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东市,浙江北部的一个经济重镇。
这不是改革落后的地方,
而恰恰是评分制度执行最“标准化”的城市之一。
干部评分精细到月,
行为轨迹透明到每一笔支出、每一条社情反馈;
听证代表构成完美匹配“法律、基层、专家”三类群体。
但这座城市,
最近一整年——
没有一个新干部被提拔。
干部自己不报。
群众评分压得太重,
“80分以上才有希望”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
而听证代表越来越“标准化”的专业化表现,
也让“普通人”被挡在门外。
组织部副部长在报告中写:
“制度没有坏,
只是好得让人不敢动。”
就在此时,林跃点名:云东市,列为“第二轮制度沙盒试验区”。
项目代号:“无评分试点区”。
内容只有三条:
1.暂停平台数字评分打分功能六个月;
2.提名采取“群众公开举荐+代表议事共审”制;
3.全过程听证照常、轨迹仍保留,但不设“总分评估”,由代表集体记录意见后决议。
这一决定震动极大。
全国评分制度代表会议上,甚至出现质疑声音:
“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没有分,你怎么防暗箱?”
“你试试看,半年后他们上来的人是谁。”
林跃只回应一句话:
“我们不是为了守住制度,
我们是想看看——
制度,还能不能自己往前走。”
试点启动后,云东市像被撤掉安全网。
第一个举荐会议,只有七个人报名,
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
群众代表举荐的第一人,
不是政绩明星,
也不是得分大神,
而是一个,评分刚刚合格、但长年在社区出现场的小组组长。
他的履历没有爆点,
只有一句话让人记住:
“十年了,谁家灯坏了、下水道堵了、孩子失踪了、养老卡取不出来了……
都找我。”
代表会议上,出现了久违的现象:
?没人看表格;
?没人翻评分曲线;
?每个人只听他讲了十年自己做了哪些“破事儿”,
再听群众一个个说他“不是完美,但我们信”。
最后,代表写下评议结论:
“我们不知道他能不能得高分,
但我们知道——
他是我们这边,最常露面的人。”
六个月后,云东市完成第一轮“非评分”制度提拔试验。
5名被举荐干部中,3人顺利上任,1人待审,1人退出。
在没有“总分”的条件下,
群众满意度达到83%;
干部信任投票首次突破90%。
媒体评论:
“这不是对制度的否定,
而是一次真正的验证:
制度,离开分数,
还能不能保有信任的重量。”
林跃在制度复盘会上说:
“我们不是守着一套评分表。
我们要守住的是——
制度不靠恐惧维持,
靠信任生长。”
他指着白板写下西个字:
“制度自呼吸。”
不是靠人推,
不是靠人盯,
制度要有一套自己的氧气系统,
可以根据群众情绪变化,自我适配、自我升级、自我让步。
南洲平台首页更新提示:
【云东市试点己完成第一阶段。
平台评分功能将择期恢复,
并根据“反馈重心”再开发新版评分权重模型。】
系统提示下方有一句话,
没有署名:
“如果制度不能再走一步,
它就成了过去式。”
钟雨薇没有回信。
她只是远远地,在新闻里看到林跃站在听证会后的合影中,
嘴角上扬,却眼神比当年她还要冷静。
她低声自语:
“你们不是在守我的东西。
你们是在——让它活下去。”
她看向窗外,夜灯下城市安稳,
没有掌声,
没有冲突,
只有长长的路,
还在通着电。
她轻轻一句:
“走得出去的制度,
才是真的制度。”
(http://qutxt.com/book/IGB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