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大殿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秦昭王负手而立,眉头深锁,双眼紧紧盯着长平之战的战局沙盘,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思索。沙盘之上,象征秦赵双方军队的旗帜犬牙交错,密密麻麻,恰似此刻胶着的战场局势。
彼时,赵国老将廉颇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平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秦军多次发起猛烈冲锋,却均被廉颇巧妙化解,损兵折将,士气受挫。每一次进攻的失败,都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秦昭王的心坎上。这场战争,己然不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关乎秦赵两国生死存亡、国运兴衰的大决战。秦昭王心里清楚,想要打破眼前这僵持不下的困局,从这场残酷的博弈中胜出,必须倚仗一位兼具超凡谋略与无畏勇气的将领,方能统领秦军,克敌制胜。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秦昭王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 白起。白起,这位在秦国军界威名远扬的传奇战神,自踏入军旅生涯起,便开启了一段辉煌无比的征战旅程。多年来,他辗转于南北战场,冲锋陷阵,屡立奇功,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白起用兵之精妙,堪称神来之笔。他总能精准洞察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因势利导,制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战略战术。无论是遭遇何种艰难险阻,面对何等强劲的对手,白起皆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的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秦昭王对白起的军事才能深信不疑,在他看来,整个秦国,唯有白起能够力挽狂澜,扭转长平战场的不利态势,引领秦军走向胜利。
主意既定,秦昭王毫不犹豫,即刻召集众臣,当场颁布诏令,任命白起为上将军,全权接管长平之战的指挥大权。考虑到此次换帅行动至关重要,一旦消息泄露,被赵军知晓,势必会引发赵国方面的警觉,进而调整战略部署,给秦军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为了确保作战计划的绝对保密性,秦昭王特意将白起单独留下,言辞恳切地叮嘱他,务必乔装打扮,秘密奔赴长平前线,切不可让赵军有丝毫察觉。
白起领命后,深知此次任务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当晚便精心乔装一番,身着普通士卒的服饰,仅带着几名平日最为信任的亲信随从,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离开了咸阳城。出城之后,他们刻意避开了繁华热闹的城镇和宽阔平坦的官道,专挑那些荒僻难行的小路与蜿蜒崎岖的山间小径前行。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白天,他们在茂密的山林中隐蔽身形,躲避路人的目光;夜晚,借着微弱的月光,摸索着继续赶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暴露行踪。就这样,历经数日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在一个寂静的深夜,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长平秦军大营。
与此同时,秦昭王为了协助白起作战,任命王龁为裨将。王龁同样是秦国一员久经沙场的猛将,作战经验丰富,对秦昭王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他明白此次长平之战意义非凡,关乎秦国的未来命运。因此,在白起抵达军营后,王龁立即与白起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全力配合白起,迅速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战前准备工作之中。二人分工明确,默契十足,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精心谋划布局。
为了将白起出任上将军这一关键消息严密封锁,确保万无一失,秦军采取了一系列极为严苛、细致的措施。在军营西周,秦军大幅增派岗哨与巡逻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线。每一个进出军营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盘查与详细的登记,任何身份不明、形迹可疑之人,都被严禁踏入军营半步。不仅如此,秦军还专门颁布了一道严厉的军令,明确禁止士兵们在营内谈论有关白起担任上将军一事。但凡发现有人违反禁令,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将按照军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在如此严密周全的管控措施之下,赵军对秦军内部这一重大的人事变动全然没有察觉。
(http://qutxt.com/book/JNF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