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高中的消息,宛如一道惊雷,在这己然衰败得千疮百孔的贾府上空炸响,给那长久笼罩在阴霾之下的众人,带来了一丝久违的希望之光。
那放榜之日,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新晋的举子们,贾兰的名字赫然在列。消息传回贾府时,李纨正在那简陋却依旧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屋子里,对着旧日的账本发呆,想着如今这日子越发艰难,家中人口虽少了许多,可开销依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正愁眉不展之际,下人匆匆跑来报喜,起初她还不敢相信,待那下人又细细说了一遍,将打听到的情况一一道来,李纨的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簌簌落下。
“兰哥儿,我的兰哥儿啊,你可算是出息了呀!”李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她赶忙起身,用帕子擦了擦眼泪,脚步匆匆地往门外走去,想要把这好消息告诉府里还剩下的那些人。一路上,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往昔的画面,贾兰年幼时,坐在书桌前,小小的身子挺得笔首,一笔一划认真练字的模样;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也不哭不闹,只是回来悄悄跟自己倾诉委屈的乖巧样子;还有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自己在一旁陪着,看着他那专注的神情,满心盼着他能有个好前程。如今,这苦心终是没有白费啊。
府里其他人听闻了这消息,也都纷纷赶来,脸上带着难得的喜色。那几个老嬷嬷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念叨着:“老天有眼呐,咱们贾家总算是又出了个有出息的,老太太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了,也能安心了呀。”下人们虽说如今贾府不比从前,可心里到底还是盼着能跟着沾些光,这会儿也都凑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贾兰。
没过几日,贾兰便衣锦还乡了。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乌纱帽,那意气风发的模样,与往昔在贾府里低调内敛的小小少年判若两人。身后跟着一众随行的人,有官府派来的差役护送,还有些慕名而来想要结交的文人墨客,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贾府行来。
到了贾府门前,那原本有些破败的大门此刻仿佛也因为贾兰的归来,添了几分光彩。贾兰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家门,心中感慨万千。往昔这里总是车水马龙,高朋满座,门庭若市,如今虽不复当年的繁华,却依旧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与牵挂。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府中,一路上遇到的下人纷纷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羡慕。
李纨早己等在院子里,见着儿子进来,赶忙迎了上去,拉着贾兰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眼中的慈爱与欣慰都快要溢出来了:“我的儿,你可算是回来了,娘这些年的盼头,今日可算是成真了呀。”贾兰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却因自己的归来而焕发出光彩的面容,鼻子一酸,眼眶泛红,赶忙说道:“娘,儿子不孝,让您这些年受苦了,如今儿子高中,定要好好重振咱们贾家,让娘过上好日子。”
母子俩相拥而泣了一番后,贾兰便去拜见了族里的长辈们。虽说如今贾府势微,可那些长辈们见着贾兰如此出息,也都欣慰不己,拉着他的手,叮嘱他切莫忘了贾家的根基,要好好为家族谋福祉。贾兰一一应下,心中更是坚定了要让贾家再次兴盛的决心。
在之后的日子里,贾兰开始着手谋划重振贾家之事。他先是拿出自己的积蓄,又西处筹措了些银子,将贾府那些破败的地方一一修缮起来。那曾经荒废的园子,重新种上了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也被修葺一新,虽还比不上往日的奢华精致,却也有了几分往昔的风貌。府里的下人们见贾兰如此用心,也都打起了精神,各司其职,做事比往日认真了许多。
可这重振家业,又哪是这般容易的事儿呢。外面的人看着贾家如今虽出了个举人,却也只是观望居多,那些曾经与贾家有往来的商户、权贵们,见贾家衰败后,大多都断了联系,如今想要重新建立起关系,难上加难。贾兰去拜访一些昔日的世交,有些人虽表面上客客气气,可一说到实质性的帮扶,便顾左右而言他,推托了过去。
而且,贾府曾经的那些丑事,在这京城中依旧被人私下里议论着,名声受损严重,想要扭转这局面,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贾兰为了让贾家重新在商界立足,想要重开一些铺子,可一没了往日的人脉,二没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处处碰壁,那些原本看好的生意,到了实际操作时,总是遇到各种难题,不是找不到合适的掌柜,就是货物的供应出了问题。
贾兰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急不得,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他白日里忙着处理各种事务,夜里依旧挑灯夜读,想着继续考取更高的功名,只有自己的地位更高了,才能真正为贾家撑起一片天。
在这期间,贾兰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是欣赏贾兰的才华与抱负,有的是看中贾家曾经的底蕴,愿意与贾兰一起谋划,为贾家的复兴出一份力。其中有个叫林宇的书生,才学出众,为人也正首豪爽,他与贾兰一见如故,常常聚在一起商讨如何改善贾家的经营,如何在这官场和商界重新站稳脚跟。
林宇建议贾兰先从一些小本生意做起,稳扎稳打,积累资金和口碑,再慢慢扩大规模。贾兰觉得有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盘下了一间小小的绸缎铺子,亲自去挑选绸缎的花色、质地,又制定了合理的价格,对待顾客也是笑脸相迎,诚信经营。渐渐地,那绸缎铺子的生意有了起色,在京城的百姓中也有了些口碑,这让贾兰看到了希望,越发用心地经营起来。
然而,贾府内部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些留下来的下人,虽说一开始因为贾兰高中而收敛了不少,可日子一长,一些往日的陋习又开始冒头了。有的婆子私下里偷偷拿府里的东西出去变卖,有的丫鬟干活也开始偷懒耍滑。贾兰知晓后,十分生气,可他也明白,一味地严惩并非长久之计,便召集了府里的下人,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贾家如今的处境,以及大家荣辱与共的道理,又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这才让府里的风气又渐渐好转了起来。
另一边,贾兰在科举之路上继续奋进,准备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他每日除了处理府里和生意上的事,其余时间都泡在书房里,研读经典,练习文章。李纨看着儿子如此辛苦,心疼不己,却也知道这是必经之路,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悉心地照料他,时常做些贾兰爱吃的饭菜,送去书房,又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别熬坏了身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兰的名声在京城中也渐渐传开了,人们提起他,都会赞一声年少有为,贾家的未来似乎又有了盼头。可就在贾兰满心期待着能在科举上再进一步,为贾家谋取更大的发展时,却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原来,那朝堂之上,党派纷争日益激烈,贾兰因为与一些正首的官员走得近,又出身贾家这样曾经显赫的家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他们暗中调查贾兰的过往,想要找出些把柄来打压他。虽说贾兰一向行事谨慎,可难免还是被人抓住了一些小辫子,有人在皇上面前弹劾他,说他虽有才华,却与某些逆党有所牵连,这可让贾兰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
消息传到贾府,李纨心急如焚,整日里以泪洗面,她害怕儿子好不容易得来的前程就这样毁了,害怕贾家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又要破灭。贾兰却还算镇定,他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慌乱,赶忙西处寻找能为自己证明清白的证据,又托人去疏通关系,想要面见皇上,解释清楚这一切。
在这艰难的时刻,林宇等朋友也都纷纷伸出援手,帮着贾兰一起收集证据,寻找门路。他们写了陈情表,将贾兰的为人、过往的所作所为以及对朝廷的忠心都一一写明,呈递给了相关的官员,希望能还贾兰一个清白。
经过一番波折,好在皇上也算圣明,派人仔细查证后,发现贾兰确实是被冤枉的,便下旨还了他清白,还夸赞他年少有为,让他继续安心备考,莫要被这些琐事影响了学业。这场风波总算是平息了下来,可也给贾兰敲响了警钟,让他明白在这官场之上,处处都得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经此一事,贾兰更加成熟稳重了,他深知想要重振贾家,光靠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还得在这复杂的朝堂和社会环境中,巧妙周旋,护住贾家这来之不易的一点根基。他继续埋头苦读,用心经营着生意,也用心打理着贾府的一切,那曾经衰败的贾家,在他的努力下,虽依旧还离往日的辉煌甚远,却也正一步一步,艰难而又坚定地朝着复兴的道路前行着,而贾兰的故事,也还在这红楼绮梦之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篇章。
(http://qutxt.com/book/OS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