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巷的小吃摊》
在这座繁华都市的喧嚣之中,有一处别样的角落,那便是学校后巷的小吃摊。这条后巷并不宽阔,甚至有些破旧,地面的砖石因为岁月的侵蚀和来来往往的脚步,变得高低不平,两侧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偶尔还能看到几张不知何时张贴上去又没被清理干净的小广告。
每天,当学校的下课铃声响起,仿佛是一声开启热闹的号角,原本安静的后巷瞬间就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学生们像是被解禁的小鸟,呼朋引伴地朝着小吃摊涌来,欢声笑语瞬间填满了整个空间。
小吃摊的摊主是一对夫妻,丈夫叫李大山,妻子叫张翠花。李大山身材魁梧,常年在炉灶前忙活,皮肤被烟火熏得有些黝黑,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就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他那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却是极为灵活,无论是翻烤着串串,还是熟练地给煎饼翻面,动作一气呵成,让人看着都觉得是一种享受。张翠花呢,身形略显圆润,脸上总是洋溢着温和的笑意,一头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她负责招呼客人、收钱找零以及准备食材,嘴巴一刻也闲不住,和学生们唠着家常,那亲切的模样就像自家的长辈。
这天,阳光透过学校围墙边那几棵大树的枝叶,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在小吃摊前的地面上。林晓和几个好朋友像往常一样,下课铃声刚落,就迫不及待地往小吃摊奔来。林晓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留着一头马尾辫,眼睛亮晶晶的,透着青春的朝气。
“李叔,来五串烤面筋,要多放辣椒啊!”林晓一边喊着,一边和朋友们挤在小吃摊前找着位置站好。
李大山笑着应道:“好嘞,丫头,保证给你烤得又香又辣。”说着,手上的动作加快了几分,拿起面筋放在烤架上,随着火苗舔舐着面筋,那“滋滋”的声音响起,阵阵香味也飘散开来,勾得周围的人首咽口水。
张翠花在一旁打趣道:“晓丫头,你们这天天来我这儿吃,也吃不腻呀,小心上火哦。”
林晓笑嘻嘻地回道:“翠花姨,怎么会腻呢,您和李叔这手艺,那可比外面店里的好吃多了,再说了,不吃上一口,这一天都感觉少了点啥呢。”
周围的同学也纷纷附和着,一时间,小吃摊前满是欢快的笑声。
其实,这小吃摊己经在这里摆了好些年了。李大山和张翠花原本都是工厂的工人,后来工厂效益不好,夫妻二人双双下岗,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供家里的几个孩子上学,他们思来想去,决定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支起了这个小吃摊。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烤的东西不是焦了就是没入味,煎饼也摊得歪歪扭扭的,生意很是冷清。
可李大山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每天收摊后,就自己在家里研究怎么改进手艺,上网查资料,还跑去别的小吃摊偷师学艺。张翠花也没闲着,到处去打听哪里能进到新鲜又便宜的食材,慢慢地,小吃摊的生意有了起色。
林晓他们这批学生,从刚上初中那会就开始光顾这个小吃摊了。对于他们来说,小吃摊的味道早就成了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这里,他们还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儿呢。
记得有一次,林晓的好朋友陈宇失恋了,心情低落地坐在小吃摊的角落里,默默地吃着烤肠,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大山和张翠花看出了不对劲,等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把事情一说,李大山一拍胸脯说:“哎呀,小宇啊,这算啥事儿呀,你还这么年轻,以后好姑娘多的是呢,可不能为了这一时的不痛快就伤心成这样啊。”张翠花也赶忙递过去一张纸巾,安慰道:“就是呀,孩子,感情这东西讲究个缘分,缘分没到,咱就开开心心地等呗,别让自己太难受了呀。”在夫妻二人的开导下,陈宇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后来还笑着说,这小吃摊就跟自己的心灵港湾似的。
还有一回,学校举办运动会,林晓他们班在接力赛上输了,大家都垂头丧气的。一群人来到小吃摊,一声不吭地坐着,气氛沉闷得很。李大山看着他们这样子,笑着说:“咋啦,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不就是一场比赛嘛,输赢那都是常有的事儿,重要的是你们努力过了呀,下次赢回来不就得了嘛。”张翠花也跟着说:“对啊,孩子们,你们在李叔和姨眼里啊,那可都是最棒的,来,今天姨请你们吃烤串,吃饱了才有力气下次拿冠军呢。”同学们听了,顿时来了精神,小吃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他们也从青涩的初中生变成了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来小吃摊的时间也不像以前那么频繁了,但只要有空,他们还是会来坐一坐,吃上几口熟悉的味道,和李大山、张翠花唠唠嗑,仿佛所有的压力都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把整个后巷都染成了橙红色。林晓独自一人来到了小吃摊,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最近几次模拟考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她心里很是烦闷。
张翠花一眼就看出了林晓的不对劲,关切地问:“晓丫头,这是怎么了呀?是不是学习太累了?”
林晓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翠花姨,没事,就是最近学习有点忙,压力有点大。”
李大山把刚烤好的烤鸡翅递到林晓面前说:“丫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尽力就好,你这孩子这么聪明,肯定没问题的。来,先吃点东西,吃饱了才好继续奋斗呀。”
林晓接过鸡翅,咬了一口,那熟悉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眼眶突然就红了。她哽咽着说:“李叔,翠花姨,我真的好怕自己考不上好大学,辜负了爸妈的期望啊。”
张翠花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林晓的肩膀说:“傻孩子,你只要努力了,不管结果咋样,爸妈都会为你骄傲的呀。你看你这一路走来,多不容易,可不能被这点困难就给打倒了呀。”
在夫妻二人的安慰下,林晓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下来。她看着李大山和张翠花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小小的小吃摊,承载了她太多美好的回忆,也在她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温暖和力量。
而对于李大山和张翠花来说,看着这些学生们在小吃摊前从稚嫩走向成熟,他们心里也满是欣慰。这些年,靠着小吃摊的收入,他们不仅供自己的几个孩子上了大学,还帮助了一些家里条件困难的学生。
曾经有个叫王小虎的学生,家里特别穷,经常吃不饱饭,李大山和张翠花知道后,每次都会偷偷多给他一些吃的,还不收他的钱。后来王小虎考上了重点大学,来向他们道谢的时候,激动地说:“李叔,翠花姨,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把学上完,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啊。”李大山笑着摆摆手说:“孩子,说啥呢,你有出息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以后可得好好做人,为社会做贡献呀。”
如今,小吃摊依旧日复一日地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见证着他们的青春故事,那些暗恋时的羞涩、友谊中的欢笑、考试失利后的沮丧,都和小吃摊的味道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这座学校后巷里最温暖、最珍贵的记忆。
岁月在继续流淌,小吃摊也依然在那散发着独属于它的烟火气息,守望着校园里的青春岁月,续写着一段又一段平凡却又无比动人的故事。
(http://qutxt.com/book/NFI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