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非常好,你们……全都给我回去反思,好好写检讨!”
郑朝阳靠过来,低声说道:“头儿,那个沈建设的烈属身份,应该怎么处理?”
罗勇坚定地回答:“我把这个情况汇报上去!”
“明白了!”
郑朝阳和白玲离开后,罗勇找到自已的老上级,说道:“老领导,这个被遗弃的婴儿确实是烈属,问题是我们现在没办法确定他是哪位烈士的孩子。
那个院子里共有六对夫妇,其中三个婴儿是1952年出生的。
而这六对夫妇,有的在抗美建设战争中牺牲了,有的则在与敌特的斗争中遇难……无论如何,这个孩子烈属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
老上级叹了口气,说:“做事要讲规矩,首先必须查清他的真实身份和他的父母是谁!”
罗勇急切地说:“老领导,难道因为他的身份永远查不清,我们就不给他发放抚恤金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规定是规定,但鲁迅说过,‘自古以来就这样,就是对的吗?’也许不一定!再说了,实在没办法查清,您可以给他一个烈士称号!这笔抚恤金和抚养费,我罗勇个人掏钱总可以吧?”
老上级怒气冲冲地骂道:“出去!”
罗勇带着鼻青脸肿的模样走出办公室,看着手中的文件,自言自语道:“小子,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接下来要看你的资料能不能送到老人家那里了!”郑朝阳和白玲心情低落地走在南锣鼓巷的路上。
白玲愁眉苦脸地问:“郑朝阳,你说我们能找得到小建设的爸爸妈妈吗?”
郑朝阳充满信心地说:“肯定能!我们只要筛查那六位烈士的资料,从罗师长和林参谋的记录开始查起。
这两位一个三十二岁,一个三十六岁,都是1951年去了 ** 战场,1952年牺牲的!时间应该很接近。
还有一个……什么?”
郑朝阳的眼珠子一转,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份名单上的名字,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白玲见状问:“怎么了?”
郑朝阳回答:“你看这两个名字,你还记得老人家的菊妹吗?她在牺牲前有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一个姓张的师长,名字跟这位一样!
菊妹的女儿也在这两年与敌特斗争中牺牲了。
这三家,孩子都是1952年前后出生的,但他们一直生活在隐秘中,可能只有他们自已知道谁是谁的孩子!另外两个孩子的下落也不清楚!
换个说法,不论小建设是谁家的孩子,不论是师长还是参谋家的,身份都不简单啊!”
白玲眼神一闪,兴奋地说:“郑朝阳,我想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
那天,敌特发现这个院子,导致这三个小婴儿失踪。
沈建设正是‘二七三’中的一员!”
那这院子里到底是谁在照看这三个小孩子呢?他们的父母要么外出执行任务,要么参军去了 ** !小孩子遇到敌人是不会逃跑的!
又是谁把小建设送到了派出所门口呢?
郑朝阳忽然明白过来,他与白玲相视一笑,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姆!”
白玲接着说:“没错,就是保姆。
她不是孩子的亲人,只是受雇照顾他们。
敌人的到来让她感到危险,因此她保全了性命后,便将小孩放在了派出所门口。
这样的推测听起来合理多了,不是吗?”
郑朝阳点头赞同:“如果能找到那个保姆,我们不仅能确认沈建设的身份,还能找到其他两个小孩的下落。
也许不仅一个保姆!我们马上调查附近的居民,看看有没有人见过这个保姆。”
白玲欢呼道:“太好了!只要我们能确定沈建设的身份,他的生活肯定会有很大改观!”
郑朝阳点头附和:“我们一起再去那院子里仔细寻找线索,就算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那个保姆的行踪!”
白玲笑道:“郑朝阳,要不要打个赌,看谁能先找到那保姆的信息?” 郑朝阳答道:“比就比!四九城的男人哪会被一个女人吓倒?”
沈建设完全不知情,有几个人正为了确认他的烈士后代身份而奔波。
与此同时,在一座四合院里:
贾家传出贾张氏的斥责声:“你就这点出息!我说你上扫盲班只是为了偷懒不想管孩子。
现在可好了,连街道办都被你得罪了!”贾张氏气愤不已,尽管平时她不拘小节,但面对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却总是恭恭敬敬。
她心里很清楚,不论是她做的手工活儿,还是儿子将来上学、找工作,都需要街道办的支持。
如今,因为秦淮如的事,她在街道办的形象受损,未来求人办事时会更加困难。
贾东旭的脸色也难看:“淮如,你这次真的做得太过分了!”
秦淮如心里难过,她怎么也没想到刘慧珍会比她成绩好这么多,看到那些文字就像外国人写的,根本记不住。
刘慧珍凭什么能记住呢?
在聋老太太的屋里:
易中海叹了口气:“老太太,您不觉得沈建设出现在这个四合院里有些奇怪吗?刘慧珍的本领我们都知道,可这次她竟然悄无声息地成了扫盲班的积极分子。
现在又加上淮如成了落后分子,我们的计划恐怕要重新考虑了!
靠烈属身份让刘慧珍 ** 照顾您的事也得缓一缓,否则万一出事,会影响到我们的名声!”
聋老太太显得有些沮丧,她实在想不通,一个被人收养的孤儿怎么会动摇她在四合院的地位。
“听你的,慢慢来吧。
我听说,发现沈建设的两位巡警正在调查他的背景,如果查出来他是地主或资本家的孩子,就更好办了!”易中海心里盘算着,希望沈建设的父母是敌人或者国外人士,那样问题就解决了。
即便是生长在四合院里,也很难有一展宏图的机会!
易中海:“老太太,过几天我跟东旭说说,让淮如好好照顾您,这期间您委屈点,等刘慧珍的风头过去了,我再慢慢说服她,尊重您这个长辈的事儿不急!”
易中海在养老问题上向来十分耐心。
为了实现他的养老目标,他制定了一套“三步走”战略,逐步将“傻柱”拖入局中,让他心甘情愿地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http://qutxt.com/book/3IM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