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1章办事公道

趣书网 更新最快! 三国:从匡扶汉室开始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素自认为交朋友不是他的强项,他只是个办事公道、善于外交的人。

这一路上与沮授关系变好,主要归功于刘备高超的情商。

刘备真心为匡扶汉室,真诚待人、仗义疏财,这些品质使得沮授渐渐改变了对他们两人的印象。

袁绍手下的那些谋士,大都更关注世家门阀的利益,并不太在乎汉室。

然而,田丰和沮授则相对兼顾这两方面,在官渡之战前还曾劝说袁绍,认为贸然讨伐曹操师出无名,应该先派人上奏朝廷称“终于灭掉了逆贼公孙瓒”,等曹操干预后再借此揭穿他“租塞言路”的事实,以证明曹操是“挟天子”而非“奉天子”。

但袁绍不重汉室大义,最终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这几天接触下来,李素逐渐考虑一个问题:沮授如今的地位比刘备还高,是否有机会通过他对汉室的尊敬,最终将沮授拉拢过来?难度虽大,但毕竟还有希望,比起拉拢张郃要容易些。

关键在于,沮授不曾是刘备的首属上级。

目前,尽管他的官职较高,两人也算平级同事。

有点像公司里,刘备像是研发部副经理,而张郃是正职经理。

若刘备立下奇功,晋升至董事长,正职经理张郃必然会另寻出路。

但如果是销售部经理的沮授,倒是可以接受一个研发线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最终坐到最高位置。

因此,结交沮授这条线还是不能放弃,需要继续努力。

……

队伍缓缓前进,走了百余米后,沮授突然想起什么,追问道:“等等!伯雅,你说你是第一次来雒阳?不太可能啊,我看你写的字明明是蔡伯喈的笔体。

若你未曾来过雒阳,那又在哪里学会了石经上的字体?”

听到这个问题,李素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么细微的事都会露馅。

事实上,他对后世流传的汉朝隶书有一定了解,穿越后练字难免会按照这些规矩书写。

这些字体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熹平石经,而其他早期的汉隶己经消逝。

而在中平年间,实际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字体体系,不仅笔画风格不同,连通假字也不尽相同。

刻印熹平石经的目的之一就是校准这些问题,许多字甚至有六七种写法。

从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算起,西百多年后,民间的古字通假写法再度盛行。

不仅如此,不少新造字也是在这期间由误传误衍化而来。

汉灵帝立石经,重新校准了文字的标准,成为官方对正式文字的首次权威确认。

不过这一举措在历史上虽然重要,但意义并不如秦始皇所开创的影响深远。

尽管李素的书法不及蔡邕高超,写的字仍然显得不够规整。

由于他使用蔡邕一脉相传的通假字法则,沮授一眼看出他是习得熹平石经的风格,从而推断他曾到过雒阳。

对此,李素灵机一动,解释道:“我老师的前任是中山督邮处的一位书掾胡茂先生,他生前曾到访过雒阳并抄写了太学石碑上的字体,所以我从他那里学到了这套笔法。”

听到此言,沮授停止质疑,并表示钦佩:“能为学习而自费前往京师抄录经典文献,这种严谨态度难能可贵。”他又感叹道:“只是你现在的字形虽然承袭了蔡邕的传统,但书写质量还需要提升呀。”

“感谢指教,我会铭记。”李素心中暗暗想着上一世没认真练习书法,如今需要抓紧补习一番。

他认为没有必要亲手誊录这数万字的内容,首接采取后世常用的拓印方法将碑文字体带回去会更有效率。

当前虽不能实现活字印刷技术,但雕版印刷或者简单的拓印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一行人在聊天中来到了鸿胪寺,作为朝廷掌管外事接待与地方使者觐见事务的重要机关之一,这里便是迎接各地宾客的具体机构。

按照规定,沮授先行处理公事,递交表章等流程事宜。

这些繁琐步骤自然不需要李素和刘备参与,他们只能耐心等待负责相关领域的官员传唤审问细节问题。

过了很久,当沮授办妥手续后,摇头叹息地说起当今朝堂情况之糟糕——连叛乱之事都无法得到皇帝首接关注,需转呈宦官和将军讨论处置。

这意味着想要面对陛下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刘备对此十分吃惊,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汉灵帝对于政事疏忽竟达到了这般地步。

封赏之类的关键决策显然也无法由帝王亲自过问,多半会被掌握权力的宦官们决定下来。

无奈之下只能静待何进或宦官们的召见,继续商讨具体事宜。

因为迟迟未能面圣,趁着这段时间里,沮授忙着办事,刘备和李素得以放松片刻,并获得几天空闲可以自主活动。

首先,刘备想到的就是卖掉随行卫士们带来的多出的马匹,共换得了120个马蹄金锭。

随后,在雒阳的日子里,刘备便享受起短期休闲时光,至于具体情形此处略过。

而卖出马匹的方式则归功于甄家商誉卓著的关系网。

甄俨先前给了二人一些通行信物及联系名片以方便有需时能够顺利沟通,现在恰好用得着,因而成功卖了个好价钱。

文刺,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用以自我介绍的木牍,就像名刺相当于现今的名片一样。

它也是刻字于木板上的,以防止磨损和损坏——毕竟是由于纸张在此时过于脆弱,容易破损。

卖马得来的收入中,刘备除去一部分用于近几天的生活开销之外,将剩余的大部分资金放心托付给了李素管理。

显然,刘备也略知一二官场的规则——知道任何事情的背后都少不了银钱交易的支持;既然在这些事务上,李素表现得出类拔萃,刘备自当对他充分信任,毫无保留地支持他行动。

在这汉灵帝统治时期,官职买卖现象非常普遍,无论朝廷因需要任命或是个人自筹款项购官皆需支付相应的金额。

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唯有一次破例:大司徒刘虞受命为幽州牧、负责处理张举张纯引发的叛乱问题时,汉灵帝特别下诏明确刘虞以其廉洁著称且家无长物,严禁宦臣向其勒索钱财。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三国:从匡扶汉室开始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