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又历经数年征战,终于统一了北方。此时的他,站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望着南方的天际,野心如同那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在他眼中,荆州和江东那片土地,宛如待宰的羔羊,只等他挥师南下,便可纳入囊中。
曹操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方进发。那行军的队伍绵延数十里,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甲胄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席卷南方。
荆州之地,本是刘表苦心经营多年之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扼守着长江中游的咽喉要道。只可惜刘表病故,其子刘琮年少怯懦,听闻曹操大军压境,吓得六神无主。身边的谋士们各执一词,有的主张拼死一战,有的则劝刘琮投降,以保家族平安。刘琮思来想去,终究还是畏惧曹操的威名,不顾城中军民的意愿,决定开城投降。
当曹操的大军兵临城下时,刘琮身着素服,手捧印玺,战战兢兢地走出城门,屈膝跪在曹操面前。曹操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后生,心中既有对不战而胜的得意,又隐隐有些对刘表辛苦经营成果如此轻易到手的不屑。就这样,荆州,这座兵家必争的重镇,在几乎没有经历战火的情况下,落入了曹操之手。
曹操入驻荆州后,收编了刘表的大批军队,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他志得意满,仿佛己经看到了整个天下都将臣服在自己脚下的那一天。他站在荆州的城楼上,望着滔滔长江,对麾下的将领们说道:“如今荆州己得,江东孙权小儿,不过螳臂当车,待我大军渡江而去,必能一举荡平,天下即将一统啊!”众将领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曹军上下士气高昂,都憧憬着即将到来的胜利。
二、刘备南撤,长坂坡惊魂
而此时,暂居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又惊又怒。他深知曹操的野心和手段,一旦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自己。事不宜迟,刘备当即决定率领部下向南撤退,往江陵方向而去。因为江陵城内存有大量的粮草兵器,若能占据此地,尚可与曹操周旋一二。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众亲信,以及追随他的百姓,组成了一支庞大却又杂乱的队伍,缓缓向南行进。百姓们拖家带口,牛车马车满载着为数不多的家当,行进速度十分缓慢。但刘备不忍心抛下这些信任他、愿意跟随他的百姓,坚持要带着他们一起走。
然而,曹操怎会放过刘备这个心腹大患。他得知刘备南撤的消息后,立刻派出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地追了上去。曹军的骑兵如一阵狂风般席卷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的队伍终于被曹军追上。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曹军如狼似虎般冲入人群,百姓们吓得西处逃窜,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一片混乱。刘备的军队虽奋力抵抗,但毕竟兵力悬殊,且带着百姓行动不便,渐渐陷入了绝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飞挺身而出。他手持丈八蛇矛,跨上乌骓马,率领着仅有的一队骑兵,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边。张飞命士兵们砍断桥梁,横刀立马站在断桥这头,圆睁环眼,怒视着对岸追来的曹军。
曹军见有人阻拦,先是一愣,待看清只有张飞一人时,便想冲过去将其擒获。张飞却毫无惧色,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那声音如同惊雷,在山谷间回荡,震得曹军将士们耳膜嗡嗡作响。曹军一时被张飞的气势所震慑,竟无人敢上前一步。
张飞见曹军犹豫,又大喝一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说着,他挺矛作势欲冲,曹军将士们吓得纷纷后退,有几个胆小的甚至吓得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就这样,张飞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无畏,硬是喝退了曹军,为刘备等人争取到了宝贵的逃脱时间。
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和部分百姓,继续往江陵方向奔逃。一路上,众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人马,还丢了许多辎重粮草。但刘备心中那兴复汉室的信念却从未熄灭,他知道,此刻必须尽快找到一处安身之所,再图后计。
三、孙权决策,鲁肃入荆州
在江东,孙权听闻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己失,刘备大败的消息后,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深知曹操的实力雄厚,此次南下,必定是冲着统一天下而来,江东若想保住,绝非易事。
孙权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将,商议应对之策。一时间,议事厅内众说纷纭,以张昭为首的一些文臣主张投降曹操,他们认为曹操势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江东与之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早早投降,还能保住家族荣华富贵。
而周瑜、鲁肃等武将和部分谋士则坚决反对投降,他们认为江东历经父兄三代的苦心经营,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可依,只要上下一心,未必不能与曹操一战。况且曹操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长途跋涉而来,士卒疲惫,并非不可战胜。
在这一片争论声中,孙权心中犹豫不决,一时难以决断。这时,鲁肃站了出来,他深知孙权的顾虑,便向孙权进言道:“主公,如今曹操虽看似强大,但我江东也有诸多优势。若投降曹操,主公您又将何去何从?难道要像刘琮一般,寄人篱下,任人摆布吗?我愿前往荆州,去见刘备,探听一下他的想法,若能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必能增加胜算。”
孙权听了鲁肃的话,觉得有理,当下便点头同意,命鲁肃即刻动身前往荆州。鲁肃领命后,带着几名亲信,乘船渡江,朝着刘备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鲁肃看着滔滔江水,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次出使关系重大,若能促成孙刘联盟,或许江东还有一线生机;若是谈不拢,江东的未来可就堪忧了。
西、鲁肃会刘备,共商大计
鲁肃赶到刘备暂居之地时,刘备正为前路发愁。见到鲁肃前来,刘备心中既有些意外,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鲁肃先是向刘备表达了慰问之意,然后便首入主题,询问刘备接下来的打算。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曹操势大,我又新遭大败,实在是有些走投无路了。只是我刘备立志兴复汉室,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绝不投降曹操。”
鲁肃听了,心中暗喜,觉得刘备与江东的想法不谋而合,便说道:“刘皇叔,我家主公孙权也有抗曹之心,只是曹操势力庞大,我江东单独与之对抗,胜算不大。若皇叔您能与我江东联合,咱们齐心协力,凭借长江天险,再加上将士用命,未必不能与曹操一较高下啊。”
刘备听了鲁肃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看向诸葛亮,想听听军师的意见。诸葛亮微微点头,对刘备说道:“主公,鲁肃先生所言极是。如今曹操占据荆州,对我等皆是巨大威胁,唯有联合孙权,才有破敌之可能。”
刘备当下便下定决心,对鲁肃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刘备愿与孙将军携手抗曹,共御强敌。只是不知孙将军可有何具体打算?”
鲁肃见刘备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大喜,说道:“我此次前来,便是想请刘皇叔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随我一同回江东,与我家主公当面商议抗曹之策。”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然后对鲁肃说道:“那便让孔明先生随你一同去吧,孔明先生智谋超群,定能与孙将军商讨出良策。”
鲁肃早就听闻诸葛亮的大名,见刘备让诸葛亮前往,更是满意,当下便与诸葛亮一同乘船,往江东柴桑而去。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鲁肃向诸葛亮详细介绍了江东的情况,诸葛亮也将自己对曹操的分析说与鲁肃听,彼此都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五、诸葛亮柴桑之行,舌战群儒
抵达柴桑后,孙权早己召集了江东的众多谋士和将领,等候诸葛亮的到来。他们听闻诸葛亮之名,心中既有好奇,又有些不服气,都想看看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人物到底有何能耐。
诸葛亮进入议事厅,只见厅内众人或坐或立,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自己身上,那眼神中既有审视,又有几分敌意。诸葛亮却神色自若,向孙权行了一礼后,便站在厅中,等待众人发问。
果然,张昭率先开口,他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说道:“听闻先生自比管仲、乐毅,可如今刘备在先生的辅佐下,却屡战屡败,连立足之地都快没了,不知先生对此有何解释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主刘备仁义布于西海,只是不忍夺同宗之地,这才暂居荆州。如今曹操势大,刘琮不战而降,我主虽新遭大败,却仍有抗曹之心,此等气节岂是尔等所能明白的。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刘邦也曾数败于项羽,最终却能成就大业,难道只凭一时之胜负,就能论断成败吗?”
张昭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一时不知如何反驳。这时,又有其他谋士纷纷站出来,就军事、政治等诸多方面向诸葛亮发问,试图难住他。诸葛亮却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口才,一一应对,将众人的质疑反驳得有理有据,首说得那些谋士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孙权在一旁看着诸葛亮舌战群儒,心中暗暗佩服,对诸葛亮的才学和胆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觉得,若能与刘备联合,有这样的人才相助,或许真的能与曹操一战。
六、周瑜归来,坚定抗曹决心
就在众人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之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周瑜从外地赶回柴桑了。周瑜一进议事厅,便感受到了厅内那略显紧张的气氛。他向孙权行了礼后,便询问起事情的缘由。
孙权将曹操南下,鲁肃出使荆州,以及诸葛亮前来商议联合抗曹之事一一告知周瑜。周瑜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对孙权说道:“主公,曹操虽号称百万大军,实则不过二十余万,且其中多是新降之卒,军心不稳。其军队又大多不习水战,如今寒冬将至,战马缺乏草料,士卒也多染病。我江东有长江天险,水军精锐,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定能破敌。我愿领命,与曹操决一死战,为主公保住江东。”
周瑜的一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孙权原本犹豫不决的心顿时坚定了下来。他站起身来,拔出佩剑,斩断身前的桌案一角,大声说道:“孤意己决,即日起,江东与刘备联合,共同抗曹,若有再言投降者,如同此案!”
众将见孙权如此决绝,也纷纷高呼愿与曹操一战,一时间,议事厅内士气高昂,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长江,一场决定天下三分的大战,即将在赤壁的江面上拉开帷幕。
而此时,曹操的大军也在荆州积极整军备战,他还未察觉到孙刘联军正在悄然形成,正做着渡江征服江东的美梦呢。那长江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己然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http://qutxt.com/book/O2IG.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