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公元前五百年。
夜色深沉,星空低垂。居鲁士大帝站在高台之上,遥望远方天幕中流转的画面——一个民族在千年之后重新崛起,文明之火未曾熄灭。
他轻声道:“真正的力量,不在铁骑之下,而在人心之中。”
身旁的谋士点头应道:“陛下所言极是。文明如同河流,纵使被山石阻隔,也会绕过曲折,奔向大海。”
一七二二年,热河避暑山庄万树园。
康熙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专注地凝视着一幅画卷般的影像,画中之人手持书卷,行走市井之间,唤醒沉睡的民智。
“这人倒是有几分朕当年巡游西方的模样。”他轻笑一声,茶盏微颤,水面泛起涟漪,“教化百姓,才是治国之本。”
张廷玉躬身而立,恭敬回应:“陛下圣明。文字承载思想,典籍传承精神。文脉不绝,则国运不衰。”
康熙抚须颔首:“正是如此。朕命你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便是要为后世留下根基。如今看来,后人不负所托。”
巨龙睁眼。
画面E:百年跨越。
1918年的某处海岸,海风呼啸,考古学家轻轻拂去一门旧炮上的尘土,露出一道刻痕:“勿忘国耻”西字依稀可辨,旁边模糊的日期写着“1915.5.9”。
镜头一转,现代化战舰的电磁弹射轨道缓缓启动,战机划破云层,尾翼下的编号与那斑驳的数字交叠,仿佛跨越百年的回响。
曾侯乙编钟的清音悠扬响起,甲板上的飞行员们向虚空中浮现的身影敬礼——那是百年前远赴异乡的劳工,他们满手老茧,怀中夹着家书,信上“娘,我还活着”的字迹随风飘散。
字幕缓缓浮现:
“1919年,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
2012年,我们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名字,终将在星辰下被铭记。”
视频结尾。
旁白温柔而坚定地收尾:
“一百年前,我们在泥泞中挣扎求生;
一百年后,我们在星辰下扬帆远航。”
“从战火中走来的民族,如今站在世界的中央。”
“这不是复仇,这是复兴。”
弹幕节选:
文明接力:从汉阳造到歼-15,这条路走了整整一百多年,每一步都浸着血与泪!
大国重器:当年你们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门,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海!
时空对话:这军礼,是给先辈的,也是给未来的!
一九三九年,柏林。
一位德国军事观察员在报告中写道:
“东方这个国家,经历了百年的动荡与屈辱,却始终没有沉沦。他们正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许多强国。”
他合上文件,语气复杂:“他们的觉醒,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西汉·建元年间。
司马迁伏案疾书,笔锋遒劲:
“昔者匈奴犯边,武帝出征;今观后世,外患未绝,然国人自强不息,实属可贵。”
他抬头望向窗外,月光洒落竹简之上:
“愿后世子孙,不忘前耻,亦不忘前行。”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宿舍,一九一八年。
胡先生反复观看一段演讲录像,神情激动。
他提笔写下:“今日始知,文化的觉醒,方是民族振兴的根本。”
窗外雷雨交加,自由女神像隐没在雨幕中,唐人街的鞭炮声突然响起,惊飞檐角栖鸟。
黄河岸边,一九西二年。
饥荒肆虐,一位老农用树皮掺观音土做饼,手掌被纤维割破,鲜血滴落在粗糙的食物上。
他仰头望着天空中山冬舰的投影,眼中泛起泪光:
“狗娃啊,你说得对……咱们不仅活下来了,还造出了比过去更强大的东西。”
他抚摸怀中的全家福,照片上儿子穿着破旧军装,胸前别着一朵纸折的小花。
远处传来部队集结的号声,混杂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如春雷般唤醒沉寂的土地。
中外万古回响。
当字幕再次浮现时,不同文明的角落里,回荡着相似的声音:
罗马学者翻阅史册,低声感慨:“这些东方人,竟能将苦难铸成光芒?”
非洲部落的老酋长放下图腾木雕:“原来,被压迫的人也能成为灯塔。”
华夏遗址中,考古队员看着甲骨文与现代战舰舷号的奇妙交汇,仿佛听见数千年前的文明在回应今天的时代。
司马迁仍在书写,狼毫悬空良久,终于落下最后一笔。
“今以百年之泪,换得巨龙睁眼。”他喃喃自语,随后剧烈咳嗽,血滴落在竹简上,晕染出一朵暗红的花。
弟子慌忙上前扶住他,只见司马迁眼神明亮,似有火焰燃烧。
“快取新简来!”他声音沙哑却坚定,“此等史诗,须得用古篆重录!”
当这个视频的第一阶段落幕,万古时空的云层裂开一线金光。
1945年的水兵、1964年的科研人员、2022年的宇航员,隔着时空举起右手,军礼剪影重叠,成为永恒的丰碑。
那些曾被践踏的尊严、被掩埋的梦想,终于在这片星海下,绽放成最璀璨的光芒。
(http://qutxt.com/book/JOJ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