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2章 蓝图交锋(一)

趣书网 更新最快! 重生1975我在东北当村长 http://www.qutxt.com/book/JOEC.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长白山基地外围隔离区,代号“竹庐”的生活单元。厚重的防爆门隔绝了外面永无止境的风雪嘶鸣,内部却弥漫着另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空气里残留着新刷涂料的刺鼻气味,混合着劣质茶叶的苦涩和烟草的焦油味。惨白的日光灯管将狭小的会议室照得一片冰冷。

张汝京坐在硬邦邦的金属折叠椅上,指间夹着的香烟己经快燃到尽头,长长的烟灰摇摇欲坠。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投影在对面白板上的巨大图纸——那是由系统根据程念香“星图低语”还原出的、“能量漩涡节点阵列”(VNA)核心子模块设计图。图纸上精妙绝伦、颠覆常识的拓扑结构,如同天书般冲击着他毕生建立的硅基芯片认知体系。

他的身边,坐着王工、李工和赵工。王工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李工抱着保温杯,眼神空洞,显然还没从惊险的海上逃亡中完全回神;最年轻的赵工,则眼神发亮,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狂热,贪婪地吸收着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手指在膝盖上虚划着,仿佛在模拟运算。

会议室的门无声滑开。程冬青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林若梅和陈默。程冬青的脸色比张汝京好不了多少,带着过度消耗蓝血的疲惫和苍白,但眼神却如同淬火的钢,锐利而沉静。他体内奔流的蓝血,在踏入房间的瞬间,便清晰地“感觉”到张汝京身上那股混杂着震撼、疑虑、技术洁癖和巨大压力的情绪风暴。

没有寒暄。程冬青的目光首接落在白板的图纸上,如同看着自己生命的延伸。

“张博士,时间紧迫,客套就免了。”程冬青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沙哑,他指向图纸的核心区域——那个利用陨石晶格缺陷实现量子隧穿约束的拓扑结构,“这是‘黑土’芯片的心脏。也是救命的钥匙。我们需要你的手,把它从‘星图’变成现实。”

张汝京深吸一口气,掐灭了烟蒂,烟灰簌簌落下。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红笔,用力地圈住了图纸上几个关键连接点和能量流向量标注。

“程先生,”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工程师特有的、近乎苛刻的冷静,“这个结构…精妙绝伦。但它建立在两个物理法则的悬崖边上。”

他的红笔重重敲在第一个圈上:“能量漩涡节点的稳定性!”他转向程冬青,目光如炬,“根据你的描述和这份图纸,节点是利用陨石材料本身的晶格缺陷,在外部能量场(蓝血或激光)诱导下形成的微观能量涡旋。但缺陷是随机的!诱导过程是高度非线性、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的混沌系统!如何保证十亿、百亿个节点在制造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涡旋强度、旋转方向和能量耦合效率?硅基芯片的晶体管一致性是靠几代人的工艺打磨和纳米级精度控制实现的!你这…简首是要求我们在原子风暴里绣花!”

他的红笔又狠狠敲在第二个圈上:“能量弦的物理实现!”他的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图纸上这些连接节点的‘能量弦’,标注的是利用拓扑绝缘态引导的量子隧穿效应,实现超低损耗、超高速的能量/信息传递。理论上可行,但量子隧穿对势垒宽度、材料界面态、环境电磁干扰的敏感度是灾难性的!在实验室超净低温环境下都难以稳定实现!你告诉我,要在充斥着陨石狂暴本底能量场、未来还可能嵌入人体环境的芯片上实现?!还要保证大规模阵列下的信号保真?这比要求用蜘蛛丝在飓风里架设光纤网络还不现实!”

张汝京的质疑,如同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星图”设计最致命的两个阿喀琉斯之踵。他身后的王工和李工也沉重地点头,显然深有同感。只有赵工眼中狂热稍退,陷入深思。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林若梅担忧地看向程冬青。陈默面无表情,但手指在桌下微微收紧。

程冬青沉默着。他没有反驳,甚至没有去看张汝京圈出的“悬崖”。他的目光越过图纸,仿佛穿透了白板,看到了维生舱中沉睡的女儿,看到了主屏幕上滴答作响的倒计时(00:37:18:05)。体内的蓝血,在张汝京尖锐的质疑下,反而奔流得更加汹涌,带着一种非理性的、源于生命本能的执着。

“你说的对,张博士。”程冬青终于开口,声音异常平静,“在硅基的法则里,这确实是悬崖。但‘黑土’,不是硅基。”他抬起手,指向自己的太阳穴,又指向白板上的图纸,“它的法则,写在这里,也写在那里。”他指向窗外风雪的方向,意指那狂暴的“天火”陨石。

“节点的稳定性,不靠控制每一个原子的风暴,而是引导风暴本身,让它找到‘和谐’的共振点。”程冬青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在复述某种来自宇宙深处的低语,“就像…太平洋的浪潮,看似无序,却能在一瞬间凝结成翡翠长城。蓝血的‘低语’,菌丝网络的并行信息流,就是引导风暴找到共振点的‘频率’。”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笔,在张汝京圈出的节点区域旁边,飞快地画出一组抽象的、如同水波干涉图样的同心圆。“不是绣花,是共鸣!用特定频率和模式的能量场(激光脉冲群,配合蓝血的引导波),在制造过程中,让所有节点区域的陨石材料‘听到’同一个‘声音’,让混沌的缺陷风暴,自发地趋向于形成频率、相位同步的涡旋阵列!一致性,不是靠外部强加的精度,而是内在共振的必然结果!”

他又指向那些能量弦的连接:“量子隧穿的敏感,源于‘硬’连接的脆弱。但图纸上的拓扑绝缘态,不是‘硬’桥,而是‘软’引导。就像…菌丝网络的信息传递。”他看向林若梅。

林若梅立刻会意,调出平板上幽蓝菌丝的高分辨率图像,投射到旁边另一块屏幕上:“看!菌丝的能量/信息传递,并非依赖固定的物理通道,而是通过单元间柔性铰链的‘状态共鸣’和能量场的‘集体振荡’!是‘场’的耦合,而非‘线’的连接!图纸上的拓扑绝缘态,本质上是利用陨石材料缺陷产生的特殊‘场’环境,为量子态开辟一条受保护的‘高速公路’,隧穿只是在这条‘路’上行驶的自然现象!环境干扰?只要核心的‘场’结构不被破坏,‘路’就还在!”

程冬青接过林若梅的话,蓝笔在图纸的能量弦路径上划过:“所以,关键不是隧穿本身,而是构建并维持这个特殊的‘拓扑场域’!这需要核心节点的共振阵列提供稳定的‘场源’,需要封装材料(林博士的‘竹鞘’)提供强大的‘场’稳定和外部干扰隔离!这是‘场’的芯片,不是‘线’的芯片!”

张汝京死死盯着程冬青和林若梅,又看向屏幕上那神奇的菌丝结构,再看向白板上程冬青画出的抽象共鸣波纹和“场域”概念。他脸上的质疑和工程师的顽固,如同坚冰遇到了熔岩,开始出现裂痕。王工和李工也瞪大了眼睛,露出思索的神色。赵工更是激动得手指发抖,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http://www.qutxt.com/book/JOE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重生1975我在东北当村长 http://www.qutxt.com/book/JOEC.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