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王建军也开始思索自已的人生规划:明年的他已经到了十九岁的光景,在现行法规的规定下,男性满二十岁、女性满十八岁便可合法婚配。
于是他认为应提前与于莉有所接触,虽然未至婚配之龄,但先行培养感情,乃至预先商定亲事也是上策,等至合适的年纪正式完婚。
正当王建军思量如何处理未来大事时,中院传来许大茂与傻柱争论的喧闹声。
这两人的日常真是乏味到让人抓狂。即便是不出面观察也知道,定然是因许大茂将要迎娶妻子的消息触动了傻柱敏感的心弦。
傻柱比许大茂还要年长两岁,得知友人即将成婚的信息,内心岂有不波动之理。
不过两人顶多是唇枪舌剑,许大茂亦知分寸,毕竟今日是自已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一旦惹恼傻柱引发身体上的冲突,他不仅可能颜面尽失,甚至可能会错过娄家的到来,到时候面目全非的样子更是无法面对未来的岳家。于是,在一位长辈的劝阻之下,这场短暂的争执很快平息下来。
不久之后,正午时分。王建军合上手中的棋谱,正预备动手准备午餐之际,一辆属于这个时代的稀有轿车缓缓驶入院子大门。
显而易见,这来者必定是娄晓娥及其家人无疑。此等车型在当世稀罕少见,能够拥有的家庭在京城之中也属凤毛麟角。
不出所料,随后下楼的一家三口验证了王建军的预感,他们的装束显然是普通百姓所难以企及的。
王建军特意观察了一番娄晓娥的面容,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白富美,真人甚至比电视剧里的还要美艳几分。
想想也知道,娄关山家境殷实,身为大 ** 的娄晓娥又怎会是粗鄙之辈?
“小同志,能告诉我们许大茂家住哪儿吗?”
那三人进到院子里时看到了正在准备午饭的王建军。出于男士的本能,问路这样的事当然由娄关山开口。语气颇为客气。
“哦,许大茂家就在后院,你们沿着正中的路直走,穿过前庭再过一道门楼就能到了,进入后院往左转就是他们家。”
虽然只是指引方向,但王建军还是很乐意帮忙,他从没打算要去向这家新来的人泼冷水讲许大茂的恶评。
这样做对自已没什么益处,还有可能无端得罪人,这样的事他可不做。
再说没有任何根据,为何一个陌生人的话别人就会相信呢?原故事中许大茂坏事做尽时已经是剧情发展后的结果,现在要说出来也不可能让人信服,难不成说他未卜先知?那恐怕自已还没说出口就要被人当成疯子送走了。
“谢谢了小同志,不耽误你,我们这就去找。”
“您太客套了,指点一下方向算不了什么事,应该做的。”
目送娄氏一家向后院走去,王建军轻轻摇着头回到自已的午餐准备上。娄家的事,王建军既无意介入也无力插手。或许等到危难临头时提醒娄晓娥一二还算是能做的事情。但以他区区一工人的微薄之力,就连如傻柱的那位贵人般高居上位的大人物也被迫隐退多年,自已若是稍有不慎恐怕连渣都剩不下。
至于当天中午,具体许大茂家是如何与娄氏一家达成协议的,外界不得而知。然而到了傍晚时分,看到娄关山带着妻子和女儿从许大茂家中走出,对方一家人笑盈盈地送行,大家心中已大致有了数:如果没攀上高枝,许家又怎么会这么高兴。
许大茂那性格本就爱炫耀,在这样的美事面前他断不会藏着掖着。
消息传开,首先听说的当然是“傻柱”。
“傻柱,我婚事定下来了,年底就办喜事,特意跟你说声,你也该加把劲找个媳妇了。”
心生怒意的傻柱也只能口头恐吓:“许大茂,别以为我刚才没打你是怕了你。你再敢胡言乱语,我的拳头就不认识你这破嘴。”
“好了,兄弟我现在高兴,不想跟你吵架,你记住给我上酒就是。到时候别不来!”
说完这些,许大茂便匆匆告辞。他知道若呆得久些,说不定真会让傻柱找到报复的理由。
这些年其实也有不少人给傻柱介绍女朋友,不过不知道这家伙是从哪来的自信,居然还在意相貌和文化素养。一般的姑娘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特别是在长相这一块,尽管从没有直接说过,但他心中早已将秦淮如视为选择伴侣的典范,希望未来妻子能够与她相仿。这种要求显然不易实现,毕竟符合标准的人并不多。
即使有女子外貌出众又才华横溢,对方也未必看得起他的长相——实际上,傻柱的实际年龄虽仅二十几岁,但人们普遍认为他的外貌显得比实际年纪大了许多。再加上他在职业上的发展和他的收入,在大杂院内的同辈年轻人中或许还能过得去,但在外面,挣得多的工作和技术娴熟的工人多的是。
换句话说,傻柱就好像是井底的青蛙,视野狭隘,心思仅局限在这座院落和工厂厨房之间。
……
许大茂谈成了一段婚姻的消息迅速成了往事,除非是那些闲得无事的大院居民偶尔提上几句,其余人大概早把它抛到了脑后。受影响最深的非傻柱莫属。不知是受到了与许大茂交谈时某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出于其他缘故,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对秦淮如的态度明显变得更为亲密大胆,从原先稍微有些保留的态度,逐渐转变为毫无掩饰的行为方式。
对此,尝到了甜头的秦淮如自然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因为她享受着带来的利益,外界如何评说完全不影响她的决定。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的互动模式很快带来了反噬作用。一旦两人跨过了这条线,自然就会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尤其是经由许大茂的极力传播,不到一个月,关于二人之间的谣言就遍布了整个社区。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四合院中许多居民也在轧钢厂工作,他们回到家便分享着新发现的消息,渐渐地,邻居们看待贾张氏及其儿子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当大家看向贾东旭的时候,眼中不仅充满了同情,还会习惯性地注视他的头顶,仿佛那里藏匿了什么秘密。
(http://qutxt.com/book/QW3Y.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