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王负责人,这个名字该不会弄错了吧?我们院子里的刘慧珍,认不得几个字,平时傻乎乎的!”
许富贵叹了口气:“哎,看来,是刘慧珍通过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当上了典型,但她没想到,秦淮如不仅去了扫盲班,而且每天都去,学到深夜,特别用功!”
王秀兰:“这不太可能吧,刘慧珍有这样的心眼?”
“以前她确实没有,但自从上次获得王负责人的表扬后,她的野心变大了!”
四合院里的人,连傻柱在内,都觉得秦淮如能成为扫盲班的典型,刘慧珍则根本不行,主要是刘慧珍太傻了!
秦淮如心中振奋,她非常肯定,自已在扫盲班从未见过刘慧珍。
刘慧珍之所以能当典型,一定是王负责人帮忙的。
但四合院里的人提出了很多质疑,王负责人也感到压力,不敢继续偏袒刘慧珍。
这样一来,她不仅会成为典型,还可以借着刘慧珍的名字,更进一步,一个成为正面教材,一个则成为反面教材。
那时,她在街道胡同里的名声将会十分显赫。
王负责人一脸不悦,看着四合院里这些看似和和气气的询问,实际上都在暗中质疑刘慧珍成为扫盲班典型的合理性。
大家不仅联合起来,质疑他这位街道办事处主任徇私舞弊,还在背后欺负刘慧珍孤儿寡母。
王负责人:“你们认为我在徇私,偏袒刘慧珍?”
易中海:“王负责人,我们觉得您每天工作繁忙,难免被人蒙蔽或弄错!”
秦淮如:“王负责人,您不妨找我们班的秦老师,他可以证明,我一直非常努力,现在已经认识两千字了!”
王负责人气笑:“好吧,那就让扫盲班的人来,现场考核你和刘慧珍。
扫盲班典型有明确标准,需要认识两千个字,能够写五六百字的小文章!”
秦淮如心中一紧,现场考核?她其实根本不认识两千字,但这没关系,刘慧珍一个大字不识,无论如何她都能胜出!
不一会儿,扫盲班的秦老师走了过来:“王负责人!”
“嗯,我们街道办事处树立了一位扫盲典型,但秦淮如同志质疑刘慧珍的身份,你现在分别考察一下她们俩。”
秦老师皱眉,她没有教过刘慧珍,不清楚具体情况,而秦淮如之所以拿到扫盲班的毕业证,完全靠她个人的关系,私下颁发的。
秦淮如在这里闹什么呢?
为了避免自已被牵连,秦老师说道:“好的,你们现在在地上用树枝写出扫盲的口号!”
扫盲口号?
秦淮如脸色苍白,她完全记不住。
然而,刘慧珍却非常熟练地背诵了出来。
事实上,不仅是扫盲口号,新婚姻法她也是烂熟于心!
“**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就不能上”,“工业化、农业化,没有文化就不能化”,“技术是个宝贝,没有文化就学不来……”
见刘慧珍如此熟练,秦淮如的脸色愈发苍白,四合院的街坊邻居们也都惊呆了!秦老师叹了口气,她意识到,秦淮如的扫盲证书已经保不住了!
“下一题,《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一章的内容!”
秦淮如支支吾吾,勉强写出了六个字,还有很多字她虽认识却写不出来!
但是刘慧珍把这段话深深印在了脑海中:“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老人引导我们向前,力量无穷……”
说到这儿,四合院里已经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刘慧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
这个在四合院所有人眼中又老实、又贫穷、又没有出息的寡妇,居然识字了,而且还成了扫盲班的典范?
聋老太太紧握拐杖的手开始发抖。
刘慧珍再次成为典范,意味着秦淮如的扫盲成绩是假的,这步棋在街道办那边将彻底白费!
易中海的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
他原本以为秦淮如确实每天早出晚归、勤奋学习,没想到她只是装模作样给他看。
鲁迅曾说过:“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这句话完美地形容了此刻的秦淮如。
秦老师说:“最后一项考核,这份1953年4月的报纸由刘慧珍先读一遍。”
刘慧珍接过报纸,开口朗读道:“《关于选民证的说明》记载,当时选民证分为直写和横写两种格式。
一般选举区域或选举单位使用直写格式。
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选择适合自已文字形式和书写习惯的格式,例如,将选民证名称和各栏目翻译成本民族的文字,并添加在汉字之上……”
秦淮如接着读道:“《关于选民证的说明》记……记……” 但是读到开头,她就再也读不下去了。
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王负责人说:“现在,你们自已决定,谁才是这次扫盲班的典范?”
秦淮如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刘慧珍仍然呆呆地站着,一如既往地像个老实人。
沈建设感到疑惑,他那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妈怎么会悄悄地成为了扫盲班的典范呢?
之前他还一直在担心,要是秦淮如成为扫盲班的典范并算计刘慧珍,他该怎么保护妈妈。
结果,还没等他太纠结,刘慧珍竟然意外地成为了扫盲班的典范,而且还踩着秦淮如的名声登上了这个位置?
刘慧珍从老师手中接过扫盲班的结业证书和奖状,递给了刘慧珍:“慧珍,恭喜你,成为扫盲班积极分子!”
易中海的面色更加严峻。
在1953年的扫盲运动中,积极分子的称号可不是一般的荣誉。
拿到扫盲班结业证书的人都能在找工作时有更强的竞争力,而积极分子在全市范围内也不超过五个!
前几批积极分子都被分配到仓库管理、供销社等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去了。
现在,刘慧珍竟然也得到了这样的荣誉?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想办法,给刘慧珍一个稳定的工作,让她照顾聋老太太。
易中海和聋老太太交换了一个眼神,显而易见,两人的心思已经达成了一致。
王负责人总结道:“不识字真麻烦,既不会写也不会算。
亲人的来信也看不懂,多难受。
学会识字真是太好了,不仅能读书看报,还能了解国家大事,提高生产技术。”
(http://qutxt.com/book/3IM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