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微明,齐承泽就精神矍铄的挑着两个粪桶出门了。
青的山、绿的树,早起耕作的人们,和一望无际的田野,共同组成一幅美好画面。
齐承泽干得起劲,一趟一趟来回往复,不一会儿就干的汗流浃背。
“呼啦!呼啦!”田野上吹来了一阵风。
微风送爽,舒坦得紧。
风越来越大,越来越凉爽。
风带着雨。
“啪嗒、啪嗒”,大雨点子掉了下来。
田里面干燥的的浮土,被大雨点子砸的冒了烟儿,空气里面漂浮着一股土腥味儿。
轰隆、轰隆!
远处的天空,传来一阵又一阵,沉闷的雷声。
他娘的!这个破天气。这是要来一场大的了!
齐承业有经验,齐家村这一带,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下一场大雨。
齐承业冲着远处的齐承嗣和齐承泽、齐承孝,喊道:“老二、老三、老西,快点往回跑吧!这场雨只怕不小啊!”
“知道了!”
齐承嗣和齐承泽、齐承孝三个人回应了一声,就挑着两个桶,尥蹶子往家跑。
云彩上的快,黑压压的,雨来的也急。
齐承泽刚跑进家门,噼里啪啦的雨点子,就变成了“哗啦、哗啦”的大雨。还伴随着“轰隆、轰隆”的雷声。
打雷了,下雨了。
下雨了、冒泡了。
雨休,没有什么理由,下雨天睡大觉正好。
齐正彦连续睡了两三天,外面的雨还在下。
阴沉的天空和缠绵的雨。
“哈~~呀~~”
齐正彦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伸了一个懒懒的大腰。
这连雨天!人在家里待着都快要捂的长毛了。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李慧芸没有闲着,她正好利用这几天的时间,给当家的和孩子们做一身衣服。
明朝的妇女做衣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手工活儿,全都依靠两只手。针脚得细密,衣服才耐穿。
齐承泽闲着了,闲了一半,他时不时的会穿着蓑衣,扛着铁锹,到地里面去看看。
地里面要是有积水灌包了,他得挖沟排水。
齐正彦闲着了,他准备拿齐正麟和齐若兰、齐正礼他们三个教练手。
齐正麟和齐若兰、齐正礼,老老实实的在炕上坐成一排,听他们的大哥训话。
大哥可真会训话啊!训得他们五迷三道的。
齐正麟为了听他哥训话,连饭都不想去做了,被他哥两脚给踹下地了。
齐正彦终于实现了下雨天打孩子的愿望。
淅淅沥沥的雨,时而大时而小,一首下了西、五天。
天上的云散了,太阳出来了。
雨后的世界,亮晶晶的耀眼,到处都是水。
“啪呲!啪呲!”
这是踩在水洼里面的声音。
“噗呲、噗呲!”
这是踩在烂泥里面的声音。
齐承泽和李慧芸,还有齐正彦都扛着锄头下地了。
雨后的田野里面疯长的不只是大豆,还有野草。
齐正彦跟着他爹和他娘,在地里大干了五天,才把地里面的草锄掉了一遍。
这边锄掉那边长。
这些属于齐承泽的活儿了。
连续暴涨的河水向东流了,流入了永定河,流入了渤海湾。
潮湿泥泞的土地也被炽热的太阳烘烤的干干的。
齐正彦背着他的大背筐,带着他的家伙事儿,右手砍柴刀,左手打草惊蛇棍儿,向着沼泽地出发了。
“正彦,加点小心啊!”
李慧芸殷殷叮嘱,依门而盼。
“娘,放心吧!”
齐正彦斗志昂扬。
他这些天吃的好,睡得好,身体在茁壮成长。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力气大了,个头也长高了那么一点。
连续几天的大雨滋润,让眼前这片广袤的沼泽地,生机盎然。
蓝天、绿树和清凌凌的水。
一片一片的野花,色彩缤纷。
成群结队的鸟儿,在天空盘旋。
太美了!人在画中!
美丽的大自然!齐正彦也是其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哇!
这个两条腿的人又来捡我们的蛋了!
鸟雀儿们对齐正彦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这个人上次捡走了许多的蛋,让它们有了再一次努力下蛋的动力!
鸟雀儿们为了感谢齐正彦,它们在齐正彦的头顶上空,飞来得去拉粑粑。
灰白色的鸟儿粪落在齐正彦的脸上,要不是他反应的快,鸟儿粪很有可能落在齐正彦的嘴巴上。
齐正彦笑了,这一片宽阔广袤的湿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肥料场。
几十万、上百万的鸟雀儿,在这里栖息了不知道多少年。
可惜,齐正彦目前还没有能力护住它。
齐正彦这次来的轻车熟路,没用多少时间,就背着背筐满载而归。
呵、呵、呵、呵!
齐承泽和李慧芸,还有齐正麟和齐若兰、齐正礼,围着背筐乐得合不拢嘴儿。
齐正麟和齐若兰都不用爹娘吩咐,就把两个抬筐拿来了。
背筐里面的鸟儿蛋捡到抬筐里面,数一数。
碎的、有裂纹的鸟儿蛋就打到大碗里面。
齐正礼的嘴在不停的蠕动着,今天又可以吃到一大块蒸蛋了。
齐承泽和齐正彦又背着背筐到县城去卖鸟蛋。
他们的鸟蛋便宜,不愁卖。
偌大的武清县城,两万多人口,隔三差五的消化百八十个鸟蛋,什么问题都没有。
齐正兴跟着韩余粮再次在早市街上,看到了齐承泽和齐正彦。
韩余粮带着齐承泽和齐正彦爷俩儿,回到德悦楼。
韩余粮在品尝了一下煎鸟蛋之后,表示,德悦楼可以收购齐正彦的一些蛋。
具体数量看情况。
风吹麦浪、稻花香,长在田地里面的大豆没有什么味道。不过,豆荚鼓鼓的。
“三哥,我们什么时候去抓鱼啊?”
齐正山盼这一天,己经盼的很久很久了。
不光是齐正山,齐正安和齐正恩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明天!”
齐正彦很有气势的一挥手!
“明天早上,鸡叫三遍,咱们就背着背筐出发!”
去抓鱼,背着背筐?有必要吗?
齐正山不懂就问:“三哥,我们背着背筐做什么?”
齐正彦言简意赅:“明天鱼多。”
鱼多,能多到哪去?
齐正山和齐正恩、齐正安将信将疑。
不过既然齐正彦这么说了,他们就很听话的,在第二天早上,背着背筐来了。
(http://qutxt.com/book/R6M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