与兽皮之间”那道无形壁垒的、安全的突破口。



    (http://qutxt.com/book/2O3V.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http://qutxt.com/book/2O3V.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