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国库券

趣书网 更新最快! 从小镇青年到都市中年 http://qutxt.com/book/3RV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县城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九十年代过年的福利就是发各种票证,一般是什么煤票,粮票,肉票,油票等等。比如煤球,没有煤票,去燃料公司买煤球,比有煤票贵一倍,大米没有粮票贵三倍,食用油没有油票贵五倍。我老爸老妈单位各自发了一些票,我这个呆在家里的小伙子,就成了采购员兼挑夫,义不容辞的去承担了这个买买买的任务。

前天买两千斤的煤球,燃料公司只肯送到我们家楼下,我一个人拎着两个桶把两千斤煤球拎上了三楼,昨天买一百二十斤的大米,我一个人推着自行车拖回家的。经过两天的艰苦劳作,今天我还是不得闲。穿着一件被煤球弄的黑乎乎的旧军大衣,推着自行车,车上挂着两大桶三十斤的菜籽油往家走。看见县城中心小学前面的广场中间围了一大群人,人群前面一条红布横幅挂在高处,写着“国库券换年货,国库券能当钱用”。我现在对任何与钱有关系的东西都有兴趣,也踮着脚看看热闹。

一帮江浙口音的人搭着一个大的棚子,棚子是帆布的,檐边挂着红布条幅,大棚子面堆放着各种商品,什么铝锅,水壶,保温瓶,铁炒锅,菜刀,皮鞋,波鞋,毛巾,袜子,牛仔裤,塑料拖鞋,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棚子边上两个电喇叭在高喊着:“年货可以用国库券买啊,任何年份的国库券都可以用啊。国库券换铝锅,国库券换皮鞋牛仔裤,国库券换毛巾袜子,国库券换保温瓶,什么都可以换啊。”许多年纪大的爹爹婆婆在挑着各种年货,问好价钱,然后拿出贴身口袋里面的小帕子,仔仔细细地打开帕子,拿出国库券付账。

我觉得挺奇怪的,看了看,好奇的问一边一个正在买铝锅的婆婆说:“婆婆,你为什么要拿国库券买东西啊?”婆婆像是看见外星人一样说:“这国库券能够买东西还不好啊,你不买莫要在这里阻碍我。”我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是知道了国库券如果能够花出去,老百姓还是很愿意的。

中午回家以后,和老爸老妈他们说了这个事情,我老妈第一个反应居然也是这样,她说:“要是有合适的,我也拿家里的国库券去买东西。”我更加奇怪了,好好地为什么要拿国库券换东西。问起原因。老妈说道:“现在国库券是摊派的,国家没钱,大家也没钱不想买,单位就直接从工资里面扣,国库券要好长的时间才能兑换,要是等着用钱怎么办,很多下岗的职工没有办法,就拿着国库券去换东西。”

我要他们拿国库券给我看看。原来八九十年代的国库券就像一张人民币,有漂亮的花纹,有票面,五块,十块,五十块等等,但是票面写的是国库券,票面后面面有小字,写着发行时间,利率等等。我发现这些国库券的利率都还蛮高的,普遍在六到十之间,就是时间比较长,五年,十年都有。我觉得这样的利息还可以啊,就和老妈讨论这个问题,老妈见多识广的说道:“这个利息不高,前面农机局的老刘家的闺女在中心小学储蓄所上班,给我们一年到期的利息都有十五个点的利息。”我问她:“这个利息写在存单上面不?”“怎么可能,这都是储蓄所拉任务,给我们这些熟人的。”我觉得有一点不靠谱,劝说道:“要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国库券合适,安全一点,而且我看了,很多人拿买了好几年的国库券去买东西,按票面算钱,我觉得这个利息好高。”我把手一伸说道:“我前几天给你们的五千块钱给我,我去买国库券,你们有其他的储蓄也给我去买国库券,反正你们都是要存钱给我娶媳妇的。”老妈啪的把我的手打下去说:“你好像学了财务会计就可以教训老妈啦?不过你说的好像有一点道理啊。”

我拿了老妈的钱,第二天也去中心小学前面的广场,摊开一把小马扎坐下,支起了一个纸板放在脚前面,上面是我写的写着几个像螃蟹爬的大字-------收国库券。

“小伙子,这个国库券你怎么收?”一个婆婆一下子就发现了我,走到我面前问道。我说:“原价,一块国库券兑换一块钱。”

“不合适啵,我这个国库券买了三年了,你一块兑一块啊。”另外一个婆婆也加入辩论。我态度非常诚恳的说道:“婆婆,你们来买这些铝锅毛巾也是一块兑一块,你们为什么不觉得不合适啊。我把你们晓得,我只有几千块钱,就这么多,先来后到,兑完了我就走。”

另外一个爹爹走过来劝我说:“后生伢,还是要给一点利息啵。”我说道:“老爹爹,你们从我这里换钱,就可以去别的地方买东西,不用在这里买,多好。你看看这些人的东西,质量一般喽。”

来回说了一会,这一些爹爹婆婆看见我稳坐钓鱼台的神色,知道我不准备提高价格了,他们远远的围在一起商量了一会,终于有第一个婆婆来兑换了六十块钱国库券,我数了六十块钱给她,其他的爹爹婆婆看见确实可以兑换现金,都围了过来,很快就把我手里的六千块钱兑完了。几个来迟的爹爹婆婆还追着问我明天还来不来,我摇摇头说不来了,他们这才失望的散开了。

回家以后,我把兑换回来的六千块钱国库券分类,发现按这些国库券的利率和年份,我这六千块钱国库券的内含利息已经差不多有一千多将近两千了,非常划算。等老爸老妈回家,我把这个计算结果告诉他们两个,老妈惊喜的把国库券拿到手里看了又看,说道:“好像大同去深圳以后,确实会算账了。”

一下子有将近两千块钱的利润,说明在小县城也一样有生意,前提条件是发现这个机会,同时还要有本钱。

老妈都被这个利润给激动了,顿顿给我做好吃的,连带着对于要求我一定要在机关事业单位找工作的事情,她也有一点松动了。倒是老爸有一点不是特别高兴。

这几天就是买煤球,大米,食用油,国库券,忙的一塌糊涂,我好像差一点忘了帮鹿姐带年货的事情了,还有李涛家里,也要赶去一趟了。



    (http://qutxt.com/book/3RV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从小镇青年到都市中年 http://qutxt.com/book/3RVN.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