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汉和帝驾崩,熹太后掌权

小说: 穿越局全传   作者:神将
趣书网 更新最快!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沉浸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之中。汉和帝刘肇卧于病榻之上,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忧虑。他望着身旁的邓皇后,虚弱地说道:“朕的皇子们相继夭折,如今唯有这即将出世的孩子,朕实在是放心不下。宫廷之中,似有暗流涌动,朕恐他遭人毒手。”

邓皇后轻轻握住汉和帝的手,神色凝重:“陛下,臣妾定当竭尽全力护佑皇子周全。”她的心中亦是忧虑万分,深知宫廷权力争斗的残酷。

不久,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宫廷的寂静。汉和帝听闻,强撑着病体坐起,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欣慰:“快,抱来朕看看。”宫女小心翼翼地将襁褓中的刘隆呈到汉和帝面前。刘隆小脸皱巴巴的,眼睛紧闭,却在睡梦中挥舞着小拳头,似是在宣告自已的降临。汉和帝看着这个稚嫩的小生命,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初为人父的喜悦,又有对其命运的深深担忧。

“朕的小皇子,你定要平安长大啊。”汉和帝喃喃自语。他深知自已时日无多,而宫廷中那些觊觎皇位之人,绝不会放过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思索良久,他下定决心,对邓皇后说道:“皇后,朕欲将隆儿送出宫外,交予民间可靠之人抚养。唯有如此,或可保他性命。”

邓皇后瞪大了眼睛,面露惊色:“陛下,这……此举太过冒险,皇子离宫,万一有个闪失……”

汉和帝苦笑:“朕又何尝不知风险,但留在宫中,他必死无疑。朕已派人寻觅合适人家,他们会将隆儿视如已出,好好抚养。”

邓皇后心中虽有不舍与不安,但也明白汉和帝此举实属无奈。她默默点头:“陛下圣明,臣妾愿听从陛下安排,只盼隆儿能躲过此劫。”

随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汉和帝的心腹太监怀抱着刘隆,悄悄从宫廷的侧门溜出。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太监的脸上满是紧张与谨慎,他深知此次任务干系重大,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而刘隆在襁褓中安静地睡着,对即将到来的命运转折浑然不知。

刘隆出生不久,汉和帝的病情愈发严重。他躺在寝宫中,气息奄奄,眼神却始终望着宫殿的大门,似在等待着什么。邓皇后日夜守在他的身旁,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哀伤。

“皇后,朕去之后,这大汉江山……”汉和帝的声音微弱得几不可闻。

邓皇后强忍泪水:“陛下放心,臣妾定会竭尽所能,稳定朝局。”

汉和帝微微点头,缓缓闭上了眼睛,一代帝王就此陨落。邓皇后望着汉和帝的遗体,泪水夺眶而出。她深知,从此刻起,自已将肩负起整个东汉王朝的重担,而前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宫廷之中,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与哀伤。宫女和太监们低声啜泣,大臣们则匆忙赶来,面色凝重。邓太后站在宫殿中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她高声说道:“陛下驾崩,此乃国之大事。众卿当以大局为重,协助本宫料理后事,稳定朝纲。”

大臣们纷纷跪地:“谨遵太后懿旨。”然而,在众人的眼神中,邓太后看到了疑虑、担忧,还有一些隐藏不住的野心。她明白,自已虽是皇后,但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想要掌控朝政,绝非易事。

邓太后开始着手处理朝政。她坐在宫殿的朝堂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如今陛下驾崩,新皇年幼,本宫暂代皇权。国家之事,不可有丝毫懈怠。诸卿有何事要奏?”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太后,当务之急,乃是确定新皇人选。虽有小皇子刘隆,但他尚在襁褓,恐难担此大任。”

邓太后心中一紧,但神色依旧镇定:“刘隆乃陛下血脉,皇位自是由他继承。本宫会悉心辅佐,保大汉江山稳固。”

大臣们面面相觑,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公然反对。邓太后见状,继续说道:“本宫欲选拔贤能之士,充实朝堂。诸位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纷纷举荐自已的心腹之人。邓太后认真倾听,心中暗自思索。她知道,这些大臣举荐之人,不乏有才能者,但也有一些是为了扩充自已的势力。她必须谨慎抉择,既要平衡各方势力,又要确保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为朝廷所用。

“本宫会综合考量诸位的举荐,此事稍后再议。再者,边疆匈奴屡屡侵扰,该当如何应对?”邓太后抛出了另一个难题。

一位武将挺身而出:“太后,末将愿率大军出征,击退匈奴,保我大汉边疆安宁。”

邓太后点头:“将军忠心可嘉,但出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需考虑粮草供应、军队调度等诸多事宜。”她深知战争并非儿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确保胜利。

公元 106 年,宫廷之中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邓太后每日忙于朝政,处理着堆积如山的事务。她时常派人前去探望寄养在民间的刘隆,每次得到的消息都是皇子安好,她才稍稍安心。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一日,邓太后正在审阅奏章,突然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太后,不好了,小皇子……小皇子他……”

邓太后心中一沉,霍然起身:“小皇子怎么了?快说!”

太监扑通一声跪地,哭喊道:“小皇子夭折了。”

邓太后如遭雷击,身体摇晃了一下,险些摔倒。她的脸色变得煞白,眼神中满是悲痛与绝望:“怎么会这样?朕明明已经将他送出宫外,为何还是……”

大臣们听闻此事,纷纷赶来。他们看着悲痛欲绝的邓太后,心中各有思量。一些人表面上露出哀伤之色,心中却在盘算着新的皇位继承人选;而另一些人则担忧东汉王朝的未来,毕竟连正统继承人都已夭折,这无疑给本就动荡的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邓太后在悲伤之余,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她知道,自已不能就此倒下,必须尽快振作起来,重新稳定朝局。她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众卿,小皇子夭折,此乃大汉之不幸。但朕不会让这王朝陷入混乱,朕会继续代行皇权,直至寻得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太后圣明,臣等愿效犬马之劳。”然而,他们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东汉王朝的未来依旧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刘隆夭折后,邓太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贵族和官员开始对她的统治表示不满,他们认为一个女子长期把持朝政,违背了祖宗家法。

“太后,女子当居内宫,朝政之事,应由我等大臣辅佐新皇处理。如今新皇未立,太后却独揽大权,恐遭天下人非议。”一位贵族公然站出来说道。

邓太后冷冷地看着他:“本宫暂代皇权,亦是为了大汉江山。若有谁能比本宫更有能力稳定朝局,保百姓安宁,本宫自当退位让贤。”

她的话让那位贵族哑口无言,但不满的情绪依旧在宫廷中蔓延。与此同时,邓太后对佛教的打压政策也引起了一些佛教信徒的反对。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说邓太后此举触怒了神灵,才导致小皇子夭折。

邓太后听闻这些谣言,心中烦闷不已。她深知自已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王朝的命运,而这些反对之声,无疑给她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她没有退缩,她坚信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东汉王朝的长远发展。

在一次宫廷会议上,邓太后对大臣们说道:“本宫知道,如今本宫面临诸多困境,但本宫不会改变初衷。本宫会继续推行改革,选拔贤能,加强边防。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汉王朝在这乱世之中屹立不倒。至于那些反对之声,本宫相信,只要本宫一心为国,终有一日会平息。”

大臣们看着邓太后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有些敬佩。尽管他们对邓太后仍有疑虑,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太后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决心。

邓太后为了化解危机,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她亲自巡视各地,了解百姓的生活疾苦。在农田里,她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却因赋税过重而生活困苦。她当即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百姓乃国之根本,若百姓生活不安宁,这大汉江山亦难稳固。”邓太后对随行的官员说道。

她还大力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在学校里,她看到孩子们认真诵读经书,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她对教书先生说道:“先生们,培育这些孩子,便是培育我大汉的未来。务必用心教导,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才能之人。”

在军事上,邓太后加强边防建设,调遣名将镇守边疆。她亲自检阅军队,对士兵们说道:“你们是大汉的守护者,保家卫国,是你们的光荣使命。朕会为你们提供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武器,望你们英勇作战,击退外敌。”

在邓太后的努力下,东汉王朝逐渐走出了困境。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经济开始复苏,边疆也逐渐安宁下来。虽然仍有一些反对之声,但已不像之前那般强烈。邓太后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已的能力,也为东汉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她也清楚,自已的统治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东汉王朝的长治久安继续努力。她站在宫殿的高处,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愿这大汉王朝,能在自已的守护下,繁荣昌盛,绵延不绝。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