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回事儿呀?不能乱说话哦,不然会被批斗的!”
阎埠贵提醒道。
“就在外面呢!不信你自已看看,也不止我自已看到的。”
说完,许大茂带领着一群人来到了事发现场。何大清面对如此多的目光投来,也不敢再纠缠,只是默默地端着饭盒进了院子。
易中海在见到何大清后,在其耳边轻声道:“大清啊,注意下你的行为。刚刚那个许大茂说你拉着别人的女性的手。”
“这家伙胡编乱造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我是那样的人吗?”何大清显得颇为恼火地回应。
“没有最好了。这小子和他父亲一个德行,都爱出点坏水儿。”
易中海借此机会也对许大茂一家暗戳了一棒。其实,他家和许富贵家关系也很糟糕。
“娄经理中午招待剩下的酒菜一会儿可以来吃两口。”
“行吧,我这儿正好有一瓶好酒。等会儿咱们一起享用吧。”
“好了,没事了。这件事只是误会,都散了吧。”
易中海帮何大清解了围,见状的人群也都散去了。
晚上,当傻柱听闻这一情况时,愤怒之情瞬间袭来——因为许富贵的儿子经常捉弄自已,他总是立即找机会报复。
晚上9点,一束灯光从许大茂家传出,只见许大茂拿着电筒朝着院子外的公共厕所走去。早已在此蹲守半小时的傻柱非常清楚许大茂的夜生活习惯:上厕所之前从不会直接入睡。
才进入厕所不足一分中的许大茂被突然出现的一个黑影吓坏了,“谁在那儿?!”
黑影没吭声,突然冲过来一脚踢在许大茂的胸口,踢完人就跑开了。许大茂顺势跌倒在一旁的粪坑边,虽然没掉进去,但身上沾了不少粪便。
“快来人啊!出事啦!”
听到许大茂的呼喊,大院里的灯陆续亮起,人们从屋里走出来查看。许富贵也从后院赶到,一听是儿子的声音,赶紧快步奔向厕所。看到许大茂这副惨样,立刻把他扶起来。
“谁干的?”许富贵急切地问。
“当时太暗了,我都没看清。但除了傻柱还有谁会做这种事?”许大茂回答。
“不可能,那会儿我家柱子正准备睡觉。” 何大清急忙为傻柱辩解,反正没有证据的事,不承认就行了,谁让你们小崽子之前破坏他的好事。
“大茂,这事可不能乱说,你有证据吗?”易中海也附和道。
许大茂心里明白没有真凭实据,现场黑咕隆咚的根本不清楚到底是谁。
明知道是傻柱下的手,不过傻柱肯定死不承认。这次只能吃哑巴亏了。见此情形,许富贵脸色铁青,环顾周围人一眼说道:
“行了,咱们也别在这丢人现眼,回屋先洗干净。”
尽管无法证明是傻柱做的,许大茂只能跟父亲回去了。临走时仍不甘心地说:
“傻柱你等着,这账我不跟你算完了。”
孙正国听了直 ** ,许大茂确实是嘴硬的人,即使吃亏也不失风度。
这场闹剧就此结束,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报复,他一概不知。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冬天特别寒冷,加上昨晚又下了一场雪,使得这个城市的冬天气氛格外冷寂。“孩子赶紧吃饭吧,天这么冷容易着凉,等一会儿还得上学呢。”
早上,在刚扫过的积雪中练拳完毕的孙正国停了下来,吐一口气后,口中冒出一股白烟。(这不是修炼内功造成的,只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冷罢了。)
“来了妈。”
走进屋中,用热毛巾擦干净脸,坐下吃早餐。林文翠给孙正国、孙正安和孙正红三个孩子一人加了一个鸡蛋。期末考试临近,需要加强孩子们的营养。
“孩子们,哥哥考得很好,我和正红成绩也没问题,再说哥也会给我们补习功课。” 孙正安自信地回答。
林大江平时很少管孩子学习成绩,多是妻子林文翠在操心:“这次大考试我也有些担心,但看来不必太过担心,他们表现得挺不错。”
林文翠忍不住抱怨几句,这倒也不能全怪她。平时孙大江一心扑在书本上,家里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连瓶子倒了也不会去扶,家中大小事务一直都是由林文翠一手操持。
吃过饭后,孙正国和两位同伴一起朝学校走去。刚到教室,聂建军就偷偷拉着孙正国,轻声恳求说:“正国,这次考试时帮帮忙吧。”
通过一番友好的交流,聂建军提出了以一套崭新的四联邮票为报酬,在这样的基础上孙正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上午考数学,对孙正国来说毫无压力;下午语文也是轻松搞定。考完后即放假三天后再回来取成绩。如预料之中,孙正国两科均得了满分,成绩发布后整个年级都传开了姜老师更是喜出望外一整天见人便提起,笑得合不拢嘴。
多亏孙正国的“友善帮助”,聂建军也从成绩不及格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二人皆成功达标。开心之余他们几个人去了北冰洋,一切费用由聂建军承担。
弟弟孙正安成绩不错位列班级第二、年级第五;妹妹孙正红考出198分的优异表现,不仅班上第一,并且与另一名同学并列成为年级第一名。校长明确表示对孙家三兄妹要给予重点培育和关注。
回到家里的四合院里,孙父孙母喜形于色。晚餐特意做了一顿红烧肉。院子里的人纷纷侧目而视,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毕竟是北京老住户大家谁也不甘心输给他们。
关于大院里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孙正国根本不担心,他只关心自已的喜悦与放松。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一天要按北京风俗举行祭灶仪式,由父亲孙大江主持。随后每天活动满满,二十四打扫房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肉食、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发面醒好、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则彻夜狂欢守岁至凌晨。
从农历小年开始一直到新年,每一天都有着特定的庆祝任务与丰富的食物等着大家,孩子们都非常期盼这样的时刻,孙正国亦然,尽管脑海中有五十岁成熟的思维经验,但原本的他是自幼无父母相依的孤儿从未有此等欢乐时光的记忆享受亲情的美好对他弥足珍贵。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除夕那天。前一天红星轧钢厂已放起了七天的大假,年初六再回厂上班。午饭之后大家开始准备迎新年,林文翠带着孙正红制作窗花纸艺装饰品,而另一边由父亲负责带着兄弟两人写春联。院里的人都习惯找书法达人阎埠贵写,但孙大江自认为能胜任并且笔画并不逊色对方。
父子三个配合裁剪红纸,孙大江精心调配好毛笔、墨汁并稍事沉思后动笔挥毫书写。
『春回大地百业旺,
福满人间欢语盈。
横批: 恭贺新禧』
“爸,您写的字真棒啊,有机会一定让我学习下。” 孙正国会这么夸赞道。
“可以啊!你若想学我自然会认真教你的。”
接下去,他们又写下更多幅春联,还有福字几个完成张贴对联窗户上的剪花工作,最终回到屋内专心制作团圆宴的丸子饺子以及丰盛的除夕夜年夜饭。
整个下午,四合院弥漫着浓浓的肉香味。当天色渐渐暗下,孙家五口人围坐在桌旁,享受着精心准备的十道菜,寓意家庭圆满美满。主人孙大江首先端起酒杯,发表了一段感人的祝酒词:
“过去的一年,要特别感谢你们的妈妈,她不仅辛勤工作,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我们大家举起杯,共同敬谢 ** 付出。”
听到这里,林文翠的眼眶了,一家人举杯同饮。
餐毕,三个孩子依次给父母拜年,每人收到了两份红包,然后便是放鞭炮、吃饺子、守岁的温馨时刻。新年的氛围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1951年的大年初一,孙正国三兄妹穿上崭新的衣服,向父母行过拜年后,与家人一起前往拜访四合院里的各位邻居,一句句充满节日问候的祝福语不断传来,气氛热烈祥和。
拜完邻居之后,初二一大早,孙大江带着一家人乘坐公交车回乡下老家,带上礼品向父母亲以及岳父母贺年。村子里二叔早就在路口等候多时了。随后,姑姑一家也来到聚会的地方,大家热闹异常。
初三这天,他们又拜访了外公外婆。外公还特意考验了一下孙正国的武术修为,结果显示孙正国有不俗的基础水平。虽然还没有完全小成,但按照当前进度,林洪预计他在16岁时可步入这一阶段,达到明劲的水平。
到了初四,大家回到北京后,访客接连不断。孙大江夫妇忙着拜访上司及一些重要人物,同时也有不少人上门探访这对夫妻二人。时间总是过得如此之快,在孙大江夫妇回到工作岗位不久后,孩子们也即将面临学校开学的日子。
转眼间,1953年的夏天悄然而至。这两年间,很多变化悄然发生了:结束了军管时期的管理模式,并设立了街道办事处及派出所,四合院所在区域由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
(http://qutxt.com/book/A2H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