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6章刘光天的绰号光睡

趣书网 更新最快! 四合院前传刘光天眼中的四合院 http://qutxt.com/book/QY6R.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果然,刘光天的教室总共十七个小朋友,五个女孩,十二个男孩。重男轻女在学校里可体现岀来,已经根深蒂固了。

新环境,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全新的一切让一帮小孩子都老老实实的听老师的活。

老师姓廖,叫什么没听清,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口的北京土话儿。说话经常掉字儿。像大张伟说北京土话儿的时候,一句话总要掉两字儿,儿化音老地道了。

第一天上学,没怎么教学,都是各科老师的自我介绍,搞笑的是总共俩老师。廖老师教数学,还有个语文老师,姓丁,丁老师,二十多岁,讲课时慷慨激昂,声如吕钟。

刘光天喜欢丁老师。在后世时,智能手机没出来之前,最省钱最有投入价值的应该是看书吧。不论什么书,刘光天都敢拿起来看,九十年代流行电脑,刘光天曾把本《电脑语言》的学术书看了三天,当然什么都学不到。可也打发了三天时间不是。

而以丁老师的壮态,加上丁老师低沉的声音,任何一首诗歌,任务一遍文章,在他的朗诵下,都是一种享受。

更好的是丁老师是班主任老师。苦恼的是此时学得是繁体字。那个难写啊,随便一个字笔画多得连偏傍字首都看不清。

难怪活字印刷术在古代没有发扬光大,实在是笔画太多,稍不留神,一个字就变成了一团墨,发扬个嘚啊。

字母就好多了,二十六个字母,最多两笔笔画简单的令人发指。从清末到解放,正是中华全面溃败之时。当时有个知名教授(谁我就不说了),建议中国全面废除汉字,使用拼音字母。幸亏没听他的,否则后世的中国人连祖宗的字都不认识了。后来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回击,就是那篇后世相当出名的《石狮诗》。全篇用拼音的话就三个字母,堪称绝世文章。反击得那个漂亮。

语文课丁老师让小朋友们跟读了一篇文章,数学课廖老师只教了从1到10,一上午就过去了,下午不上课,放学了。

我去,音乐课呢?美术课呢?体育课呢?自然课呢?品德课呢?政治课呢?被学校吃了?

这时候的学校课程这么简单的吗?

一脑袋官司的刘光天跟着大哥刘光齐回家,放学了。

“哟,我们的大学生回家了,”老妈笑盈盈的,“怎么样?学校好玩不?老师教你们什么啊?”

刘光天吐槽,“什么啊!总共两门课,一上午就教了1到10,就打发我们啦。语文老师更好,跟着读了一遍文章,就没了。这也太简单了吧!给我,我都可以做老师了。数学老师更搞笑,一个5教了我们5遍,回头他就忘了,又问我们5怎么读,5怎么写。学校也太不负责了,忘性这么大怎么当的老师。”

老妈和刘光齐笑得前俯后仰,“对,对,学校太没溜了。我们家光天是不是教一遍就会了?”

“那当然,”刘光天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这么幼稚的玩笑,也许好玩吧,“后面还是我教的数学廖老师写的5。老师可高兴了。”

两个笑得更大声了。

中午匆匆吃完饭,刘光齐还要去学校上课,中午只是接送一下刘光天。

吃完饭,刘光天回到房间,偷偷吃了个鸡蛋,往床上一躺,不到第二天早上绝不起床。家里人也慢慢习惯了嗜睡的刘光天。反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症状,随他了。

上学的刘光天逐渐熟悉了读书的生活,认识了班上的同学,习惯了在斑驳的学校广场上撒欢。

同学们也慢慢的相互熟悉起来,又自然而然的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圈子。总共五个女同学,组成了三个圈子。女人不管是七岁还是七十岁总要搞事情。

一个人一个圈子的女同学是穿得最好的,神色淡然,脸色平静。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干净净,穿一件相当时髦得体的布拉吉列宁装。

谁家这么有钱,给一个小女孩新做件衣服。全班同学包括刘光天都穿的旧衣服,好点的也不过穿一件稍显肥大的衣服。

按道理,这身打扮扮相的人家,不是更好的私人学校,也应该是大院的孩子,读自已的子弟学校去了,怎么会来这问破烂学校读书。

有疑问就要问,刘光天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同学,你好!我叫刘光天,你叫什么呀。”

小女孩眨巴眨巴眼睛,“你好!刘光天,我叫向雨田。”

刘光天笑得很自然,老男孩的心思小女孩也别猜,“你的衣服真好看,你妈妈给你新做得吗?你妈妈真好,还给你做薪衣服上学。我妈还让我穿旧衣服,旧衣服也就算了,还是我哥穿过的。”

向雨田笑了,笑得非常甜,“不是我妈妈做得,是我奶奶给我新买的。我爸爸妈妈还在打仗呐,没空带我。”

刘光天吃惊地道,“你爸爸妈妈还在打仗呀。你爸爸打仗厉害不,你妈妈也会打仗吗?”

向雨田看见刘光天脸上惊讶的表情,不由得骄傲起来,“嗯,奶奶说我爸爸妈妈打仗可厉害了,天天追着敌人打。奶奶说敌人跑得太快了,爸爸妈妈都快撵不上了。所以没时间带小田田。”

“小田田,”刘光天都用上了周星驰的声音了,“你住大院还是住胡同啊,为什么会在这破学校读书啊?”

解放后,四九城涌入了大量的解放军和各级领导,为了不抢占老百姓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郊区建立了不少高楼大院,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和干事入住,再安排哨兵站岗。既保诅了大院里各个单位领导干事的安全,又减少了对四九城原居民的冲击。当然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两个阶级,并为两个阶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大院子弟和胡同窜子天然的就成为了对手。

“我爷爷奶奶住胡同啊,”小田田越来越没有了那种淡然的气质,“不在这读书,那到哪去呀!”

上课铃响了,丁老师拿着课本随着铃声走进教室。

“上课!”

刘光天哪有什么兴趣重上课啊!认识了几个繁体字,提前在作业本上写好作业,睡觉。

仿似得了嗜睡症的刘光天每天睡眠都不足,抓紧机会就睡觉。

那老师会放过他,打手心。手心打肿了回座位上就睡着了。罚站,站着睡刘光天还打鼾呐。睡得更香。

告家长。还是刘光齐给老师说明白了,感冒发烧后遗症,嗜睡,才放过刘光天。

自此老师放弃了刘光天的学习,只要不打挠别人的学习,随他了。

自此家人也放弃了刘光天的成绩,只要不给家里惹祸,随他了。

刘光天也获得了一个江湖绰号,刘光睡,简称,光睡。

既贴切又贴境。

光睡光睡,光秒入睡,光睡光睡,光只要睡。

如果刘光天醒了,一定大喊三声,谢谢.谢谢.谢谢,谢谢你八辈祖宗。



    (http://qutxt.com/book/QY6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四合院前传刘光天眼中的四合院 http://qutxt.com/book/QY6R.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