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
荀攸不解,产盐这种事情在如今的大汉还没有收归官营。
所以,很多世家豪门都会有制盐产业。
然而,真正好的盐矿,都被世家豪门给垄断了。
比如,河东卫家就掌握着一个极佳的盐矿。
仅仅是这一个盐矿每年为其家族创收就数不胜数。
若是对寻常人而言,能够有制盐的矿产,那必然是一个摇钱树。
然而,对刘和来说,简单的产盐可是远远上不了台面的。
刘和身为镇国大将军,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横扫寰宇。
三兴大汉。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刘和手中拥有足够的军队。
而军队怎么来?
当然是粮食来。
有了粮食,才会有人跟着你卖命。
当兵会死人,是个人都知道。
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去当兵?
还不是为了弄一口饭吃?
真正想要建功立业的有几个?
寥寥无几。
故而...
荀攸看向来人,那人肩膀上扛着一个细密的麻袋。
麻袋之中不需要多言,必然是产的盐。
“大将军,海盐产出来了。
效果真的和您说的一样好,一点苦涩都没有。
很咸。”
来人名为许山高本是文人穿着,但却扛着一石盐怎么都不舍得放下来。
王忠上前搭手,他这才把肩膀上的盐给放了下来。
麻袋解开一看,白花花如雪一般的细密盐颗粒映入眼帘。
刘和凑上前去,伸手抓出一把。
雪盐如细沙一般,从指缝溜走。
“公达来看看,这盐,可比青盐的品质要好一些?”
其实,不需要刘和招呼,荀攸就凑了上来,伸手捏了一撮,首接放进嘴巴里尝了尝。
“给公达倒杯茶来。”
刘和吩咐,云锦当即倒了一杯茶水过来。
荀攸接过茶杯饮了一口,本来想要漱漱口,但却犹豫了一下,一口给咽了下去。
“主公,这茶...”
“炒茶,就是单纯的用茶叶在铁锅里面翻炒,然后开水冲泡。
就是这茶。”
“公达是想要将这茶叶也卖了?”
刘和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但这炒茶当真是他自己弄出来的。
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但比大汉的煮茶好多了,至少不会越喝越渴。
“虽然没有盐和纸的利润大,但也是独家的买卖。”
“公达自己看着办就好。
回头一切事宜,都可以找忠伯。”
刘和首接当了甩手掌柜。
然而,荀攸还不打算走,因为他还没有弄清楚这盐的来历。
“主公,方才我听这位兄台说,此乃海盐?”
这是让荀攸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海盐,可不能吃啊。
当然,他不是说摆在他面前的这一带海盐不能吃。
他面前的海盐必然是可以吃的。
但海盐本身有毒,如何将其中的毒素给祛除的?
“的确是海盐。
以海水来提炼盐巴,然后加以提炼,过滤,剩下的,就是最为精纯的海盐。
这盐,就名为海盐。
至于如何卖,怎么卖。
公达自己拿主意就好。”
刘和甚至连点子都不想出了。
他这个惫懒的性子,要是没有系统,必然是要在董卓的裹挟下躺平。
至于什么时候死,刘虞死后,就是他的死期。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凭借着些许的先知先觉,去网罗一批人才。
也有可能弄出来一些名堂。
但具体如何,谁又知道的。
绝对不会像如今这般。
系统...锦上添花罢了。
荀攸神色又惊又喜:“有了这海盐,主公纵然是养十万精兵,也绝对吃不完的粮草。”
荀攸有把握。
要说纸张,那是天下文人才会用的东西。
这当今大汉,文人几何?
太少了。
所以,纸张的消耗是有限的。
其赚取的钱财也是有限的。
太贵了,那些文人会用的很少。
太便宜,赚不到钱。
只能折中,赚取到的钱财也是有限的。
而盐就不一样了。
只要你是人,就离不开盐。
穷苦人家的钱本来就少,但穷苦人家多啊。
薄利多销。
若是这盐的产量跟的上,荀攸有把握将整个大汉的盐生意给垄断过来。
就看其生产的成本如何了。
对于成本,荀攸没有再问,首觉告诉他,成本不会太高,甚至连寻常盐的成本都不如。
有红砖和白纸的前车之鉴,荀攸的确是这么想的。
“主公,攸想要前往制盐的厂坊看一看。”
荀攸征求刘和的意见。
然而刘和却是对许山高道:“山高,以后公达先生总管盐坊。
你务必要辅佐公达先生,将海盐的制造和出售方案流程完善起来。
此事关系甚大,万万不能疏忽。”
“喏!”
许山高闻言当即领命,然后他又朝着荀攸一礼。
“见过公达先生。”
“以后,还请阁下多多关照。”
荀攸很谦逊,而这个时候刘和又道:“无论是盐,纸,还是红砖。
生产规模都还很小。
公达着手的第一时间要扩大生产。
然后就是以红砖建造北边边境的城墙。
此外,我要在蓟县建造一座幽州城。
北拒鲜卑,南镇大汉,东征高句丽,遥控辽东右北平,出海征服天下。”
刘和知道,蓟县就是后来的京都。
这里,地理位置绝对是够用的。
那就在这里建造一座超级巨城。
“主公之宏愿,必然能够实现。
攸,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荀攸也是被刘和的广大志向给震惊了。
刘和,竟然不仅仅想要重振大汉山河。
还想要将鲜卑,高句丽给纳入版图。
这是当初汉武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汉武帝时期,也不过是打散了匈奴的王庭,但却没能将北方纳入版图。
这才有了后来的鲜卑。
“公达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
吾尚且没有为你接风洗尘。
时间尚早。
忠伯,先带公达先生去歇息。
待到傍晚,吾亲自为公达先生接风洗尘。
等公达先生休息够了,再去接手各大工坊。”
“多谢主公,攸己经迫不及待想要走马上任。”
“那就明日,今晚,务必要让我为公达接风。”
“多谢主公!”
荀攸说着,还带走了红砖,纸张,和海盐。
王忠和贾诩则是随他一同离去,为他安排住宿。
送走了荀攸,万年公主从后院中走来。
“恭喜夫君,又得贤才相助。”
万年其实也很无奈,她的夫君还是太年轻了一些。
以至于很多贤才都不愿意前来幽州。
“有贾诩和荀攸两人。
我日后的日子就轻松了。”
刘和将万年揽入怀中。
他最近的确是忙坏了,连和家中夫人们亲热的时间都没有。
“夫君何时前往并州?”
“嗯...三日后。”
“三?”
“嗯,三,日!”
(http://qutxt.com/book/OCR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