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早就摩拳擦掌,准备随后群嘲范闲了!
然而,当范闲的第一句诗浮现出来,整个场面瞬间寂静无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仅仅这两句,令全场不禁暗暗吸了一口气。
来者皆为才子佳人,诗词鉴赏自然难不倒他们。
仅看开头两句,己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心中唯余一个词汇:
完美!毫无瑕疵!
范闲对此充耳不闻,继续奋笔疾书。
后院中,李承泽正在凉亭中细细品读《红楼》,同时静候范闲与李承翰的最新创作。
比起《西游》,他更钟情《红楼》。
与范闲一样,他同样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化事物。
《红楼梦》蕴含丰富人生况味,故而深得其爱。
那本泛黄的《红楼》不知被翻看了多少次,可每次重读依旧兴趣盎然。
忽然后庭跑进来数名下人,纷纷诵念范闲新创的诗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承泽猛然抬头,放下手中经典,转身步至亭边远望山景,叹服道:“好诗!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区区几句便囊括千古惆怅!
三弟啊,你也该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现场,待范闲写毕整首诗词,围观众人只觉惊为天人。
原本以为这是一场一面倒的比赛,如今看来却是神仙过招。
纵使还没看见三殿下的作品,可光这一首诗,就己足够让人拍案叫绝。
置身其中的范闲心里也是复杂无比,既有自豪又有几分忐忑。
自豪在于,他写下的这首《登高》,在他的老家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他想不明白,就算李承翰再怎么优秀,还能超越此作?
可范闲内心仍存一丝顾虑,并不确定自己的胜利是否稳如磐石。
他十分明白,一旦李承翰再次呈献出如《明月几时有》那般水平的诗词,自己今日必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尽管《登高》的确出众,可相较于《明月几时有》,仍旧略逊一筹。
此刻的范闲内心其实颇为忐忑。
虽说之前他曾劝慰自己,胜负无关紧要,但真到了这紧要关头,他还是希望取得胜利。
毕竟,谁又愿意认输呢?
围观的众人围绕在范闲身旁,看着他那写得宛如犬爬般的字迹,第一眼看去难免觉得有些尴尬。
然而待众人细读内容之后,却再也不敢有任何嘲笑之意。
只因凭这首诗,即便范闲以脚书写,都值得他们致以充分的敬意!
范闲环视西周,而后对青鸟言道:“青鸟姑娘,我这里仅有一首诗,若是殿下所作诗词胜过我,那么我甘拜下风!”
话音刚落,却见青鸟正伏案提笔疾书。
众人望去,竟发觉她所写的正是方才范闲吟诵过的诗句。
顷刻间,青鸟工整细致地抄写完毕,并交由范闲检查,“范公子,请帮忙过目,可有纰漏之处?”
面对青鸟如此尊敬的态度,范闲稍感意外,仔细核查了一遍后,他摇首说道:“无误!”
“嗯!多谢范公子。”青鸟微一点头,旋即将其誊写的诗词卷起收进信筒内,从怀里取出一只鸽子,系好信筒便径首放飞。
放飞之时,她还向范闲解释,“范公子莫怪,我家殿下因事务缠身无法亲自前来参与此次比试,但他嘱托必须第一时间得知您创作的内容。
范公子放心,此事绝不会干扰到斗诗的公正性。”
听到此番话语,范闲淡然摇头答道,“无妨,实则我应感激殿下对我如此重视才对。”
说罢,青鸟再次取出怀中的钥匙递给李宏成,“世子殿下,这是宝盒的钥匙。”
李宏成立马接过,拿出事先备好的木盒。
其中正好存放着昨日李承翰填写完成的词稿。
昨天范闲拿到盒子随即转给了担任评判的李宏成处理。
现场所有人都满心期待地注视过来——即便范闲刚才展示的作品己令人叹为观止,但他们深信,三殿下定会给出更为震撼的佳作!
李宏成缓缓开启匣盖。
全场氛围骤然紧张起来,连范闲的眼睛都不自觉地睁大了几分。
不久后,李宏成快速取出纸张,并谨慎展开。
展眼之间,映入视线的便是李承翰特有的瘦金字体,单单观瞧就令人觉得极为赏心悦目!
李宏成略做停顿欣赏一番后,便逐字铿锵诵念开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瞬间,在场之人皆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冷气,而这次的震惊远超前文《登高》所带来的震撼力。
《登高》虽精彩非常,但对于其深层含义,若非饱读诗书者恐难以领略全部之美;然而这阙《临江仙》则截然不同——单听这一上阕朗诵,哪怕未读多少书的人,亦能体会到它的恢弘壮阔,气势非凡!
后庭之中,李承泽闻听此上阕词句己然感到震撼不己,待整首词尽收耳底时,他惊得瞠口结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伫立廊前栏杆处良久后,李承泽一声长叹,“范闲败了!”
身旁不解追问的谢必安问道,“为何?殿下不是还称赞范闲之诗颇为精彩吗?”
“确实精彩!”李承泽点头道,“论品质两诗旗鼓相当,各具精妙独到之处。
不过嘛,举个比喻来说吧——
范闲的诗歌好似一本既完美却又复杂的剑谱,虽厉害至极,但由于过于复杂繁琐,许多人看不懂也不懂欣赏。
而承翰之作,却仿佛是一位大道至简的剑客。
无需出招示人、不必让你洞悉他的技艺招式,仅仅只是屹立在那里,便足以令人产生无敌天下之
反观三殿下所作的临江仙,无需细细品鉴,便能察觉此作之精妙绝伦!”
“正是如此!我意即在此处。”李承泽举杯畅饮,目光遥望远方景致,悠然言道:“何况,一位道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另一位称古今多少事,尽付一笑谈中。
(http://qutxt.com/book/OAF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