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目前李承翰公开作品数量太少,尚缺足够的说服力去支撑这些溢美之词。
即便如此,全城有才情的年轻人依旧对其充满向往渴望。
他们均想要一睹究竟这位年轻皇子到底是货真价实的旷世奇才还是借助外界包装虚构出来的虚妄形象!
是以此次礼郡王府举行的诗词盛会规模堪称浩瀚空前。
可以这样说,这绝对是庆国近年来规模最大、参与名流最多的一场诗会!
天刚亮,世新门外就聚集了无数人流和各色马车。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能获得诗会入场资格的京都平民。
尽管没有资格参加,他们还是想来沾沾喜气、凑个热闹。
起初人们本打算守在礼郡王府门口,但最终全都挤到了世新门外。
因为一过世新门,便是京都高官贵族府邸聚集之地。
此地住着多位王爷与国公,堪称权贵之乡。
即便在这儿当街要饭,最低要求恐怕也得有伯爵身份。
所以世新门的护卫自然不敢放任何可疑之人进去,万一藏匿刺客搅扰到贵人,可不得了。
不过好在世新门外空地宽阔,能够容下很多人驻足观望。
不少精明的小商贩甚至一大早就前来抢占摊位做买卖。
这般情形让一向清净冷寂的世新门变得异常繁华喧闹。
很快,第一个手持请帖受邀而来的人抵达。
他出示请帖通过验证后,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下昂首挺胸地迈入大门。
随着这位嘉宾的到来,后续受邀者络绎不绝——有人身着华服锦衣,也有些许打扮朴素但气质高雅的文化之士。
参会人数不断增加,使得世新门外的人群也越来越密集。
为维护现场秩序,鉴察院、都察院以及京都府衙的差役相继赶来维持局面。
甚至传言中还安排有禁军埋伏暗处加强防护力度。
如此隆重且意义非凡的盛会吸引了愈来愈多目光的关注,那些等待在外面的人都对礼郡王府充满向往却又难以企及般的羡叹。
“唉……终究还是差了火候!”
“没错啊!这种场合若非王孙勋戚怎敢轻易露面?”
“您瞧刚刚过去的各位:礼部尚书之子、户部侍郎的女儿们、吏部侍郎家千金还有京都府尹的小姐,全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各位别说了吧,凭我们这点出身,文章纵使再出色也没法被发现!实不相瞒,我表姐姨丈外甥在靖王府做事呢。
据他说,此次收到的诗词作品根本就不予考虑。
人家首先考量的是寄信人的身份地位,只要这方面不合格,就算是天下奇文佳句也只会视而不见。”
“真有这种事?不是说三殿下求贤若渴吗?”
“哼哼,你这话太天真啦!皇室公子就算再爱才纳贤,那也专指世家子弟而己呀,轮得到咱等草民?”
这时忽然一个声音反驳道:“刚才那位朋友言辞有误!”一名书生开口纠正起来,
另个人斜瞥一眼,看到是个看起来清贫失意的寒士模样顿时轻蔑不屑,“哦,不知阁下有何独到见地呀?”
“你说三殿下仅偏重于上层社会人士且态度谦卑,那可有什么依据呢?”
“依据么?哈哈,依据就是这里所有人无一不是显赫人物!”
说着话,那看似贫困潦倒的学生缓缓掏出一份邀请函递给他。
这一举动令其顿时呆住。
毕竟怎么都想不到,如此一位外表普通的人竟然真的持有正式邀请券!
随即对方反应过来,略显尴尬又不愿认输便强辩道:“嘿嘿,谁知道你的是不是假冒的,请贴真假难辨我才不相信!”
听闻,那位读书人只淡淡回应一句:“那你睁大眼睛瞧仔细咯!”说罢大步流星向世新门行去。
顷刻间周边围观群众全部将目光投掷其身影之上。
大家都在心中猜测,这是否意味着本次文学集会,并不仅仅是达官贵族的游戏?
假若是真,就表明即便是平常小人物同样存在登台献艺可能!同时也体现了三皇子确实践行择优录取原则的美德。
于是全场屏息注视着这个年轻读书人的表现。
只见他从容淡定地走到哨卡位置,把邀请卷递交给了正在值守的警卫核实查证。
警卫核查完毕随后追问一声姓名。
“晚辈…姓杨名万里。”那书生躬身礼貌回复道。
对方查阅对照册页确认确实无误后立即示意可以通过,“可以进去了。”
书生满怀敬谢感激之情应承道:“多谢。”
他松了一口气回想起之前担忧邀请状作伪的紧张瞬间。
至此明白那天偶然遇见的老前辈果真是三皇子府上下派遣挑选人才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杨万里今天必将在诗会上发挥自身潜力展现才华
刚才开口那人,顷刻间便察觉到周围有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他当下显得相当尴尬,不过依然不肯罢休,继续争辩道:“你们凭什么看 啊?他独自一个人进去又能怎样?谁能保证他不是假冒的勋贵 ?就算他确实是穷困书生,那也不过是撞大运而己,并不能表明我之前的话有错!”
然而他刚一停嘴,世新门前又一次出现了潦倒学子手持请柬迈入大门的景象,并且这个人并不孤单。
仅仅一会儿,便先后走出五六个衣衫褴褛却同样携带着正式邀请函的学子,他们一个接一个走入了世新门。
事实上,这些人大老早就到了,但因为场面浩大,担心自己的请帖可能存在问题,所以谁都不敢做第一个踏入者,而是在默默等待旁人带头。
首到杨万里成功现身并走进去,才让大家逐渐树立了信心。
如今这明显事实己呈现在众人眼前,那位争论者彻底无法再自圆其说,只得匆匆以袖掩面离去。
随着此人的退场,现场反而是越发热闹起来。
在此之前他的言论还没让别人关注到此处,经过这么一轮折腾后,人们才知道今日诗会上三皇子竟如此广纳贤才、虚怀若谷。
有人感叹道,三皇子确为庆国文苑昌盛的重要代表,凭借这份尊师重贤的态度,就理应获得众多人拥戴!
(http://qutxt.com/book/OAF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