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女,你错了么?”旁边娇弱的声音打断了他,似乎是在道歉,以为掐按太重了。
“不怪你,退下吧。”刘焉意气飞扬地摆了摆手。
原来他是被精彩之处感动,忍不住耸肩赞叹,侍女以为他在表示不满。
婢女立即退下,管家随之凑近,刘焉命令道:“你明天通知李素即日接见。”
“遵命。”管家答应着刚要离开。
“等等!还是改到后天——明日上午,你先请董侍中来府商谈。”刘焉改变主意道。
“是。”管家再次往返一趟后退出。
--------
次日上午,刘焉的管家先是去找李素,告知觐见日期提前一天。
接着又前往侍中董扶府邸邀请他前来。
董扶与刘焉私交甚笃,被视为智囊般的存在。
因此收到邀请后毫不犹豫欣然赴会。
《三国志》虽几乎未提及这位董扶,但在《后汉书·方术传》中他是位列首等的名士。
出身益州广汉郡,当时蜀中的头号儒学大师。
年轻时在成都执教多年,经朝廷多次征召、举荐贤良方正及博士资格三次,方才出山为官。
董扶的经学造诣,堪称朝中大儒之翘楚,卢植与郑玄亦难望其项背。
除非他的恩师马融再现人间,否则无人能及董扶的学术地位。
(鉴于董扶辈分极高,且今年己届八十有一,他在《三国志》上知名度不高,仅因两年后随董卓入京不久便辞世。
)
董扶真正的长处更在于他精通谶纬,夜观天象、解读谣谶图,预测国家命运的能力。
这使他在当世独一无二,公信力无出其右。
黄巾起义后的动荡年代里,董扶屡次准确预示何处会乱、何处可宁,深得汉灵帝的重视。
尽管其预测并非百发百中,但在在世高人中最为人所信服。
刘焉昨日获取了李素提供的关键证据,准备再次推动废史立牧之举。
然而在行动之前,他想与董扶详细商讨操作细节。
半个时辰后,董扶乘坐着轻盖牛车翩然而至。
他鹤发童颜,清癯修长,银须垂胸如星宿老仙,尽显仙风道骨。
虽然身为侍中,他选牛车而未骑马,并非买不起好马,而是因年迈体弱,坐牛车安稳舒泰。
刘焉亲自出门恭迎,礼数周全地扶董扶下车。
两人进入内室,叙礼完毕,刘焉便将曹操的介绍信和李素所提供的资料递给董扶。
待董扶阅毕,刘焉开门见山问道:“董公,我有件事难以定夺,特请您参谋。
您以为,若我们宣扬涿郡刘备的事迹于众人皆知,引发朝野关注州牧职权问题,能否说服陛下收回先前成命,允诺设立州牧?”
董扶斟酌片刻,询问了更多的细节:“此事成败关键在是否能激发朝野共鸣且不露声色。
若让陛下察觉此乃阁下幕后策划,则必定怀疑阁下另有图谋。”
接着他说,“即便如此提议获得陛下认同并设立州牧,你作为首个申请人易遭猜忌,被视为有割据之心。
最好先举荐几位贤达担任战乱地区州牧,再自荐,以免为世人所质疑。”
刘焉捋着胡须思索,觉得董扶的建议非常谨慎周到。
他由衷地说:“我怎会有割据意图?提议外派州牧只为在乱世求安宁,也为延续汉室血脉——毕竟皇帝恐将不久,历代帝祚多不过三十五载……**
“今上虽己三十二岁,但己是明帝以来最长寿的君主之一。
若一旦崩殂,朝廷难免陷入纷争。
拥有州牧的权力可以藩王之力护卫中央政权,稳定局面,实乃利国利民。
这一主张完全是为汉室考虑,恳请董公立证。”
董扶静心听后答曰:“太常您的忠心昭然可见,但对外仍需谨慎,以防误会。”
刘焉点头道:“我以为李素留京有助于推动此事,但他不能显露出为我办事。
不如举荐他任伯安府中一闲职。
此举有三重好处:一来验证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以使其更有说服力;二则借他人之口广布消息;三者保持低调。”
(注: 原文中**符号间的内容可能存在历史准确性问题,己按照原文保留。
)
其次,伯安在担任大宗正之前,曾长期任职幽州刺史长达十年,声望极高。
此次幽州陷入张纯与胡人叛乱,陶谦无力镇压,陛下若恩准废史立牧,则首当其冲的便是幽州牧一职。
我们到时应联名上奏,请陛下任命伯安为幽州牧以平息乱局。
这样,陛下定会认为我们的建议完全出于公心,不会怀疑。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安排李素前往伯安幕下,出任闲职。
待伯安赴幽州上任时,李素也可随行,在幽州与旧主刘备协力击贼。
这会让李素感激不尽,在宣扬刘备功绩时全力支持我方。
“妙计啊,君朗之计无懈可击!”董扶听完连连赞赏刘焉谋略深远。
这里提到的“伯安”正是前任幽州刺史刘虞,现在的大宗正。
作为九卿之一的大宗正负责所有关于汉室宗亲的事务,所以刘备的宗室身份最终要由大宗正确认。
历史上,刘虞因幽州动荡难解被汉灵帝调任为幽州牧,并迅速平定了张纯的叛乱。
刘焉想提出废史立牧,却不想自己先出任第一个州牧,于是表面上假装“这一切都是为了伯安和朝廷”。
刘虞担任幽州牧之后如果成功安定局势,证明立州牧有效,皇帝就会在其他边境地区推广这一政策。
届时刘焉可以在时机成熟之际悄无声息地为自己争取一个好位置当州牧,远离京城过安生日子,岂不美哉!
讨论完如何说服陛下同意立州牧而不留疑点后,他们难免畅想未来的前景。
当想到美好的愿景,刘焉不禁主动请教:“董公,我希望担任的州不必富饶,只要距离朝廷较远,最好有乱贼、蛮夷阻隔,让朝使难以通行——
这并不是我不忠,而是为了避免将来朝廷若有奸臣篡夺权柄召我回京。
加上现今皇帝卖官鬻爵风气盛行,州牧任期估计不会超过两年。
若交通便利,万一皇上昏聩再卖此职,前功尽弃。
希望您理解我的考量。”
刘焉和董扶是多年至交,才会说这些看似大胆的话。
(http://qutxt.com/book/1E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