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两人又聊了几句其他的事情。小宋提到他最近交了女友,打算结婚,并且认为在南锣鼓巷甚至整个北京城里,像何雨柱这样手艺精湛的木工真是数一数二。
这天小宋特意来这里帮何雨柱更换房本,同时也想找机会与他接触,了解对方是否愿意帮忙,因为他以为请这样的能人会有些困难。没想到何雨柱一听说便爽快答应下来,让他颇为意外。何雨柱一向重视与基层组织的关系,所以总是积极帮忙,既助人也图个吉利。院子里的人对来访目的感到好奇,不过由于目前关系不太亲密就没过多过问。
晚饭过后,何雨柱拿出一块木头,继续雕刻自已心爱的半身塑像,从山水风景到各种人物作品,他的技艺日益精进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这次,他又特地请来齐老叔谈些事。
“柱子啊,啥事你尽管讲吧。”齐老叔回答得很随意却充满了信任。
“齐叔,在钢厂工作之后我就无法再带饭菜了,但我想想办法继续支持你们一家。”何雨柱说出了原委。“都依你说办吧。你总这样接济我,我心里真过意不去,尤其现在就剩我家,以前还有方奶奶家一起,现在她那边已经解决了……要是没有家里孩子们等着养活,我自已实在不愿再麻烦你。”齐老叔回应中夹杂着感激与不安。
最近几个月 ** 定量供给明显减少——上月仅得二十斤粮米而当月下到二十五千克也不足,若不是因为有了您的帮助,即使是累死苦力活儿也不可能让家人吃饱肚子啊,更不必说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经常饿腹如故。
为了缓解经济困境,“你看我把一些东西拿到潘家园市场上去卖,你觉得行不行?”何雨柱问道。
“你的这些雕品做得如此逼真,在集市上应该可以卖个七八毛钱左右吧。” 齐老叔估测道。
考虑到长期解决办法,“那这段时间我能教你制作工艺品技术,等到你们自已掌握之后就可以做一些产品去售卖增加收入,你觉得怎样?” 他提议到。
“哎呀......这是你要无偿教我们手艺,这让我们怎么谢您!” 齐老叔激动地反问。
当他看着何雨柱的作品如同艺术品般精美无比时更加惊叹不已。“你知道我是学了些基础才开始的;想不到今天我的技艺竟达到了如此境界,多亏了一路上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啊。”
“不用客气,木雕是你们自已亲手制作的,原材料也是你们自已找到的。出售这些工艺品所得的钱当然归你们所有。不过有件事需要你们确认一下:拿出去卖这些东西不会被误会为投机倒把。”何雨柱特意提醒道。
“您放心吧,居委会已经帮我们开了证明,只要证明我们家生活困难,允许售卖自制的一些小物件,如衣物、鞋垫、小板凳之类的。为了维持生计,这是允许的。”齐老叔回答道。
这回,何雨柱总算放下心来。“那就好办了,我以后会教你们木雕技艺,至于所需的木料,你们自已想办法收集。我先给你们几件成品作为样板,既可以学习,也能拿到外面换些钱用。”
“柱子啊,多亏有你在身边相助,不然我们真不知如何度日了。”齐老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明白,根本不能指望易中海每月供应粮食能持续稳定。粮食越来越少的情况让齐老叔再也不敢在家抱怨院子的事务。
他清楚,易中海声称鸽子市场上的粮价非常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显然中间存在牟利。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已又束手无策,只能在内心感叹遇到像何雨柱这样乐于助人的朋友真是太幸运了。
齐老叔决心从今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向何雨柱学习雕刻技巧。如果每天能利用空闲时间做出一件小作品,每件卖五毛钱的话,家里多少能宽裕点,不至于依赖易中海那些不足以维生几天的小恩小惠。
交待好此事后,何雨柱回到房间里继续翻看病书以精进自已的中医技艺。
………………
次日早晨,
何雨柱简单洗漱过后便做了一碗面条给兄弟姐妹当早饭,吃完后将妹妹送到了学校。然后径直前往轧钢厂开始了日常工作。上班伊始,他在完成常规的食堂卫生检查之后就收到办公室文员的通知,得知李怀德找他谈话。于是,何雨柱前去面见了李怀德。
当敲门进去时,何雨柱看到李怀德满脸喜悦的笑容。“快坐下说说话儿”,说着李怀德还特地为何雨柱泡了一杯热茶。“主任,看您的精神气不错,难道农业大棚的事得到批准了?”
李怀德笑着点头表示:“还是你看得准!那天会议上大家争论不休,最后你的那份报告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农工商合作的理念获得了农业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我们现在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呢?”何雨柱好奇地追问。
李怀德接着说道:“现阶段,我们的菜棚是以工农共建温室大棚名义设立,由轧钢厂后勤部分主理实际运营工作,而挂名则是农业部提供技术指导人员支持。总体而言,仍主要按咱们厂方要求开展工作。”
说到这里,李怀德忍不住分享了背后的故事:“这事儿其实还多亏岳父帮忙牵线搭桥呢。有人帮你办事,果然顺利许多。”
“另外,上面答应派遣几位专业人员过来指导,其他方面则仍沿袭原有的工作方式继续运行;最重要的是他们把你的方案也收存了起来并计划推广到北方地区的其他工厂用于参考建设类似项目。”
李怀德充满赞扬地说道:“这样一来,整个北方面对冬天新鲜蔬菜短缺的问题就有了很大缓解;你这次提出的建议确实立下汗马功劳啊,真是智慧非凡呀。”
何雨柱谦逊地说道:“这都是靠领导的英明决策和指导有方,我只是积极响应号召,为我们轧钢厂的扩建献计出力。是领导慧眼识才、英明决策啊。”
李怀德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何雨柱的功劳,但听着这些话语心里还是很高兴。谁不喜欢既有眼光又有能力的下属呢?
“来,这个是给你的奖励,你是食堂副主任了。目前在工作上可能暂时无法再晋升你,不过这些手表票、肉票和粮票,就是工厂对你辛苦付出的认可,另外还有全厂范围内的表扬。”李怀德拿出东西来说。
“手表票正好,我一直想买块手表,我就收下了,多谢厂长。”何雨柱说道。
何雨柱对实质性的奖赏并不推辞,因为他更看重实际利益而非表面功夫。
李怀德又提到了蔬菜温室大棚项目的计划,说现在市里和农业部都已在保城与四九城进行试点,如果轧钢厂管理的大棚产量能超过农业部的标准,将有助于稳固项目管理权,并为未来的升迁增添资本。
“放心,只要厂长一声令下,我一定全力以赴去处理任何问题。”何雨柱回答道。
这件事已经交给了后勤部门,所以最终由何雨柱来管。他现在要确保轧钢厂各方面顺利,避免出头暴露太多,在接下来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低调。
顺便,何雨柱还提出了请假的要求,因为还需要参加儿子何雨水的家长会。
………………
院子里。
贾张氏正坐在纳鞋底,看见街道的人带了两个搬运工来到这里,于是也跟着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后院方奶奶家的房子被打开门,新家具一件件地运了进去。
“这么快就有新住家分房了?”贾张氏心想,本来希望把这房子留给自家大孙子棒梗结婚之用,最近刚让易中海去找找办法。
“二大妈,这是哪户人家搬进来呀?”三大妈也凑过来看着这屋子,心中忐忑不安。
“家具都被搬进来了,当然是有人搬进来咯,你们猜猜是谁呢?”二大妈卖了个关子。
“那肯定是街道安排的呗,我们怎么可能提前知道?”
“这家具看起来挺眼熟的吧,贾张氏你也该知道了,是你们隔壁老李家正在搬过来。”二大妈笑道。
“为什么他们能住到这里?凭什么?”贾张氏感到很不满。
老李家只有一个孩子而已,为什么要分配这么好的房子呢?贾家人原本对这栋房子可是志在必得。
见此情景,二大妈解释道:
“刚才听老李说我才知道,其实是方奶奶把房子卖给了傻柱,傻柱再跟老李家换。这样一来,中院里的三间屋就被连成了傻柱一家的新居。”
何柱家里原本就有正屋和一个厢房,而现在加上了李家的房子,房子的面积一下子宽敞了不少。这样一来,即便是住上六七个人也是绰绰有余了。等到何雨水嫁人之后,这套房子便归何雨柱一个人独居了。
这样来看,未来的日子,何雨柱为孩子娶妻盖新房就毫无后顾之忧了。
联想到这里,贾张氏内心怒火难抑,“哼!这何雨柱本来就是光棍一枚,既无妻子也无儿女,他为何要这么多房间?他有什么资格?”贾张氏咬牙道。
贾张氏越想越愤怒,她来到前院等待机会发泄情绪。她的意图十分明显:准备向易中海反映情况,看看对方会采取什么措施。
贾张氏实在不相信,易中海能对此不闻不问。
毕竟在院子中,何雨柱占据如此多房屋空间,这让她难以心平气和……
(http://qutxt.com/book/AU8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