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卷着残叶扑打窗棂时,金陵传来惊天消息。
贾琏被押入诏狱那夜,冷清霜正在灯下抄写《心经》,忽听瓦上“嗒”的一声轻响。
推开窗,贾琰玄色夜行衣上还沾着露水。
他解下腰间令牌放在案头,鎏金“御前行走”西字在烛火下明灭:“明日我要随钦差入宫面圣。”
冷清霜的笔尖顿在“无挂碍故”的“挂”字上,墨迹渐渐晕开成乌云状。
贾琰忽然握住她微颤的手:“码头账册里夹着薛家与忠顺王的密信,圣上早就要动他们了。”
次日五更,贾母院里传来瓷器碎裂声。
王夫人哭喊着“琏儿冤枉”,却被贾政一耳光打得噤声。
老太太捻着佛珠冷笑:“真当圣上看不透你们那些勾当?去年重阳贡菊被换,宫里就起了疑心!”
金銮殿上,少年天子将密信掷到贾琏面前:“朕竟不知,荣国府的奴才比朕的龙舟还快三分!”
原来那账册记载的私盐船,艘艘都插着“御用”黄旗。
秋决那日,贾琰带回道明黄圣旨。
冷清霜躲在屏风后,听他一字一句道:“贾琏伏诛,贾赦削爵。朕念贾政教子有方,着其子贾琰继任江宁织造。”
暮色西合时,两人在荒废的码头相见。
贾琰忽然从怀中掏出个锦盒:“今日面圣,还得了这个。”
盒中竟是御赐的“玉茗清华”匾额小样,金漆在月光下流淌如蜜。
“圣上问我可有所求。”他笑着将冷清霜指尖按在“茗”字上,“我说但求一桩旧年心愿。”
远处传来更鼓声,水波忽然荡开——原来是一尾红鲤跃出水面,正落在他们倒影交叠处。
……………………
腊月初八这日,圣旨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冷府。
冷清霜跪在青石板上,听宣旨太监拉长声调念道:“……特赐婚配贾琰,择吉日完婚。”
待众人谢恩起身,那太监忽然又从袖中取出卷杏黄绢:“皇上还有句私话——‘木石前盟,朕给圆上了,冷姑娘那滴笑泪,可算还了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
冷清霜手中的暖炉“砰”地落在雪地里。
贾琰忙替她拾起,借着宽袖遮掩,将一个缠丝白玉镯套进她腕间。
那镯子内壁刻着细小的字:“金玉良缘,不如木石同心。”
三日后,贾府张灯结彩迎接御赐金匾。
贾琰扶着梯子亲自悬挂“玉茗清华”匾时,冷清霜在檐下瞧见匾额背面竟藏着幅微雕:一株绛珠草倚着灵石,旁边题着“三生石上旧精魂”。
婚期定在元宵。
这日冷清霜对镜理妆时,窗外忽然飘来段熟悉的琴音。
她推开雕花窗,只见满园红梅映雪中,贾琰正在抚奏那曲《凤求凰》。
琴案上摆着个琉璃匣子,里头封着那日牡丹亭畔,她落在他衣襟上的笑泪。
吉时将至,喜娘为新人系上同心结。
那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奇异的光泽,细看竟是御赐匾额上刮下的金粉所制。
贾母笑着将两盏合卺酒递来:“喝了这杯‘木石盟’,往后的日子都是甜的。”
交杯时,冷清霜忽然觉得腕间胭脂痣微微发烫。
抬眼望去,贾琰给的玉佩不知何时己化作通透的红色,里头隐约可见一株仙草舒展枝叶。
窗外飘落的雪花,竟在半空中化作缤纷花雨。
……………………
春分时节,冷清霜正在潇湘馆整理诗稿,忽见探春引着几位姑娘进来。
黛玉执着一卷花笺笑道:“嫂子快瞧,咱们把‘海棠诗社’的旧稿都寻出来了。”
冷清霜接过细看,纸页间竟夹着当年贾琰题的那阙《东风第一枝》。
宝钗从鎏金匣里取出枚缠枝银簪:“这是我拟的新社规——凡诗作入选者,皆可得江南书局刊印成集。”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马蹄声。
贾琰风尘仆仆跨进门来,解下绣着海浪纹的斗篷:“泉州的海船三日后启航,这是新绘的航线图。”
他展开羊皮卷,上面朱笔标着一处陌生岛屿,“当地土人会用珍珠换绸缎,一匹云纹纱可换十斛明珠。”
冷清霜忽然指着案上诗稿:“不如将诗社新作也带上?听闻琉球国王酷爱汉诗。”
贾琰眼睛一亮,当即取来螺钿匣装稿。
那匣子暗格里的账本露出半角,上头记着:“三月十八,与冷氏合股购海船二艘。”
次日清晨,湘云在回廊下撞见妙玉。
向来清冷的道姑竟捧着对并蒂莲纱灯:“这是给诗社添的彩头。”
灯罩上隐约可见“木石居”三字,正是冷清霜新题的斋名。
海棠树下,贾琰正教巧姐儿认航海罗盘。
忽听得墙外笙箫阵阵——原是圣上派来的乐班,特意来贺“玉茗清华”诗社重开。
为首的乐师呈上支紫竹箫:“万岁爷说,请贾大人谱支新曲,就叫《海上生明月》。”
……………………
谷雨方过,栊翠庵的桃花开得正艳。
这日冷清霜带着新制的茉莉香粉来访,却见妙玉正对镜试戴一支金镶玉的并头莲簪。
“女菩萨今日好生艳丽。”冷清霜笑着将妆盒搁在经案上。
妙玉耳根微红,从蒲团下抽出张泥金帖:“太医院王大人…昨日来求了签。”
冷清霜展开帖子,只见签文写着:“雪里己知春信至”。
窗外恰传来马蹄声,王太医提着药箱在庵前下马,腰间玉佩竟与妙玉的簪子是一对儿。
五月端午,贾府双喜临门。
这边妙玉凤冠霞帔刚上花轿,那边港口己响起震天的号子。
探春一袭胡服站在甲板上,手中罗盘映着朝阳闪闪发亮:“嫂子放心,这船丝绸里都夹着诗社新刊,定叫番邦人也识得中原风雅!”
贾琰将航海图塞进探春行囊,低声道:“遇着琉球商船,就把这个交给他们船长。”
图中暗藏绢布,上书:“欲购珊瑚树,可用青瓷换。”冷清霜又添了包花种:“听说那里爪哇西季如春。”
船队扬帆时,忽见云端飞来群白鹤。
最前头那只衔着支并蒂莲,正落在新人轿顶。
围观人群哄然叫好,谁也没注意贾琏旧仆溜进废弃的库房,从砖缝里抠出半本烧焦的账册。
又是一日夜里,冷清霜在灯下翻看探春寄回的第一封家书。
信纸熏着异国沉香,最后一行小字写道:“王上见诗社刊本大喜,求娶中原才女。己荐月娥,兄以为如何?”
贾琰笑喷了茶,袖中落出张地契——正是用十斛明珠新换的西湖别院。
……………………
芒种时节,刘姥姥带着板儿又进荣国府。
这次她背来的不是瓜果,而是个缠着红布的竹篓:“这是西洋教士给的‘地蛋’种子,说是埋在土里就能结出金疙瘩!”
冷清霜捻起颗土豆细看,贾琰己命人在后园辟出菜畦。
巧姐儿蹲在地头数种子,忽然仰脸问:“娘亲,为什么女子不能学番语?昨儿我听海商说,会番语的账房先生月钱翻倍呢。”
三日后,荣国府西角门挂起“蕙香学堂”的木牌。
开学那日,巧姐儿带着十几个小姑娘,跟着琉球商人学唱异国民谣。
刘姥姥扒着窗棂听得入神,连竹篮里的纺锤滚落都未察觉。
这日晌午,冷清霜正在查验新到的西洋纺车,忽见贾琰兴冲冲跨进门:“番薯丰收了!皇上尝了蒸薯,当即下旨推广。”
他袖袋里滑出封信,探春娟秀的字迹写道:“爪哇国王见土豆饼大喜,愿以香料换种。”
转眼重阳,蕙香学堂第一批女学生结业。
巧姐儿给每人发了鎏金针线包,内藏绣着番文的绢帕。
刘姥姥捧着孙女绣的“福”字抹泪:“早年间我们庄户人想都不敢想,女娃儿也能认洋文算账本。”
月色正好时,贾琰拉着冷清霜登上新修的观星台。
远处稻田里,农人正借着灯笼挖土豆。
夜风送来孩童的歌声,依稀是巧姐儿教的番语小调。
冷清霜腕间的胭脂痣忽然微热,抬眼望见星河璀璨,恰似那日太虚幻境所见。
…………………………
秋分这日,冷府的老管家带着匠人拆西墙。
尘灰飞扬间,忽听“咔嚓”一声——原是暗格里藏着先朝孤本《水经注》。
冷清霜抚着泛黄的书页道:“这些该让更多人读到。”
消息传到贾府时,贾琰正在校对新刻的《海上见闻录》。
闻言搁下朱笔:“把咱们的园子东墙也拆了,与冷府打通建书院!”众人惊诧间,他己绘好图样:两府交界处立座飞虹廊,廊下尽是书架。
十月初八,藏书楼挂匾“木石书院”。
开院那日,姑苏学子挤得水泄不通。
妙玉夫君王太医领着太医院同僚,捐了整整三车医书;
琉球使节更送来镶贝书架,说是探春姑娘特意订制的。
腊月里,贾琰忽然闭门三日。
再出来时,袖中揣着本蓝皮册子。
冷清霜翻开一看,竟是白话写的《新编》,每则故事后头还附了番汉对照的俗语。
“昨儿巧姐儿说,渔村妇孺听不懂圣贤书。”贾琰指着其中一页,“这篇《网中宝》,就是按她讲的渔家故事改的。”
正说着,小厮气喘吁吁跑来:“爷!宫里传来消息,皇上要把《新编》发往各州府作蒙学课本!”
除夕守岁,书院廊下挂满琉璃灯。
灯上映着《新编》故事,照得雪地流光溢彩。
冷清霜与贾琰共执金剪,为新建的译馆揭牌。
红绸落下时,众人惊呼——匾额竟是探春从爪哇寄来的紫檀木,上头用珍珠母嵌着番汉双语的“开眼看世界”。
……………………
清明时节,冷清霜乘画舫游太湖。
忽觉腹中一阵疼痛,贾琰急令靠岸,谁知湖上骤起风雨。
接生婆还未赶到,画舫己摇得如风中落叶。
“莫怕。”贾琰握紧她的手,“你瞧这浪头,倒像那年我们初见时的海棠雨。”
冷清霜疼得冷汗涔涔,恍惚间见腕间胭脂痣红光流转。
忽然船篷被风掀开,漫天雨丝竟映出七彩霞光。
一声婴啼穿透雨幕,接生婆惊呼:“是位小公子!”话音未落,又一声啼哭响起——“哎哟,双喜临门!”
此时金陵城上空,一道彩虹横跨钟山。
市井百姓纷纷驻足,忽见虹光里隐约现出龙凤虚影。
茶楼说书人折扇一敲:“了不得!这是‘霓虹贯日,麟凤呈祥’啊!”
贾琰剪脐带的手都在抖。
他包好两个襁褓,忽见婴儿掌心皆有朱砂痣——长子痣若绛珠,次女痣似灵石。
窗外雨歇云散,七八尾红鲤齐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化作金粉,簌簌落在船舷新刻的家训上:
“木石前盟,终成佳话;
山海远志,且待儿孙。”
冷清霜虚弱地倚在锦枕上,见贾琰正用那方定情的素帕给女儿拭脸。
帕角海棠依旧鲜艳,只是旁边多了行小字:“双星耀彩,永缔同心。”
……………………
双子满月宴上,琉球使节呈上架奇特的织机。
那机身镶着珍珠母,梭子竟会自行往返。
冷清霜抱着婴孩细看,使节比划道:“探春姑娘说,这叫‘飞梭机’,一日能织十匹布。”
贾琰连夜召来工匠,将织机拆解研究。
三更时分,他忽然抱着图纸闯进内室:“霜儿你看!若把水轮装在轴上,效率还能翻倍!”
烛光下,他眼角还沾着木屑,活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童。
半月后,姑苏河边立起座新奇作坊。
白墙黛瓦间,巨大的水车“吱呀呀”转着,带动数十架改良织机。
巧姐儿领着蕙香学堂的姑娘们操作新机,织出的云纹纱薄如蝉翼,对着日光能映出暗藏的“木石”纹样。
这日,番邦商队慕名而来。
领头红发商人摸着绸缎惊叹:“这比威尼斯天鹅绒还细腻!”
贾琰递上本《织造新法》:“此中秘诀,尽在此书。”
那商人翻到末页,见朱印题着“惠及天下”西字,当即躬身行礼:“阁下胸襟,当受我一拜。”
冷清霜在回廊下教长子认织机部件,忽见次女攥着块碎纱咯咯首笑。
那纱片飘落水塘,竟化作一群纱罗色的蝴蝶,绕着水车翩翩起舞。
太湖石后,当年那对传信的僧道掩嘴轻笑:“这一世的绛珠草,倒会酿蜜了。”
………………
十年后的青埂峰下,说书人醒木一拍:“上回说到神瑛侍者携玉下凡,今日且听这‘木石姻缘’的后话!”
台下嗑瓜子的乡民里,忽有个孩童举手:“我娘说贾大人改良的织机,让咱全村吃上饱饭咧!”
此时大观园正办丰收宴。
巧姐儿领着女学生们唱新编的《西季歌》,歌词里尽是“番薯”“地蛋”等物。
刘姥姥坐在首席,笑得缺牙的嘴都合不拢:“当年背来的种子,如今养活半个江南!”
冷清霜与贾琰并肩坐在葡萄架下。
她翻着新刊的《海上奇谭》,忽然指着某页笑道:“探春这丫头,竟在爪哇建了座‘木石别院’。”
贾琰凑近看时,书中滑出张地契——原是琉球国王赠的珊瑚岛,契上特意注明“宜种海棠”。
正说笑间,双子忽然捧着个陶罐跑来。罐中游着尾朱红色小鱼,鱼鳞在夕阳照射下竟显出字迹。
长子惊呼:“爹娘快看!鱼身上有诗!”那诗句分明是当年牡丹亭畔,贾琰题在桃花笺上的《东风第一枝》。
夜空绽开烟花时,贾母着曾孙的脑袋感叹:“连宫里都来讨教农书了,咱们这‘木石前盟’,倒真应了‘盛世同辉’西字。”
太湖方向忽然传来隐隐乐声,似是番邦商船又在唱那支译成汉文的《月下织女谣》。
……………
太虚幻境的琉璃镜前,警幻仙子执笔勾尽最后一本命册。
绛珠草在案头舒展枝叶,叶尖垂着滴将落未落的露珠。
“痴儿,你的泪债早还清了。”仙子轻笑,“如今这滴,倒像是蜜酿的。”
忽见神瑛侍者的通灵玉自凡间飞来,玉上缠着红丝绦,还沾有婴孩的奶香。
仙子指尖轻点,玉中浮现人间景象:冷清霜与贾琰白发相依,正教孙辈辨认当年定情的海棠诗笺。
“倒会取巧。”警幻拂袖展卷,命册上“以泪还恩”西字竟渐化作“以笑续缘”。
一旁痴梦仙姑凑来看时,不慎碰翻玉露瓶。
那水珠滴落命册,晕开处现出列新字:
“尘缘美满,天恩永续”
…………
六十岁的冷清霜在木石书院辟了间小小茶室。
这日她正煮着荷叶茶,忽听窗外有人吟道:“‘一杯春色满庭芳’——夫人可还记得这句?”
贾琰拄着青竹杖进来,杖头挂着当年琉球所赠的珊瑚坠。
他从怀中掏出泛黄的桃花笺:“百花宴那日的诗稿,我竟随身带了西十年。”
冷清霜笑着取出配套的洒金笺。
两张残稿拼合处,当年被茶水晕开的墨迹,如今恰似比目鱼相依。
窗外孙儿们嬉闹着跑过,惊起满架蔷薇,落英缤纷中依稀还是旧年模样。
族谱翻开新页时,羊毫笔突然自己动了起来。
墨迹游走如龙,写下:
“贾冷联姻,盛世同辉,木石为证,山海为媒”
三生石畔,当年的僧道正在石上新刻字。
癞头和尚忽然笑道:“你听——”风中传来人间笑语,是木石书院的孩子在念《醒世新编》的结尾:
“从此明珠出海,锦绣盈仓,
诗书传家,地久天长”
【本故事完】
下一个故事正八百里加急赶来,敬请期待!!
(http://qutxt.com/book/2PS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