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饭有着落了。”
李明刚说完这句话,周围其他五人凑了过来。
“你们没什么收获?”
他问道。
其他人摇了摇头,“得,看来离晚餐还远着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将草鱼放入水桶,他们只得继续安心钓鱼。
天渐渐变暗,大约五六点钟时,一行六个人才终于从河边起身。
“感觉钓鱼好累啊!”
其中一人感叹说。
“还不如去睡觉来得轻松。”
听到这种话,李明抽了抽嘴角,“你们钓到了什么?”
“没有。”
×3
吴刚指着自已水桶里的螃蟹,“这个算吗?”
徐股长则盯着他的收获说:“一条鱼,大概一斤吧,”
对没钓到王八显得很失望。
“我倒是一口气弄到三条,估计有六七斤,也够我们今晚吃个饱了。”
李明笑起来,果然在这钓鱼上他是有两手的。
金水河在这个时候确实有不少螃蟹出没,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较多,它全长约48公里是通州区唯一一条常年有水的直流——永定河支流,源头始于昌平区东沙河水库,流域地形带状展开,上游是山溪流而下游为平原河道。
有螃蟹是件平常的事情。
“走!回家让嫂子们做饭去!”
徐强大声喊道,并带着大家走向徐家。
甚至包括原本还在岸上叼着草根假装若无其事的人也不例外。
围坐在院子石桌旁,这群人热热闹闹地聊起生活琐事来。
“老周,你们那粮食准备得怎么样了?现在东西越来越少了,几天前你大嫂去了供销社,买回的食物都不足定额的一半了。”
听到这话,徐强叹了口气。
“嘿,别提了,我也一样,一个人吃得少倒是不用愁,可是家里粮食却也不见增加,粮本上面的数量都没补齐呢!”
周天无奈地接话道。
“我也这么觉得,我都打算去乡下转转了,即使不给厂里买东西,自家也得弄点储备。”
吴刚立刻回应说: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我也在考虑这几天去乡下看看。”
他转向李明问道:“你呢,明子?”
李明漫不经心地回答:“我们家情况还好,但我们家人多,物资也不太齐全,像以前那样充足的粮食现在也没了。”
吴刚补充说:“要是你们计划下去采购些东西,不如咱们一起出发。
分头行动可以更高效,走的地方多些也许能收获更多。
到时候再在科室内部分一下。”
“没错,明子这个提议不错。”
有人点头附和。
“那就定了吧,明天我们就出发。
大家各有各的关系网和资源,分开找,回来再统一处理收来的物资。”
“如果真能像明子所说的那么幸运,弄回一只大肥猪就更好了。”
“行,没意见。”
“可以的,我明天早点儿起,咱们轧钢厂见。”
徐股长接过话:“我会向科里报备一下,正好最近外出的机会少,有理由出去一趟。”
说着又点上一根烟。
这边几个人正在愁眉苦脸地讨论粮食问题时,轧钢厂的小四合院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四合院里】
下午,李父拿着儿子送过来的饭盒回到四合院,并把中午多打的那份饭盒带回了家,引得不少人投来目光。
走到院门口时,李父见到闫富贵正弓着背修理花草,急忙赶了几步快步到家才被发现。
“诶,老李!”
李父假装没听见,赶紧进门。
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弄到了这些美味,可不能让你闫富贵白蹭啊,我又不是那个中院的傻柱!
回家后的李父一直等到李母和小妹李蕊回来后,才从灶台将热好的饭盒端了出来。
“蕊蕊,关上门!”
看到女儿眼睛紧盯着饭盒,李父笑着说。
李蕊等父亲说完,飞一般跑向门口,关门完毕后回头笑着面对父母。
“这些都是你哥带回来的午餐吧?闻着真香,难道还是中院的那个傻柱做得?”
李母好奇问道。
李父笑了起来:“确实是,虽然那孩子有些憨,但厨艺确实不错。”
然后开始逐个打开六个餐盒,浓郁的香味顿时满屋弥漫。
“赶快吃饭吧,别让别人知道了。”
李父有意暗示。
“是不是又是对门的老西喊你了?”
李父笑着夸道:“还是我家老婆厉害!那闫老西知道轧钢厂今天发的都是肉类菜品。
因为各家都带着饭盒回去,我们家拿的多一点,肯定惹人注意。”
“哼,我听到叫我就当听不见,回家直接锁门就是了。”
“吃吧,看来只有那一家还没份儿了。”
于是全家三口在厨房热好了二合面馒头,在愉快氛围中享用着美食。
而在院子对面,闫家里——
“哎,今天院子大部分人从轧钢厂领了一份猪肉回来,特别是对门那家。”
“真是厉害,我看到老李居然拎了六个饭盒!”
三大妈听说后瞪大了眼睛,“什么!六个?他们李家怎么回事?”
“唉,还不是因为孩子争气。
听说厂里多给了几张票呢。”
闫富贵仿佛咬了许多柠檬一般,正坐在桌子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糙馒头。
桌子旁的几个孩子听着又提到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不再吱声。
贾家的情况更让人难堪。
贾张氏早已听说轧钢厂今天有猪肉供应,满怀期望等贾东旭带些回家,没想到,他带回的是空饭盒——贾东旭自已在厂里吃了个精光,因为好几个月没吃到肉了,直到他反应过来,饭盒早就被他一扫而空了。
家里其他人原本指望着有点菜可以下饭,秦淮如也没准备多少食物,只有咸菜配馒头粥。
当贾东旭到家时并不以为意,径直坐到饭桌前,开始猛吃。
若不是家里有个刚三四岁的棒梗,这要换作电视剧开头,估计全家早就炸开了锅。
“来啊,你们不吃饿吗?”
贾东旭见大家都不动筷子,还提醒道。
听到贾东旭的话,贾张氏和秦淮如这才回过神,每个人捧着一个馒头开始配着咸菜吃。
与此同时,易家一片欢天喜地。
易中海带着两大份香气扑鼻的猪肉饭菜,因为他技术好,厂里给他发了两张肉票。
考虑到自已徒弟贾东旭的表现和他在家中的口碑,不如把第二份给了一大妈。
“柱子,今天的饭菜做得真不错呢!”
一大妈笑眯眯地说,她一边享受着这顿美餐,易中海已吃完,喝着茶水,点上一支烟。
“是呀,柱子的手艺在整个轧钢厂都是有名的,中午虽没有太多肉,味道确实是相当出色。”
另一边,何家也充满了欢乐气息。
何雨水从学校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喊:“哥,今天有肉?”
何雨柱探出头来,“鼻子真灵,还没进屋就闻到了吧!”
“就是啊。”
“这是前院的李明昨天给厂里买了一头猪,正好做了改善伙食。
我分了三张票,给你剩下两盒,现在我再来做个凉菜做晚餐。”
说着,何雨柱端出一盘凉拌黄瓜笑容满面走了出来。
“你说,李明最近怎么变得那么会干了呢?”
何雨水顺口夸赞了一句。
这时,何雨柱心念一动,戏谑地说:“是不是你喜欢上了李家那小伙子?要不要哥哥去问问看?”
何雨水一边吃着饭一边回应道,“您可别乱来,我还没毕业呢,也没心思去考虑那事儿。”
“好吧,不过你要是真有这个想法,你哥我就会帮你打听打听。”
此时的何雨柱虽流露出一丝魏武遗风,但因贾东旭还未登堂入室,心中的那份愿望也不太强烈。
刘家。
这晚,刘家的晚饭格外丰盛。
桌上摆放着必吃的炒鸡蛋,一小杯酒,还有一份从食堂带回的饭盒。
刘海中已有一段时间没吃鸡蛋了。
主要原因是粮票难买,连鸡蛋也难得弄到手。
难得有机会吃肉腥,他咬牙让二大妈再炒了个鸡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月上柳梢头。
李家一家早早地吃完盒饭,在桌子上闲聊。
“爸妈,我们单位明天计划集体下乡,看能不能收点东西上来。
他们的家中存粮也不够吃了。”
李明刚回到家,疲倦地瘫在椅子上说。
“也可以啊,不过你们得注意安全。
是所有人一起去下乡吗?”
李父关切地问道。
“也不是,各自去各处,每个人负责一个村子,想收到些什么都不容易,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村还能有啥?”
李母端了一杯水递给儿子,“那就去吧,注意安全。
咱家的粮食物资还挺充足,不怎么担心。”
“反正我们四个人饿不死。”
李父附和说,“是的,安全最重要。
我们家的东西肯定比邻居家多些。”
李父边说边瞥了邻居家的方向,显然还在对闫富贵惦记他们家的食物感到介怀。
“放心吧,我又不傻,要是一只老母鸡什么的就更棒了,啧,这样我们就能有鸡蛋吃了。”
李明提前说,其实他也打算明天从空间里取出两只母鸡,里面早已孵化了好几窝小鸡崽子了。
“哈哈,那也好,鸡蛋还能补补妹妹的脑子。”
李父开玩笑说。
“哈哈哈。”
李蕊笑着说:“我去睡觉了,不想聊了。”
显然知道家人对她关心备至,她说完这话便回到房间准备入睡,学生放学后写作业的时间其实不多。
(http://qutxt.com/book/ALY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