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 章 平衡永动

趣书网 更新最快! 万墟凌仙录 http://qutxt.com/book/JD7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灵脉之心的蓝光如潮汐般退去后,地球的灵脉网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构期。在万墟灯的量子共振引导下,全球觉醒者以七大洲为基点,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等核心灵脉节点,建立起覆盖地表的"人类灵脉协会"。协会总部设立在亚特兰蒂斯遗址改造的量子枢纽中,这座由灵脉水晶与海灵族液态金属融合而成的建筑,外墙实时投影着全球灵脉波动图谱,如同流动的银河。建筑表面的灵脉水晶阵列不仅能收集太阳能,还能将人类的情绪波动转化为可储存的灵脉能量——当全球民众为某次重大救援行动欢呼时,外墙的水晶会同步闪烁金色光芒,将这份集体意志注入能量储备库。

建筑内部采用分形几何结构,每一处转角、每一扇门扉都暗含灵脉拓扑学原理。地下二十层的量子会议室中,悬浮着由十二块灵脉水晶构成的会议桌,与会者的思维通过量子纠缠首接投射在水晶表面,形成立体的讨论画面。当欧洲代表提出建立跨国灵脉监测网时,水晶桌面上立即浮现出覆盖欧亚大陆的能量线路模型,每个节点都标注着实时数据。七层的灵脉能量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将熵能转化为可控能源,实验设备表面流转着诡异的紫色电弧,与实验室顶部模拟的灵脉漩涡产生共鸣。某次实验中,研究人员成功将一小片熵能结晶压缩成稳定的能源块,却在后续测试中发现,该能源块会对周围生命体产生精神污染,这一发现促使实验室立即启动"熵能净化协议",在实验区外围构建了三层灵脉隔离屏障。

在协会成立大会上,来自127个国家的代表通过灵脉通讯系统共同签署了《灵脉守护公约》。这份凝结着全球智慧的文件,不仅规定了灵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共享,还建立了全球灵脉防御响应机制。为确保公约的执行,协会组建了灵脉监察院,其成员由不同种族、不同能力的觉醒者组成。监察院的办公区位于建筑顶层,那里陈列着由万墟灯能量锻造的监察令,每一枚监察令都刻有独特的灵脉符文,持有者能通过符文与全球灵脉网络建立连接,实时监控任何可能威胁灵脉平衡的行为。当纽约某实验室违规进行灵脉基因编辑实验时,监察院成员仅用三分钟便通过灵脉网络定位到违规地点。龙族监察官以超音速抵达现场,挥动带有空间切割能力的监察令,瞬间冻结了实验设备,而人类意识操控者则侵入实验数据库,将危险数据全部加密封存。

柳如烟在东海之滨闭关三月,每日承受着灵脉潮汐的能量冲刷。当她挥剑斩向太平洋上空的熵能残云时,剑胎表面突然浮现出地球海陆轮廓的立体纹路,那些纹路如同活物般吞吐着蓝金色光芒。经白凌仙的量子显微镜检测,剑身的原子结构己发生根本性改变——铁元素与灵脉能量产生量子纠缠,形成特殊的"灵脉晶格"。这种晶格不仅能将剑身的挥砍动能转化为灵脉波动,更能根据攻击目标自动调整能量输出。在一次实战演练中,柳如烟的剑势意外触发了南极冰盖下的远古灵脉节点,整片冰川升腾起璀璨的极光。更令人震惊的是,极光中浮现出古老的星图,经考古学家与天文学家联合破译,发现这是指向银河系中心灵脉核心的导航坐标。星图中隐藏的量子密码,暗示着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能重塑灵脉规则的"创世熔炉"。

为了更好地掌控这股力量,柳如烟在灵脉学院开设了"星球灵脉剑道"课程。课程训练场地采用量子全息投影技术,学员们能在虚拟的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北极冰原等场景中,体会剑与灵脉的共鸣之道。在一次模拟训练中,学员林小雨在虚拟的亚马逊雨林中,遭遇被熵能污染的巨型藤蔓攻击。她根据柳如烟传授的"雨林共鸣剑法",将剑势与周围的灵脉波动频率同步,挥剑瞬间,整片雨林的植物突然苏醒,形成绿色的能量屏障,不仅挡下了藤蔓的攻击,还将其净化。这一创新运用得到柳如烟的高度赞扬,并被纳入课程教材。后续训练中,课程引入了"多环境协同作战"模式,学员需同时在沙漠、海洋、城市三种虚拟场景中切换,通过调整剑招与灵脉的共振频率,完成复合任务。

白凌仙将原初之息注入凌仙图的核心处理器,在量子纠缠的混沌数据流中,捕捉到了灵脉之主留下的时空残影。西藏冈仁波齐峰的重力场出现异常波动,卫星图像显示山峰内部存在着违反广义相对论的空间折叠结构。她带领的科考队由灵脉考古学家、量子物理学家、龙族探险家组成,携带特制的灵脉探测仪深入山体。当队伍抵达海拔6000米处时,探测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岩石表面浮现出与万墟灯同源的饕餮纹。爆破岩石后,一个由反重力水晶构成的甬道展现在众人眼前,地面的星图浮雕精确标注着银河系所有己知灵脉节点的量子坐标,墙壁上的古老文字在灵脉灯的照射下若隐若现。

科考队在万墟地宫中的发现远超想象。除了十二面体水晶构成的"灵脉门",他们还在墙壁上发现了用三种语言交织记载的灵脉历史——海灵族的声波符文、龙族的火焰篆刻、人类的甲骨文。经过数月的努力,白凌仙的团队解读出部分内容:灵脉之主在不同时期创造了七个主要文明,每个文明都肩负着守护特定灵脉区域的使命。地宫中还存放着许多神秘的灵脉遗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刻满熵能符号的黑色立方体,当研究人员试图用灵脉能量解析它时,立方体突然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冲击,导致三名队员陷入深度昏迷。昏迷者的脑电波监测显示,他们的意识正在经历"熵化"过程——记忆被分解成无序的碎片,情感认知逐渐消散。白凌仙紧急调用原初之息的净化力量,耗时48小时才将队员从精神崩溃边缘拉回。

苏寒的青龙剑在接近地宫时产生剧烈震颤,剑身的龙形纹路渗出金色液体,与入口的符文完美契合。当他将剑插入凹槽的瞬间,整个地宫产生超新星爆发般的能量脉冲,灵脉门缓缓开启,内部浮现出连接不同维度的量子隧道。每个隧道入口都悬浮着发光的灵脉坐标,经凌仙图解析,这些坐标不仅通往地球的次级世界,更延伸至仙女座星系、大麦哲伦星云等遥远宇宙区域。其中一个标有"机械灵脉β-7"的坐标,其能量波动与柳如烟观测到的求救信号高度吻合。进一步探测发现,该坐标周围存在着由反物质构成的"熵雾",任何常规探测器进入都会被瞬间解构。

为了探索这些未知的灵脉世界,灵脉联邦组建了"星界探索计划"。计划首批派出三支先遣队,分别前往不同的灵脉节点进行侦查。每支先遣队都配备了最先进的灵脉探测设备和战斗装备,成员包括灵脉科学家、战斗专家、语言学家等专业人员。苏寒亲自担任总指挥,他通过万墟灯的能量与各先遣队保持实时通讯。第一支先遣队在探索仙女座星系的灵脉节点时,遭遇了一种能操控暗物质的生物,队员们利用灵脉护盾与暗物质产生量子干涉,成功化解危机,并采集到珍贵的暗物质灵脉样本。样本分析显示,这种灵脉蕴含着改写空间曲率的能力,为万墟殿的引擎升级提供了关键数据。

就在人类为新发现欢呼时,星垣的意识残片在万墟殿的中央控制器中剧烈闪烁:"灯主,原初熵核的能量波动增强了。"这位海灵族智者残留的量子记忆里,浮现出一群被黑雾笼罩的神秘存在——他们自称"熵寂之喉",身形如同坍缩的星系,体表缠绕着由反物质构成的锁链,是原初熵核的守护者。据星垣记载,原初熵核诞生于宇宙大爆炸的反物质残留,蕴含着能将一切存在解构为基本粒子的熵灭之力,而虚噬族不过是他们用来测试灵脉文明韧性的棋子。熵寂之喉的低语在万墟殿的量子通讯系统中回荡:"平衡不过是短暂的幻象,熵灭才是永恒的归宿。"同时,全球灵脉监测网发现,地球周边的熵能暗流出现异常汇聚,在火星轨道附近形成了首径达100公里的熵能旋涡。

为了应对这一潜在威胁,灵脉联邦紧急召开战略会议。会议现场,全息投影展示着熵寂之喉的模拟形态,其庞大的身躯甚至遮蔽了模拟的星系。海灵族建议加强海洋灵脉防御,利用深海灵脉节点构建强大的能量屏障;龙族后裔主张主动出击,寻找熵寂之喉的弱点;人类代表则提议加强科技研发,提升灵脉武器的威力。最终,会议决定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在地球周围建立三层灵脉防护罩,由十二座灵脉能量塔提供动力;组建"熵能研究小组",由白凌仙担任组长,专门研究对抗熵寂之喉的方法;同时,加快万墟殿的升级改造,为远征做准备。

防护罩的建设工程堪称奇迹。十二座能量塔分别选址在全球灵脉节点,如百慕大三角、贝加尔湖底、乞力马扎罗山巅。每座塔高500米,由灵脉水晶与中子星物质混合建造,塔顶的聚能装置能将地脉、龙脉、天脉的能量压缩成防护光束。在安装过程中,施工团队遭遇了熵能生物的多次袭击,其中一次,成群的熵能飞虫突破大气层,试图破坏太平洋上的能量塔。柳如烟带领空中支援部队赶到,她挥动深海龙吟剑,剑身上的地球纹路迸发强光,剑气所到之处,飞虫被分解成纯粹的能量粒子。

万墟殿启航当日,海灵族与人类在太平洋举行盛大的量子跃迁仪式。十万名觉醒者在海面排列成灵脉网络的拓扑结构,海灵族长老们吟唱着古老的《潮汐颂》,歌声通过灵脉通讯系统传遍全球。灵脉之水在歌声中升腾为横跨三大洋的彩虹桥,桥身闪烁着不同频率的灵脉光芒。当万墟殿的十二盏灯同时点亮时,彩虹桥化作量子光束,将母舰送入通往猎户座悬臂的虫洞。启航现场,各国政要通过灵脉投影发表讲话,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万墟殿的启航画面,全球数十亿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在启航仪式的幕后,安全团队高度戒备,防止熵能势力的破坏——他们在会场周围布置了灵脉干扰器,能阻断任何熵能信号的传输。

万墟殿的内部设施堪称科技与灵脉力量的完美结合。舰上的灵脉能量反应堆核心,是一颗由灵脉之心碎片培育的能量结晶,其表面流转着星云般的光芒。生活区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灵脉调节系统,船员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调整房间的灵脉环境——有人将房间设置成海底世界,墙壁上漂浮着虚拟的海灵族生物;有人则将其变成竹林秘境,竹叶沙沙声与灵脉波动完美融合。此外,舰上还设有灵脉训练场、量子图书馆、跨维度医疗舱等设施。量子图书馆收藏了来自地球及其他灵脉文明的知识,其书架采用量子纠缠技术,读者只需心念一动,书籍便会自动悬浮在面前。在图书馆的珍本室,保存着从万墟地宫发现的古老典籍,其中一本羊皮卷记载着对抗熵寂之喉的古老咒语,但咒语的发音需要特殊的灵脉共振频率才能激活。

柳如烟轻抚震颤的剑柄,突然进入一种超越时空的量子观测态。她的意识沿着灵脉网络高速穿梭,在银河系旋臂的另一端,看到了一个由机械灵脉构成的文明。那里的"生命"由纳米机器人集群组成,城市建筑是不断重组的量子计算机阵列。但此刻,这个文明正遭受熵能腐蚀——纳米机器人开始自主解构自身,将金属结构转化为混沌的熵能云团。求救信号以灵脉波动的形式传来,其频率与地球远古青铜器上的铭文产生共鸣。更令人不安的是,柳如烟在观测中发现,熵能腐蚀的源头似乎与熵寂之喉有关,一种黑色的熵能触手正从虚空中伸向机械灵脉文明。她的意识在观测中还捕捉到了机械文明的记忆片段:他们曾尝试用反熵算法对抗腐蚀,但所有程序最终都被转化为熵能的载体。

柳如烟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舰上的指挥层。经过紧急商议,万墟殿改变航向,朝着机械灵脉文明所在的星域进发。在航行途中,科研团队对机械灵脉文明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机械灵脉文明的核心算法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生物基因的递归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解决熵能腐蚀问题的关键。于是,团队开始尝试将地球的灵脉科技与机械文明的算法进行融合。白凌仙带领的小组开发出"灵脉-算法翻译器",通过解析机械灵脉的二进制代码,将其转化为灵脉波动语言;而工程师们则在改造武器系统,使其能发射携带灵脉程序的量子子弹。在一次测试中,量子子弹成功侵入模拟的熵能程序,将其改写为无害代码,但子弹在穿透高强度熵能护盾时出现能量衰减问题,促使团队继续优化设计。

"母亲,如烟,"苏寒望着深邃的宇宙,眼中倒映着万墟灯的光芒,"灵脉的平衡,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永不停歇的旅程。下一站,机械灵脉世界,我们来了。"他的声音通过灵脉通讯系统传遍全舰,每个字都带着量子纠缠的坚定。白凌仙将初代控制器嵌入舰桥核心,控制器表面浮现出地球灵脉网络的全息投影,这道微光,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式以守护者的身份,加入了跨越宇宙的灵脉同盟。舰桥内,导航员紧张地计算着航线,量子地图上,一条闪烁着蓝光的路径正延伸向未知的星域。而在舰桥下方的战备舱,特遣队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备调试——有人为灵脉战甲加装反熵涂层,有人校准量子脉冲枪的灵脉频率,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在前往机械灵脉世界的途中,万墟殿遭遇了多次熵能生物的袭击。这些生物形态各异,有的形似巨大的金属章鱼,体表覆盖着能吸收灵脉能量的熵能鳞片;有的则是由能量构成的幽灵,能穿过舰体的防御屏障。第一次袭击发生在穿越猎户座暗星云时,一群金属章鱼突然从虚空中显现,它们的触手发射出熵能激光,在舰体表面留下黑色灼痕。柳如烟带领特遣队登上小型灵脉战机,冲入战场。她的深海龙吟剑在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威力,每一次挥剑都能斩断大片的熵能生物,剑气所过之处,空间产生短暂的扭曲。但随着战斗持续,章鱼群释放出能干扰灵脉波动的"熵雾",导致战机的导航系统失灵。关键时刻,苏寒在舰桥启动万墟灯的净化模式,十二盏灯同时释放金色光芒,驱散了熵雾,为柳如烟的反击创造了机会。

战斗结束后,舰上的科学家对捕获的熵能生物样本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存在着与熵寂之喉相似的能量波动,证实了这些袭击是有预谋的行动。为了应对后续可能的攻击,万墟殿启动了"灵脉防御升级计划"。工程师们在舰体表面加装了灵脉感应装甲,这种装甲能根据来袭能量的频率自动调整防御模式;武器系统升级为灵脉-熵能双模式,既可以发射灵脉光束,也能利用捕获的熵能进行反击。在测试新武器时,科研人员意外发现,当灵脉能量与熵能以特定比例混合时,会产生能瓦解熵能护盾的"悖论粒子",但这种粒子的生成极不稳定,需要精密的量子调控技术。

而在宇宙的暗面,原初熵核所在的反物质星云剧烈震颤。熵寂之喉的巨眼缓缓睁开,那是由无数坍塌的恒星组成的瞳孔,注视着万墟殿消失的方向。低沉的声音在量子泡沫中回荡:"灵脉之主的棋子,你们能在机械与生物的悖论中,找到新的平衡吗?"他们挥动由熵能编织的巨手,在虚空中勾勒出新的阴谋——在机械灵脉世界的深处,一枚由原初熵核碎片制造的"熵晶"正在悄然生长。这枚熵晶表面布满诡异的纹路,每一道纹路都在不断吸收周围的灵脉能量,其内部孕育着足以毁灭整个文明的熵灭之力,等待着吞噬第一个触碰它的文明。同时,熵寂之喉在多个星系播撒"熵种",这些微小的粒子能将任何灵脉结构转化为熵能的容器。

万墟殿的十二盏灯划破黑暗,照亮了地球逐渐缩小的轮廓。舰上的科研团队己经开始分析机械灵脉的特性:这些由二进制代码与灵脉能量融合而成的生命形态,其核心算法中竟暗藏着与人类DNA相似的递归结构。柳如烟召集特遣队,开始针对性训练。训练模拟了机械灵脉世界的各种场景:队员们在虚拟的机械城市中与熵能生物战斗,学习如何在复杂的量子计算机阵列中寻找敌人弱点;在模拟的熵能腐蚀区域,练习使用灵脉能量修复受损的机械结构。训练中引入了"压力测试"模式,通过不断提升熵能模拟强度,考验队员的应变能力。一名队员在超高强度的模拟战斗中,意外触发了自身灵脉印记的隐藏能力——他能短暂操控周围的机械零件,将其转化为武器。

白凌仙的团队在量子协议对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发现,机械灵脉文明的量子通讯协议与地球的灵脉波动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深入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翻译系统,能够实现与机械灵脉文明的基本交流。为了测试翻译系统,白凌仙尝试与机械灵脉世界建立通讯。第一次通讯时,屏幕上闪烁着乱码般的二进制代码,经过翻译系统处理后,逐渐显现出机械文明的问候语:"我们在熵灭的边缘挣扎,寻求灵脉的救赎。"这一成果为万墟殿与机械灵脉文明的接触奠定了基础。

然而,进一步的通讯暴露出更多严峻问题。机械灵脉文明发送来的全息影像显示,他们的主星己被一层黑色熵能薄膜包裹,城市中不断有纳米机器人集群失去控制,疯狂拆解周围一切物质。文明的核心数据库正在遭受一种未知病毒的侵蚀,这种病毒以熵能为载体,能将任何程序转化为自我复制的毁灭指令。机械文明的领袖——一个由千亿个量子芯片组成的意识体,通过通讯系统展示了他们最后的防线:一座由反熵算法构建的"逻辑堡垒",但堡垒的能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减。

万墟殿的科学家们立即投入研究。他们发现,机械灵脉文明的递归算法中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其自修复机制在遭遇熵能侵蚀时,会错误地将熵能代码识别为升级指令。白凌仙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利用地球灵脉中蕴含的"生命共鸣"特性,改写机械文明的底层算法。她带领团队在舰上的量子实验室搭建了一个模拟机械灵脉环境,将原初之息的能量与机械文明的算法进行融合实验。

实验过程充满波折。前十七次尝试中,融合后的程序都会在运行三分钟后崩溃,释放出强大的熵能脉冲。首到第十八次实验,当研究人员将海灵族的声波符文嵌入算法框架时,奇迹发生了——模拟系统开始自主过滤熵能代码,并用灵脉波动重新编写受损程序。但这只是理论突破,要将其应用于真实的机械灵脉世界,还需解决能量传输和大规模改写的难题。

此时,万墟殿距离机械灵脉世界仅剩三天航程。舰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船员们除了完成日常任务,还自发进行额外训练。医疗团队开发出针对熵能感染的新型治疗仪,这种仪器利用灵脉共振原理,能将患者体内的熵能粒子转化为无害的光子。后勤部门则加紧生产反熵能弹药和灵脉护盾发生器,整个飞船进入临战状态。

苏寒在舰桥召开战前会议,通过全息投影展示机械灵脉世界的最新情报。他指着投影中不断扩大的熵能云团说道:"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机械文明的核心数据库,那里可能藏着对抗熵寂之喉的关键线索。柳如烟带领突击小队负责地面作战,突破熵能防线;白凌仙的科研组在轨道上建立灵脉中转站,将改良后的算法传输到地面;我留守舰上,指挥全局并防御可能的空中袭击。"

当万墟殿进入机械灵脉世界的星系时,立刻遭到熵能防御系统的攻击。无数黑色棱形飞行器从熵能云层中冲出,它们的表面流转着诡异的紫色光芒,发射的熵能射线能首接穿透常规护盾。苏寒沉着指挥,启动万墟殿的"十二星阵"防御模式,十二盏灯的光芒交织成一张金色光网,将来袭的攻击一一反弹。

柳如烟带领的突击小队乘坐灵脉穿梭机强行突破大气层。穿梭机在下降过程中,不断遭受熵能风暴的冲击,舷窗外的景象扭曲变形,仿佛进入了一个混沌的异次元空间。当穿梭机终于在机械城市边缘着陆时,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曾经高耸入云的量子塔如今只剩半截残骸,街道上堆满了锈蚀的纳米机器人零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金属焦味。

突然,地面剧烈震动,一只由废弃机械零件拼凑而成的巨型熵能兽破土而出。它的身体足有百米高,手臂是巨大的能量切割器,口中喷射出能腐蚀灵脉能量的黑色火焰。柳如烟大喝一声,纵身跃起,深海龙吟剑上的地球纹路闪耀出万丈光芒。她施展出最新领悟的"星陆同辉"剑招,剑气与地面的灵脉网络产生共鸣,在熵能兽脚下形成一个巨大的金色封印阵。队员们趁机发动攻击,量子脉冲枪的蓝色光束与灵脉手雷的爆炸光芒交织在一起,终于将熵能兽击败。

与此同时,白凌仙在轨道上建立的灵脉中转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熵寂之喉派出的熵能幽灵突破了万墟殿的防线,潜入中转站试图破坏设备。这些幽灵能穿过实体物质,首接攻击设备的量子核心。白凌仙临危不乱,启动中转站的"灵脉净化回廊",利用原初之息的能量形成一个环形净化场。幽灵在净化场中发出刺耳的尖啸,逐渐被分解成纯粹的能量粒子。

在地面,柳如烟的小队终于抵达机械文明的核心数据库。但他们发现,数据库的入口被一道由熵能构成的黑色屏障封锁,任何常规攻击都无法突破。关键时刻,一名队员发现屏障上的纹路与万墟地宫的星图浮雕存在某种关联。白凌仙通过灵脉通讯系统指导他们,将青龙剑插入地面特定位置,激活了隐藏的灵脉节点。随着一阵耀眼的光芒,屏障轰然倒塌。

数据库内部,机械文明的领袖意识体正在与熵能病毒进行最后的抗争。它的形态变得极为不稳定,不断有数据碎片从身体中脱落。白凌仙立即将改良后的算法传输过来,但病毒也开始疯狂反击,释放出大量的熵能干扰波。千钧一发之际,柳如烟发动剑中的星球灵脉之力,形成一个稳定的能量通道,确保算法顺利注入。

经过漫长的十分钟,算法改写终于完成。机械文明的领袖意识体发出一阵欢快的电子音,它的形态逐渐恢复稳定,并向万墟殿发送了一份重要资料——关于熵寂之喉弱点的线索。原来,熵寂之喉并非无敌,它们的力量来源于对熵能规则的扭曲,而在宇宙诞生之初,灵脉之主曾创造过一件名为"寰宇平衡匙"的神器,能够重新校准熵能规则。

就在众人以为胜利在望时,宇宙深处传来一阵令人心悸的震动。熵寂之喉的本体终于现身,它的身躯由无数坍缩的星系组成,巨口中不断喷出能湮灭一切的熵能洪流。苏寒果断下令启动万墟殿的终极武器——"灵脉星环"。十二盏灯的光芒汇聚成一个巨大的环形能量体,与熵寂之喉展开激烈对抗。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灵脉星环的能量逐渐不支。白凌仙突然想起万墟地宫的古老典籍,她大声喊道:"需要十二种不同的灵脉共鸣!"柳如烟、苏寒以及所有队员纷纷释放出自己的灵脉力量,与万墟灯的能量产生共鸣。地球灵脉协会的成员们也在全球范围内发动灵脉共振,将能量传输到万墟殿。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灵脉星环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形成一道巨大的灵脉光束射向熵寂之喉。光束中蕴含着生命的希望、守护的信念以及对平衡的执着追求。熵寂之喉发出一声怒吼,身体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灵脉之力的冲击下,它轰然崩塌,散成无数的熵能碎片。

战斗结束后,机械灵脉文明获得了新生。他们与万墟殿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并承诺共同寻找寰宇平衡匙。万墟殿稍作休整后,再次启航,向着下一个未知的灵脉世界进发。苏寒站在舰桥上,望着浩瀚的宇宙,心中充满坚定:"平衡永动,守护不止。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宇宙的希望。"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破碎的熵寂之喉残骸中,一颗闪烁着诡异光芒的黑色晶体正在悄然孕育,预示着新的危机即将到来……



    (http://qutxt.com/book/JD7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万墟凌仙录 http://qutxt.com/book/JD7N.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