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珍为沈建设换好衣服后,拿出了春红送来的白面和肉。
大部分的肉已经被刘慧珍炼成猪油留作过年用,剩余的肉分成了两份:“小建设,这是春红阿姨给你的肉,咱们待会给周婆婆送去好不好?”
沈建设点点头:“好!”
虽然不知易中海在打什么算盘,但他无意中给了沈建设一个提示:刘慧珍正急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有什么比照顾烈士家属更容易的方式呢?
尤其是在半岛战争的关键时刻!
这简直就是易中海送上的一份大礼!
刘慧珍本想抱着沈建设出门,但沈建设心里惦记着自已的行走大计,咿咿呀呀地指了指小竹车:“车车,走!”
刘慧珍微笑着答道:“小建设是要推着小车车自已走路吗?好,那就推着小车车走吧,不过累了就要跟妈妈说,妈妈可以帮你推的!”
沈建设点头,推着小竹车,和刘慧珍一起走出西跨院。
一出门就碰见了秦淮如正扶着棒梗:“来,棒梗,站起来!”而贾张氏则在一旁鼓励:“小祖宗,来,站起来!”
棒梗颤颤巍巍地站了一会儿,这时二大妈笑道:“哎呦,淮如,还真得是你家棒梗聪明,瞧瞧小棒梗学得这么快,站得真稳!”
“咿咿呀呀~”
话音刚落,沈建设身着新衣,推着小竹车,从西跨院走了出来。
院子里的街坊邻居看到沈建设越走越稳,再看笨拙站立的棒梗,不由感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棒梗和沈建设相比,真的差太多了。
沈建设不仅能叫人,还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表达清晰,长得很是可爱。
当棒梗还在学着爬的时候,沈建设已经能推着小竹车走几步了。
加上棒梗身上穿的那件改旧的旧衣服,与沈建设身穿雪白小衬衣、深蓝裤子,推着四九城少见的小竹车形成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真是天壤之别!
秦淮如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她总认为沈建设作为弃婴,本该在四合院里给棒梗当陪衬,最好找个老婆都不行,被棒梗彻底取代。
然而没想到,现在反而是棒梗成了沈建设的陪衬!
棒梗看着沈建设的新衣裳和小竹车,当场哇哇大哭,秦淮如一不留神,棒梗直接摔了个嘴啃泥,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此时的沈建设恨不得安慰棒梗一句:“摔倒了算什么,我们骨头可硬呢!”
刘慧珍急着去街道办,推着沈建设快速离开了。
一出四合院,院子里的邻里就开始议论纷纷:“快看,这就是沈建设,三岁看老,他这么小就知道感恩,将来肯定是孝顺的!”
“就是,这个小家伙,一看就是品质优良啊!”
“聋老太太活到这么大岁数了,竟拿一堆废纸来哄骗一群小婴儿,真不是人啊!”
“说得好,老而不死便是贼,说得一点没错!老太太拿着废纸,却让沈建设当成宝贝,还一心一意要孝顺她!她是真忍心欺负一个没有父母又年幼的孩子啊!”
“是啊,这种行为迟早会遭报应的!”
“我明白了,昨天易中海说给沈建设买新衣裳,估计是被人发现他们欺负人的行径,想要挽回名声吧?”
“这还真应了那句话——人心难测,易中海向来是我们胡同的老好人,也会帮着做这种事,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太太真做了这种事?
“没错,九十五号院的那个耳背老太太竟然德高望重、慈祥无比!若不是王负责人亲口所言,我也不敢信。”
沈建设挑眉,没想到这才一个晚上,事情已经传开了。
看样子,易中海控制四合院的 **能力** 减弱了不少啊!
耳背的老太太刚遛完弯,听见胡同里的妇女指指点点,脸色沉了下来。
原本以为花了钱让沈建设替她说好话,起码能挽回点名誉,算是花钱消灾。
结果,现在花的钱白费了,不仅买了沈建设的衣服,声誉还是败坏到了极致!
相反,沈建设却受到大家的喜爱,无论走到哪里,都夸他是一个懂事、感恩的好孩子,谁帮了他,都会铭记在心,尊敬长辈,孝顺至极!
那一天,四合院出现了鲜明的两极分化:
失去声誉的耳背老太太 VS 名声大振的沈建设!
耳背老太太亲眼看着沈建设因她的名声损失,变成了南锣鼓巷最受宠的孩子。
这一转变不仅让沈建设在未来求职或相亲时更容易获得机会,也让耳背老太太想要恢复名誉难上加难。
实际上,这不仅仅在南锣鼓巷传开,就连轧钢厂也有风言风语。
有人说,易中海联合四合院后面的耳背老太太欺负一个品行优良的弃婴,真是不可原谅!
当时正是公私合营之后, ** 正在评估工人的表现,准备重新安排职务。
名声好、技术过硬的工人即便学历不高,也可以优先录用。
易中海原本以为凭借他在车间的人缘和他的钳工七级技术,评选为车间主任不成问题。
然而,谣言传遍了轧钢厂,一直传到后勤主任李怀德的耳中。
原本定下的第一车间主任人选从易中海变成了技术名声都稍逊一筹的刘成。
相反,刘海中因为善于带徒弟,虽然未能当选领导岗位,但得到了厂领导的特别表扬,年底肯定会有“先进”的奖励。
易中海与车间主任的职位擦肩而过,心中愤懑难平。
他很清楚,这件事肯定是四合院里的某个心机深沉之人泄露的。
很可能是许富贵,但由于缺乏证据,无法直接找许富贵麻烦,这笔账只能先记着!
四合院里的那些争斗与沈建设无关,此刻的刘慧珍带着沈建设来到街道办。
一进门,沈建设便听到一位老婆婆在地上拍打大腿,大声哭泣:
“……我儿子是烈士,我的儿子是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
凭什么烈士的物资没有我家的份啊!”
王负责人面色铁青:“黄孙氏,你不要无理取闹。
我们街道办查得很清楚,你儿子确实死于日寇之手,
但他是叛徒,背叛了自已的同胞,最终因办事不力被日寇处决!
在他被杀之前,没少干出卖同袍的事!
你可别侮辱了‘烈士家属’的称号!”
(http://qutxt.com/book/3IM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