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大殿,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间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出水来。秦昭王身着华丽的冕服,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那宽大的冕旒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更衬得他面容冷峻。他目光锐利如隼,仿若能洞悉人心,缓缓扫视着殿下一众身着朝服、神色各异的群臣,额头上隐隐浮现出几缕愁绪,面上满是对当下局势深深的忧虑之色。
稍作停顿,秦昭王抬起右手,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颔下浓密的胡须,动作间尽显上位者的沉稳。片刻后,他微微启唇,低沉而浑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悠悠响起:“如今赵国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强盛,朝堂上下锐意进取,军事上也多有动作,于我秦国边境频繁试探,多有掣肘之举。诸位爱卿,对此可有良策以解我秦国之忧?”
此语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大殿内原有的寂静。群臣们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炸开了锅。只见他们交头接耳,三两成群地低声议论起来,一时间,殿内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仿若一曲嘈杂的乐章。
就在这时,一道高大而挺拔的身影从群臣之列中大步迈出,此人正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白起。白起身姿笔挺如松,久经沙场的磨砺让他周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他身着一袭黑色的将军铠甲,铠甲上的鳞片在大殿内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腰间悬挂的长剑随着他的走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白起走到大殿中央,双脚稳稳立定,双手抱拳,高高举起,上半身微微前倾,向秦昭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他抬起头,声若洪钟般朗声道:“大王!赵国近年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屡次在我秦国边境寻衅滋事,挑起争端。其朝堂之上,蔺相如、廉颇等文臣武将皆有不凡之才,一心想要与我秦国分庭抗礼。而长平之地,地势险要,西周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开阔,乃是天然的屯兵之所,更是连接赵国南北的咽喉要地,堪称兵家必争之地。若我秦国能一举拿下长平,便如同斩断了赵国的一条臂膀,使其南北不能相顾。不仅如此,此役若胜,更能在诸侯列国间树立我秦国的无上威严,威慑其余诸国,让他们不敢轻易对我秦国生出觊觎之心。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我秦军将士,皆历经严苛训练,身经百战,勇猛善战。且长期以来,我军士气高昂,皆渴望在战场上为秦国建功立业。此番出征长平,定能以锐不可当之势,大破赵军,为秦国开疆拓土,成就不世之功!” 白起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语气激昂慷慨,眼中闪烁着炽热的战意,仿若己经看到了秦军在长平战场上的辉煌胜利。
众臣听闻白起之言,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大臣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同之色,他们在心中暗自思忖,白起将军所言确实在理,长平之战若胜,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的大臣则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之色,他们担忧这场战争一旦开启,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面临诸多未知的风险,稍有不慎,秦国多年来积累的国力便可能遭受重创。一时间,大殿内泾渭分明地分成了支持与反对两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气氛愈发紧张。
秦昭王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身躯微微前倾,双手搭在龙椅的扶手上,神色专注地聆听着大臣们的争辩。他的眉头时而紧紧皱起,仿若凝聚着千钧重担;时而又缓缓舒展,似乎在权衡利弊中捕捉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让人难以捉摸其内心的想法。
良久,秦昭王猛地一拍扶手,那扶手与手掌撞击发出的沉闷声响在大殿内回荡。刹那间,殿内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纷纷将目光投向秦昭王。只见秦昭王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挺首身躯,高声道:“就依白起将军所言,即刻调兵遣将,派军进攻长平!寡人要让赵国知晓,我秦国历经数代先王的苦心经营,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绝非可欺之辈!此役,定要让赵国付出惨痛的代价!”
随着秦昭王这一决策下达,秦国的战争机器开始缓缓启动。传令官们手持令箭,匆匆跑出大殿,奔赴秦国各地的军营。一时间,秦国境内号角齐鸣,战鼓擂动,士兵们纷纷整理行装,检查武器装备,一队队整齐的方阵开始向着长平的方向进发。
(http://qutxt.com/book/JNF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