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凯旋大军行进至离京城二百里的官道上。
梁煜一身玄铁盔甲端坐马上,寒风吹起他的披风,露出腰间那柄饮过无数北疆人鲜血的龙纹宝剑。
晨光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更添几分天家威仪。
“陛下,前方十里处有驿亭,是否让大军休整?”
身边的护卫军驱马上前请示。
梁煜略一颔首,勒马转向路旁高处的凉亭。
一到十里处的驿亭,他立刻翻身下马,走上高处,眉头紧锁地望向远方蜿蜒通向京城的官道。
“高无庸。”
”奴才在。”
高无庸连忙躬身上前。
“若大军加快行进,还需几日到京?”
高无庸掐指算了算:“回陛下,日夜兼程,最快也要西日。”
梁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西日......太久了。
自从接到宁书禾怀孕的消息,他心间喜不自胜,夜不能寐。
如今距离不过百里,好不容易就要见到自己日夜牵挂想念的妻子,更是归心似箭。
“传谢家父子。”
不一会儿,谢大将军带着儿子谢临之匆匆赶来。
“陛下。”
二人弓手向帝王行礼。
梁煜抬手让二人起身。
“谢卿率大军按原计划行进。谢临之随朕先行回京。”
谢大将军想到京中怀孕的宁皇后,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臣遵旨。”
只是他侧头看了一眼自己儿子,暗自叹气。
总归是有缘无分。
他等会儿要好好开导一下临之,万不可因为他的一人单恋,给皇后娘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一个时辰,梁煜便带着谢临之和千余精锐亲卫策马而去,将浩浩荡荡的凯旋大军抛在身后。
马蹄溅起的雪泥沾污了帝王华贵的披风,他却浑然不觉。
与此同时,东宫。
殿内鎏金兽炉吐着袅袅青烟,梁景琰端坐主位,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紫檀案几。
十余名朝臣分列两侧,梁景靖站在右首,正低头百无寂赖地整理着袖口暗纹。
“礼部准备的郊迎祭坛,可安置妥当了?”
太子声音不疾不徐,对于这些事情很是游刃有余。
“回殿下,祭坛己按祖制设在十里亭,三牲祭品、礼器乐架一应俱全,昨日臣亲自去验看过。”
他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卷图纸,“这是布局详图,请殿下过目。”
梁景琰接过图纸却不展开,只随手搁在案上。
“文武百官名单呢?”
“按品级拟了三百六十八人。”
吏部侍郎捧着名册上前,“三品以上官员列于御内,余者在官道两侧.......”
梁景琰点头,确保事情万无一失后,目光转向靖王。
“皇弟,此次迎接父皇御驾一事,事关重大,你提前两日去检视流程,务必万无一失。”
梁景瑜瞳孔微缩,他说太子今日特意叫他来干什么?
按惯例该由礼部主事负责检视,太子这般安排.......
他拱手时借机垂眸掩去眼底疑色。
“臣弟领命。”
太子注视着他,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冷意,梁景靖素来心思多,他断不会留他在京城坏他大事。
“那就有拿皇弟了。”
梁景琰语气温和,仿佛真的只是兄长对弟弟的信任。
议事继续,太子又询问了沿途护卫的安排、礼乐仪仗的准备,甚至细致到御膳房该准备哪些菜肴。
众臣一一应答,整个商议过程滴水不漏,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太子尽心尽力,只为迎接帝王凯旋。
终于,待所有明面上的事宜商讨完毕。
梁景琰微微一笑,道:“诸位辛苦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众臣纷纷告退,唯有太子一派的心腹——兵部侍郎周勉、太子妃的父亲吴尚书、幕僚杜明远等人仍留在厅内,静候太子的真正安排。
梁景琰脸上的温润瞬间褪去,眼神冷得像冰。
“吴尚书。”他看向太子妃的父亲,“靖王那边,就拜托岳父大人了。”
吴尚书会意点头:“殿下放心,老臣定会'好好'陪着靖王殿下。”
梁景琰又转向杜明远:“御林军总督那边可安排妥当了?”
杜明远捻须低声道:“己安排妥当,三日后卯时,他会准时打开宫门,放我们的人进去。”
梁景琰眼中寒光一闪,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他缓缓起身,负手而立,目光扫过众人:“记住,入宫后,先控制太后和皇后。”
周勉迟疑了一下:“殿下,若太后和皇后反抗......”
“不得伤她们。”
梁景琰语气骤然冷厉,尤其在提到皇后时,指尖不自觉地收紧。
“尤其是皇后......她怀有身孕,若出了差错,孤唯你们是问!”
杜明远若有所思地看了太子一眼,心中暗惊。
这位向来无情冷酷的储君,何时对皇后如此上心了?
但他不敢多问,只是低头故作不知。
“臣等明白。”
倒是一旁的吴尚书,听到太子这番话,眼神晦暗不明。
梁景琰收敛情绪,抬手示意赵德安端上酒水。
赵德安恭敬地为每人斟满一杯,梁景琰高举酒杯,目光如刀:
“诸位,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事成之后,孤必不负尔等!”
众人齐声低喝:“臣等誓死效忠殿下!”
酒液入喉,辛辣灼热,一如太子此刻翻涌的野心。
他缓缓放下酒杯,眼中再无半分犹豫。
“三日后,便是天变之时。”
待众人退下,梁景琰独自立于窗前,望着漆黑的夜色,眸中情绪翻涌。
“父皇,别怪儿臣心狠......”
“这江山,本该就是我的。”
他想起宁书禾那张明艳的脸,想起她护住腹部时戒备又厌恶的眼神,心中一阵烦躁。
(http://qutxt.com/book/2DZ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