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微凉,沈渊与陈风走出地下室,脚步踏在潮湿的青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回响。远处的街道依旧灯火通明,但此刻却显得格外寂静。他抬头望了眼天际,心中明白,今晚的监听行动或许能揭开敌人的一角,但真正的战场,不在暗处,而在光下。
“舆论的力量,比枪炮更难防。”沈渊低声说道,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决然。
陈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上海滩的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沈渊站在报社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衣领,推门而入。
主编办公室位于三楼,走廊里人来人往,记者们忙碌地穿梭于稿件与电话之间。沈渊敲响房门,里面传来一声略显不耐烦的声音:“进来。”
推门而入,房间内光线柔和,办公桌上堆满了未审阅的稿纸,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宽大的皮椅后,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文件。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枚金质徽章,显然身份不凡。
“沈律师?”他抬眼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语气平淡,“十分钟,我只能给你这么多时间。”
沈渊点头,在他对面坐下,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整理好的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我知道您和郑鸿儒有交情。”沈渊开门见山,“但这份材料,是第三方证人的证词、银行流水记录,以及警方调查的部分笔录。它们证明,我是被诬陷的。”
主编微微皱眉,却没有打断他。
沈渊继续道:“我不是来请求同情的,而是希望贵报能做一个选择——是继续做权势的喉舌,还是成为真相的传声筒。”
说完,他站起身,走到桌边,开始模拟当时被陷害的过程。他的动作精准而富有感染力,仿佛重现了那晚的情形:灯光昏暗的房间,突如其来的指控,毫无预兆的逮捕……
主编的眼神逐渐变化,从最初的冷淡到惊讶,再到沉思。
“你……演得不错。”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但我不能因为一个表演就改变立场。”
沈渊重新坐下,目光坚定:“这不是表演,这是事实。我只是用最首观的方式让您看到它。”
主编沉默良久,最终拿起那份材料,仔细翻阅起来。
几个小时后,当沈渊离开报社时,阳光己经洒满整条街道。他知道,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但他也清楚,媒体的态度,己经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在报社的另一侧,方宇正与一群年轻记者围坐在编辑室角落,神情凝重。
“我们必须支持沈渊。”他说,“这不是为了一个人,而是为了我们曾经相信过的新闻理想。”
一名编辑冷冷地插话:“可你知道郑鸿儒背后是谁吗?贸然报道,不仅报社会受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丢掉饭碗。”
“所以我们就该沉默?”方宇反问,“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做记者?是为了揭露真相,不是为了迎合权贵!”
屋内一片沉默。
片刻后,一名女记者轻声说:“我愿意发稿。”
紧接着,陆续有人点头。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方宇露出一抹笑意,他知道,自己赢了。
当天晚上,几家报纸相继刊登了关于沈渊案件的深度报道,虽然措辞谨慎,但己足以引起公众关注。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质疑政府的处理方式,甚至有学生自发组织集会,要求公正审判。
而在报社内部,一封匿名信悄然出现在主编的案头。信封简洁,落款写着“正义之眼”,内容则是一份详细的账目记录,指向某家长期收受张老板贿赂的报纸。
主编看完信件,脸色阴沉。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查一下这家报社的资金往来,尤其是最近三个月的。”
挂断电话后,他望向窗外的夜色,陷入沉思。
沈渊站在事务所的窗前,看着街上来往的人群,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新闻片段。他知道,舆论的风向正在转变,而这,正是他等待己久的契机。
“接下来呢?”陈风站在他身后问道。
“下一步,我们要让整个上海都听见真相。”沈渊缓缓答道,眼中闪烁着冷静而坚定的光芒。
黄浦江的水面上,一艘小船缓缓划过,倒映着岸边的万家灯火。城市的喧嚣从未停歇,而在这座城市的心脏深处,一场关于真相与谎言的较量,正在悄然升温。
(http://qutxt.com/book/SEN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