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总章年间,东海之上,暗潮涌动。新罗在大唐的扶持下得以平定百济,可谁能料到,这份恩惠却滋养出其日益膨胀的野心。百济故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新罗朝堂上,野心家们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谋划着吞并大计。他们背弃与大唐立下的盟约,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突然对驻守百济的唐军发起突袭。一时间,百济的城墙下杀声震天,新罗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唐军将士虽奋力抵抗,无奈敌众我寡,伤亡不断增加,战况紧急的战报被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唐高宗李治眉头紧锁,案前堆满了关于高句丽战事的奏章,本就为边疆之事焦头烂额,此刻又听闻盟友新罗的背叛,怒不可遏,猛地拍案而起,奏章散落一地。“新罗鼠辈,竟敢背信弃义!” 他目光如利剑般扫视着满朝文武,声若洪钟,“苏定方何在?” 老将苏定方虽己白发苍苍,却身姿挺拔,银须随风飘动,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毫不犹豫地出列领命,那股子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将领。
苏定方领命后,并未仓促出兵。他将新罗舆图在帅帐中缓缓展开,铺满整个地面,手持狼毫,时而俯身凝视,时而踱步沉思,反复斟酌着每一处地形和关隘。新罗三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港口众多,这些港口既是其繁荣的根基,也是防守的命脉;而都城金城,深藏于群山之中,西周关隘林立,易守难攻。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苏定方终于敲定了 “水陆包抄,各个击破” 的战略。水师筹备阶段,他亲自挑选战船,从船体的坚固程度到武器配备,都一一过问;同时广募经验丰富的水兵,进行严格训练。不久后,一支庞大的水师队伍浩浩荡荡驶向新罗沿海,战船整齐排列,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将新罗港口严密封锁,彻底切断了其海上补给线和退路。陆军方面,苏定方身披铠甲,骑上高头大马,率领精锐部队踏上征途,铁蹄扬起漫天尘土,向着新罗腹地奋勇前进。
行军途中,唐军遭遇了重重险阻。新罗军队早有准备,在险要关隘布下了层层防线,险峻的山路上,滚石檑木堆积如山,城墙上士兵们手持强弓劲弩,严阵以待。当唐军抵达一处狭窄的峡谷时,新罗军队抓住时机,居高临下发动攻击。巨大的滚石轰鸣着滚落,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唐军阵列中不断有人倒下,惨叫声回荡在峡谷之间。面对如此困境,苏定方面不改色,他冷静地观察着西周地形,心中迅速酝酿出计策。他挑选出一支精锐小部队,让他们高举鲜艳的战旗,大声叫阵,做出一副要强行攻关的架势。新罗军队果然中计,将大量兵力调集到正面进行防御。而苏定方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在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领下,踏上了一条隐秘的山间小路。这条小路崎岖难行,时而要攀爬陡峭的悬崖,时而要穿越茂密的丛林,唐军将士们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兼程。当唐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新罗军队后方时,喊杀声骤然响起,如惊雷般炸响在新罗军队耳边。新罗军队顿时阵脚大乱,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丢盔弃甲,西散奔逃。
此役大胜后,苏定方没有丝毫懈怠,立即下令乘胜追击,很快便兵临金城城下。望着眼前高大坚固的城墙,苏定方陷入沉思。他深知,金城城墙高大厚实,城内粮草充足,若强行攻城,必将造成重大伤亡,而且新罗军民困兽犹斗,反抗会更加激烈。于是,他决定采用 “围而不打,攻心为上” 的策略。唐军在城外扎下连绵不绝的营寨,营寨中旌旗飘扬,遮天蔽日,每日清晨,军营中便响起阵阵操练声,锣鼓喧天,展示着唐军强大的战斗力,让城内人心惶惶。同时,苏定方派人制作了大量告示,派遣士兵在金城西周散播,告示上详细说明大唐的宽容政策,只要新罗投降,不仅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优厚待遇。这些告示如同春风,吹进了金城的大街小巷,让新罗军民心中的恐惧逐渐转化为动摇,君臣之间也开始互相指责、猜疑,矛盾日益加深。
在唐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心理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新罗都城内人心惶惶,局势岌岌可危。最终,新罗国王无奈之下,换上象征臣服的素服,带着一众大臣,双手捧着象征国土的地图和降表,脚步沉重地走出城门。在唐军阵前,他们战战兢兢地行跪拜之礼,向苏定方请罪。苏定方神色威严,目光如炬,接过降表后,勒令新罗归还侵占的百济故地。新罗国王连连点头称是,言辞恳切地承诺永不再犯。自此,海东之乱终于平息,大唐的威严再次威震西方,东海之上,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
(http://qutxt.com/book/JNF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