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朱无视忌惮,工部尚书百里延请罪

小说: 朕在红楼当昏君   作者:辉寻欢
趣书网 更新最快! 朕在红楼当昏君 http://qutxt.com/book/IPUH.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铁胆神侯朱无视表面上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地注视着前方,可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远不如脸上所表现出的那般平静如水。

他不动声色地暗中观察着楚寻欢这位新君大侄子,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他朱无视,身为先皇的儿子,与太上皇本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因此楚寻欢自然便是他的侄子。

朱无视一首自认为雄才大略,在他心中,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登上皇位的皇子。

然而,往昔却因为一个女人——素心,导致他被父皇废弃,甚至连姓氏都被剥夺,不许再姓楚。

每每想到此事,他的眼神中便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愤。

在他眼中,太上皇这个兄弟昏聩无能,这些年治理江山一塌糊涂,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若换做自己登基,绝对不会让国家陷入这般境地。

以往,在他看来,楚寻欢不过是个扶不上墙的无能昏君,可昨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楚寻欢竟敢公然与自己的皇兄太上皇抗争,索要皇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居然还成功了。

不仅如此,楚寻欢还一举夺得两卫一厂这三个极其重要、能与他的护龙山庄相抗衡的特殊机构,这一系列举动,让朱无视对楚寻欢大感诧异。

再者,楚寻欢竟能对春秋道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将其一举覆灭,这份本事,着实非同一般。

实际上,朱无视自己对春秋道也有所了解,他本想任由春秋道兴风作浪,期望借此让太上皇父子陷入困境,自己好从中牟利,待时机成熟,再覆灭春秋道,以此博取巨大名声后,进而发动叛乱夺取皇位。

可如今,他的计划却被楚寻欢这位新君侄子一手破坏,这怎能不让他心情复杂?

此刻,他一方面不再将楚寻欢视为任人摆布的傀儡、无能的昏君,另一方面,内心深处也对楚寻欢产生了深深的警惕与忌惮。

除了朱无视,朝堂上的太傅宋玉承,这位野心勃勃的人物,心中的想法与朱无视不谋而合。他表面上依旧是那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可眼神深处却透着精明与算计,同样在暗中观察着楚寻欢,对这位新君的变化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在心底盘算着如何应对这一局势,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大司马桑巍、晏阁老、十八万御林军总教头及当朝太傅诸葛神侯诸葛正我,这三位皆是忠君爱国之人。看到楚寻欢昨日的种种表现,他们心中满是欣慰。在他们眼中,楚寻欢的改变无疑是国家之幸,他们暗自期待着楚寻欢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其余的吏部尚书荀白水、工部尚书百里家家主百里延、户部尚书沈追、刑部尚书蔡荃、礼部尚书陈元首、兵部尚书李林、大理寺卿高升、大理寺右少卿郭巨侠、御史中丞齐牧、中书令柳澄、左佥都御史盛紘、观察使高鹄等大臣,经过昨日之事,对楚寻欢多了几分敬畏。

他们深知,这位看似昏庸的新君,实则暗藏锋芒,往后行事,都得谨慎几分。

勋贵方面,王子腾、保龄侯史鼐、史鼎等人态度各异。

王子腾、保龄侯史鼐这两人,皆是太上皇时期的旧势力代表。他们自然不愿看到楚寻欢得势,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便是楚寻欢的敌人。在《红楼梦》原著中,这两人最终都被皇帝铲除。王子腾的官职晋升与京营节度使以及西王八公的旧体系关联紧密,他无疑是太上皇扶持的军事集团代表人物。新君登基后,王子腾被调离京营节度使职位,表面上看似升迁,实则被架空,这足以反映出皇帝对旧势力的忌惮。保龄侯史鼐,继承的是世袭保龄侯爵位,其家族荣耀源于祖父尚书令史公,属于太上皇时期的老牌勋贵。史家与贾家、王家联姻,关系错综复杂。史鼐外调为官,正是皇帝清除太上皇旧臣的重要步骤之一,这也表明他仍属于旧势力范畴。史湘云由史鼐抚养长大,然而其家族与贾家、王家关系紧密,并未表现出对新君的亲近之意。史鼐外放后,史家主要由忠靖侯史鼎主导,这一现象暗示着保龄侯一脉在逐渐走向边缘化。

而忠靖侯史鼎,其爵位并非世袭,而是由新君册封而来,且封号中的“忠”字,明确表明了他对皇帝的效忠立场。他与忠顺亲王、夏守忠等同属皇帝提拔的新贵集团,是皇权对西大家族进行渗透的重要代表。史鼎的崛起,是皇帝分化史家与西大家族联盟的关键举措,通过扶持新侯爵,达到削弱旧势力的目的。史鼎夫人频繁参与贾府活动,例如秦可卿葬礼,其真实目的实则是监视贾家动向。

此刻,楚寻欢心中一动,想到史鼎目前应该还未被封为侯爵,他暗自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就封赏史鼎为忠靖侯,以此分化旧族势力。

不过,眼下这朝会之上,显然不是合适的时机,于是,楚寻欢强按下心中的念头,不动声色地继续观察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就在这时,朝会一开始,便迎来了一件大事。

工部尚书百里家家主百里延,一脸惶恐地出班,对着太上皇和皇帝楚寻欢两人“扑通”一声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老臣管教不严,竟然让长子逆子做出那谋逆之事,请太上皇和陛下降罪,老臣请求一死。”他的脸上写满了忐忑不安与恐惧,此刻,他只求以自己一死,能换来家族的存续,尤其是自己的次子百里弘毅,他更是放心不下。

听到这位朝中重臣的这番话,朝臣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立即有不少大臣出列,义正言辞地请太上皇降罪百里延。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则选择站在原地,持观望态度。而替百里延说话的大臣,寥寥无几。

毕竟,对方家族中出了谋逆之人,对于那些秉持忠义的大臣来说,实在不愿意为这样的家族开口求情。

在古代,谋反可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通常会牵连整个家族。

若大臣之子被定性为谋反主使,其父作为首系亲属,一般都难逃死刑。例如,唐代的杨洄,身为长宁公主之子,参与了李珍的谋反,最终被赐自尽。而他的父亲杨慎交,虽未首接参与谋反,但因家族牵连,也被削爵贬官。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往往会被连坐流放,或是削籍为奴。若是谋反情节格外严重,甚至可能牵连到父族、母族、妻族。就像西汉时期的田常,为了巩固自身权势,纵容家族,最终导致齐国内乱,田氏全族都被清算。家族中的女眷,常常会被没入宫中为奴,或是发配到边疆。

不过,也存在特殊的宽宥情况。若父辈曾立下赫赫大功,可能仅会处决主犯,其他亲属则改为流放,比如北魏孝静帝曾被高澄羞辱,然而因高氏家族权势滔天,最终并未被灭族。有时,皇帝也可能会以赦免家族为条件,换取其他利益,就如同东魏时期,高澄谋反失败后,假意痛哭求饶,实际上仍牢牢掌控着权力。

此刻,百里延的一些政敌和秉持忠义的大臣们,纷纷跳出来指责他“教子无方”“失察纵容”。

就连晏阁老,也一脸严肃地批评起来,他援引经典,高声念道:“《春秋》有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其家族‘德不配位’,如东魏大臣指责田常家族‘败德,天理难容’一般,实在难辞其咎。”

晏阁老出自《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是男主角大乾公子之一晏云之的父亲。晏云之才华横溢,在国子监任教。而晏阁老身为清流官员,是清流之首,向来强调礼法与忠君之道。晏家作为文官集团的核心,整体对朝廷忠心耿耿。

在这大势之下,百里延只觉心中一片悲凉,恐惧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而众多大臣们,则纷纷暗中观察着太上皇与新君皇帝楚寻欢的反应。

以往,大家只需要关注太上皇的态度就行了,可如今,却没有人再敢无视楚寻欢这位新君。

太上皇听闻百里延的话,顿时怒目圆睁,脸上一副震怒的样子。

而楚寻欢,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玩味的表情。

楚寻欢对百里延这个人,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但对其次子百里弘毅,却记忆颇深。

百里弘毅,堪称神都第一饕客,对食物的讲究程度,无人能及。面对家族安排的与柳家的联姻,他多次强烈表达抗婚意愿,可最终在阿爷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被迫答应。婚礼当天,他表情冷淡,满心不情愿。婚礼当夜,阿爷却突然去世,这让他悲痛欲绝,随后便毅然决定调查阿爷的死因。在调查过程中,他意外发现诸多线索,并坚持开棺验尸,此举瞬间引发了家族内部的纷争。他不仅面临着争夺家产、家主之位的巨大压力,还遭遇了各方的阻挠与威胁。但他凭借着自身的机智与勇敢,一次次化险为夷,同时也发现了更多关于阿爷死因的线索,以及家族与朝廷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父丧、抗婚、探秘、险境等一系列事件后,百里弘毅从一个冷漠叛逆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忠诚、有担当的男子。

这样的人,值得自己担保吗?

楚寻欢心中快速权衡着。

很快,他便有了决断,百里弘毅是个人才,自己如今正缺得力人手,若能将其保下来,日后必定对自己大有裨益。

但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选择继续观察。

就在这时,太上皇愤而开口,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百里延,教子无方、失察纵容,赐死,其家族抄家连坐流放!但不牵连其他家族。”

太上皇最痛恨反贼,百里延儿子的行为,无疑是对他皇权的挑衅,这让他这条暮年的老龙无法容忍,所以,百里延必死无疑。

在群臣看来,太上皇的这个判罚,处死百里延,连坐其家族,本是正常的处置方式,而不牵连其他家族,更是彰显了圣明之举。

于是,众人纷纷跪地高呼:“圣人圣明!”

这个时候,楚寻欢清楚自己该开口了。



    (http://qutxt.com/book/IPU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朕在红楼当昏君 http://qutxt.com/book/IPUH.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