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门随即被推开。“哎呀,是姐夫呀,快进来请坐下,我喊姐姐出来。”
这开门的是大姐的媳妇玉枝。
“弟媳你好,留才没在家?”易中海问道。
“他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你先屋里歇歇。”她喊到:
“姐姐! 姐夫来了!”
听到呼唤的大妈正在为做鞋忙碌, 随即起身迎接。看到他一身劳碌后的模样, 一大妈的心情舒缓了些。
“秀莲,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易中海开口说,以缓解此时尴尬的局面。
“嗯,我们进屋谈吧,这事不是急在一时。”
听丈夫这么说一大妈心中一软:“我知道你还想着我们的事情。其实我也经常想你们。你说,昨天我独自关在家里,不吃不喝地想了整整一天一夜。”易中海也不顾面子了,他明白早晚都瞒不住她;就算旁边的弟媳妇听到又如何,这里乡村生活天天田地施肥哪会在意这些。
“你怎么突然如此举动……”大妈听了心里泛起一阵心疼, 紧接着追问: "到底是怎么回事?赶紧告诉给我。”
“秀莲,你不要取笑我。”
“你说吧,我能笑着对待这种事吗?” 她紧张地说。
于是,易中海把自已遇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地、一点不差地道出始末。
一大妈听到这件事后,心中怒火中烧。
“这贾家人真是欺人太甚,等回去之后我一定要找他们理论一番。”
一旁的弟媳妇听后却不以为然,心里嘀咕着:“不就这点小事吗?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
她的反应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对易中海这个人不太了解。像易中海这样的人,性格刚愎自用,最重视的就是脸面,甚至可以饿死也不愿意丢掉面子。
中午做饭时,弟媳妇走进厨房忙着,而易中海继续和一大妈聊了起来。周留才此时从田地里回到家吃午饭,看到姐夫来访,寒暄几句后大家开始用餐。直到饭毕才停下。
午饭过后,一大妈赶紧开始收拾行装,刚才易中海描述的经历让她一刻也不想再多停留了,心里盘算着尽快回去好去讨个说法。周留才看到姐姐要收拾东西并没有执意挽留,只是叮嘱了几句希望她们好好生活的寄语。
回去的路上,易中海想起了对周留成的承诺,决定只好表示歉意,并掏出30块钱让大家分了,以此弥补没有上门拜望的心意。出村之后没过多久,便顺利登上了返回城镇的公共汽车。坐在车上时,易中海还在思考回到城里的策略:是继续隐忍,还是应该直接摊开来说清楚?
四合院中住在的贾家今天有些不同寻常,贾张氏发现一早上到现在都没有看见易中海的身影,担心得连趴在窗边看了许久。
“不行,去看看他吧,别万一有个意外也说不清呢。”
在一旁照看大孙子秦淮茹听见婆婆一直在窗口叽叽喳喳,顿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妈你在忙什么呀?都两天都在这里看着了,也没什么好看的吧,不如帮我带带大孙子吧!”
贾张氏被秦淮茹戳中心虚点本来有些恼火,不过她立刻想到这个正好也是探情况的机会。于是放下疑虑,走到孩子面前温柔地说,
“好了,我现在没什么事情了,帮你带带大儿子吧。”
说罢带着孩子朝着易中海屋走去。在经过易家门口时,她悄悄查看屋里是否还有人在。当见到门是锁着的状态下终于松一口气:只要他还活着就好。
贾张氏转身正准备去院子聊天的时候,后面突然传出一个斥责的声音,
“贾张氏,你趴在家门口东看看西摸摸什么的呢,难道是在干窃取行为?!”
突如其来的喝声让贾张氏吓了一跳,怀里的小孩吓得大哭。回头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老太太,于是她顿时不敢发作,只觉得心惊肉跳,不敢再说些什么。
今天,聋老太太原计划来找“干儿子”讨点好处,没料到却遇到了贾张氏。因此便发生了刚才那一幕。
而贾张氏看到是聋老太太后,瞬间气消了一半,倒不是因为她怕她,只是不想与这人有什么过多的纠缠。如今,这个聋老太太既不再是烈士家属,也不是大院的“老祖宗”,话再说得漂亮也没啥用。
尤其这老太太还会装模作样讹人,一旦上了当,怕是自已都要被拖垮。她专拣好吃的要,想到这些,贾张氏忍不住冷言道:“怎么了?我乖孙子想去他易爷爷家玩也不行啊?”
说话间,还不时用手轻抚身旁的小孙儿小棒梗。
“切!贾张氏你是谁啊?这儿的人都知道你的德行,在这里装什么好人,心里不知藏着多少坏水呢!”聋老太太不屑地反驳道。
“哼,我总好过你吧。你说那么多,不就是想骗些吃喝吗?别把自已打扮得太清高,我跟你说,易中海家今天没人,你要找饭辙,另谋出路吧。”
聋老太太被贾张氏这一连串的话语说得哑口无言,于是,便拿出她的撒手锏,假装没听见,捂住耳朵喊道:“什么?我听不见你的话,你是不是在说请我吃饭的事啊?”
贾张氏看穿了这一招,恼怒地说:“你又使这套!我才不跟你一般见识呢,你自已一个人等在这里吧。”
说罢,贾张氏摇摆着身子往前面去了。看着她离去,聋老太太扫了一眼紧闭的大门上的铁锁,只能垂头丧气回到后院。
前院有几个阿姨正聊得起劲,见贾张氏来了,大家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即使之前有些小摩擦,终究还是同一院子,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不能一来就赶走人家吧。
一个大妈见贾张氏重新出来,打趣说:“贾张氏,你还敢出来走动啊,不怕李大爷找你麻烦么?”
“哪有嘛!都两天过去了,那李大爷都没说什么,不过是一场误会。”贾张氏得意地说道,好像压根不在意。
其他大妈一听也觉得确实没错,既然当事人没有计较,她们何苦再多管闲事。
正当几人聊得开心时,贾张氏猛然发现不远处易中海夫妇回来的身影。再看一位大妈的眼珠子直勾勾盯着自已,顿时心生不安:“几位慢慢聊啊,我家有事,得赶紧走了。”
未等其他几个人回神,贾张氏已经急匆匆离开了。
看到她飞奔而去,三大妈不由得好奇:“奇怪啊,贾张氏家里真会出什么急事吗?干嘛走得那么匆忙?”
直到易中海夫妻俩走到大门前,众人才醒悟——原来贾张氏是因为怕易中海找上门,才吓得匆匆溜掉!
“哟!各位都在啊!”老大妈客气地说。
“一大妈回来了呀,看看人家一大爷还特意去接您,我们家老头子要是这样对我该有多好!”
“哪里,我也正好打算回家啦,再不回去,家中海都被别人欺负得不行了呢!”老大妈玩笑似的回应。
如此,大家都笑出声来。
几位大妈一听,便感觉对方来者不善!至于是谁欺负人?大家心知肚明,刚还在一块儿闲聊着。
一大妈见没有人回应,便说道:“好了,你们几位继续聊天吧,我有段时间没回来了,先回去收拾下。”
“你有事就去忙吧,不用管我们。”其中一位大妈答道。
待易中海夫妇离开后,另一大妈低声笑道:“这下有的热闹看了。”
周围几人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才刚回到家的一大娘认为必须有所行动,立刻跑到对门的贾家。她到时发现门紧闭着,也不在乎礼节,开始高声谩骂起来:
“贾张氏你这个老寡妇,我一不在,就敢欺负我们家中海?不要脸的东西,蹭吃蹭喝还借了钱不还,亏了你的良心。养一条狗都比你强得多,你是条狼心狗肺,给我滚出来试试,让我撕烂你的嘴巴……”
一大妈这一通叫骂迅速吸引了大批人围观。人们都感到震惊,平日和蔼友善的一大娘原来还有这样刚烈的一面。
而屋内的贾张氏知道自已理亏,选择避而不出,成了缩头乌龟。
尽管贾张氏始终不开门,一大妈也一直持续辱骂。易中海在一旁担心一大娘体力不支,特意为她准备了一碗茶水,并从家里拿来馒头给一大妈妈以支撑。
天渐渐暗了下来,孩子们陆续放学、工人们纷纷下班归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看戏”之中。中院因此变得热闹非凡!
黄昏时分,刚放了学的孙正国回到了四合院。
“奇怪了,平时站岗的两位大爷呢?今天怎么一个都不见?”孙正国有些困惑。
当他穿过大门后,才发现在中院那边聚集了许多人,似乎是出了什么事。
放下自行车,孙正国匆忙跑向人群处,弟弟妹妹看到哥哥来了,便兴奋招手说:“哥,过来这边啊。”
跟着手势走过去,孙正国忍不住问道,“这是
怎么回事?你们知道么?”
弟弟妹妹也是摸不着头脑,摇了摇头。
(http://qutxt.com/book/A2H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