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东庄村有个农民因为藏粮食被发现,担心挨斗,跳井自尽了!”
“据说将来计划经济下,粮食统购统销会严格执行统计,不仅要看户籍,还要实际居住在农村。
农村还将成立初级合作社,农民挣工分,凭工分购买粮食,多劳多得。
如果没有工分,就没粮食。”
“这……”贾东旭一听到这里急忙问道,他家的贾张氏和秦淮如都是农村户口,如果今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贾家的地里可能就没粮食了。
“那那些已经在城里的农村户口的人怎么办?二大爷,您听说了吗?”
刘海中答道:“在城市里的街道办会议上也提到过,国家统购统销是为了将粮食作为战略物资,集中在国家手里进行统一调配。
具体分配方案大概会根据户籍和工作情况。
王负责人说过,搞生产的人应该多供应一些,劳动者也应该吃得好一些。”
“但这只提到了工人和四九城户口的居民,那些在四九城的农村户口怎么办?”
刘海中:“这个确实没说。
东旭,你可以让你师父去街道办问一下?这次会议内容很多,以前都是他去参会的。
但由于孙秀菊结婚的事,他每天把自已关在家里,不是上班就是在屋里待着,不管院子里的事,长此以往不行!”
阎富贵也说道:“东旭,这件事我得说你,其他人不去看望老易,合情合理,但你不该不去,他是你的师父!”
贾东旭满脸愧疚,其实他也想去看望,但一想起父亲告诉他的那个秘密,就忍不住心虚,生怕被易中海看穿,这样贾家恐怕就完了。
但现在涉及到全家人今后的口粮问题,贾东旭顾不上这些,他赶紧向易中海家走去。
这时,四合院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本来担心无粮可吃的刘慧珍忽然心里安稳了许多,她盘算着,家里她和三个孩子都是四九城户口,有定量供给,以后即使没有工作,也不会饿肚子了。
秦淮如面色难堪,心中忐忑,要是按农村户口,真的没有口粮,只有贾东旭有定量供应,这家庭如何过下去?
在这个年代,孩子的户口是跟随母亲的,贾家的人,除了贾东旭,秦淮如、小棒梗以及贾张氏,都是农村户口。
贾张氏更是个饭量惊人的主,身形圆滚滚的,与其他人都瘦得像麻杆儿完全不同。
如果按照刘海中所说,以后实行定量供应,家里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小棒梗还在无忧无虑地跟着小建设后面玩耍,咿咿呀呀地闹着玩。
而贾东旭则去了易中海的房间。
“……师父!”
房内一片黑暗,因为长期没人打扫,散发出一阵怪味。
贾东旭说道:“师父,您想开些。
实际上,大伯母离婚不一定是坏事。
这几日我去打听过了,那个王大厨很孝顺他的母亲,而大伯母每天都要照顾婆婆,累得不成样子。
而在这里您生活得很轻松,以后她的日子肯定不如您的!”
易中海叹息道:“东旭,我没事,只是想安静一会儿。
自从沈建设住进我们院子,这院子真是 ** 不断。
我还小看了沈建设和刘慧珍,结果成了如今的样子。
但现在已经没事了,我想明白了,你大伯母要改嫁就让她去吧!至少这样,我再结婚时,找一个能生育的女人,别人也无法多说什么。”
易中海心里盘算着,以他在轧钢厂七级钳工的身份,去乡下找个年轻的、未出阁的女孩应该不成问题。
他打算要比秦淮如找的对象更好,希望将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孙秀菊感到后悔!
其实,易中海对秦淮如一直是有所企图的,要不然他为何会在原著中深夜给秦淮如送面粉。
正如贾张氏所言,人闲心不闲,寡妇门前是非多。
如果易中海真想做善事,完全可以在白天送面粉,让大家知道他的好事。
如果不希望留下姓名,可以请大伯母去送。
偏偏他选择在深夜亲自去送,这不是典型的黄鼠狼给鸡拜年吗?
尽管如此,目前易中海与秦淮如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这些想法只能藏在心里,绝对不能透露半分,否则被看破心思,觊觎徒弟妻子,那面子上可是过不去。
所以,大伯母改嫁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他有机会重新选择,这也让他内心十分高兴。
贾东旭则被这件事搞得头大了。
他原本是为了劝师父想开些,可现在师父居然起了再婚的心思。
万一师父娶了个媳妇,耕耘了一阵子却无所收获,那么他父亲当年的行为就有可能曝光。
贾东旭顿时心虚起来,急忙转移话题:“师父,当务之急是定量供应的问题,二伯父刚从街道办回来,听说农村那边即将成立初级合作社,实行工分制分配粮食。
秦淮如和我妈都是农村户口,无法在村里分到粮食。
不仅如此,以后城里的粮食也将是按户口定量供应,秦淮如和我妈没有户口,该如何应对?”
易中海闻言也愣住了,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变得如此复杂:“街道办已经定了吗?”
二大爷去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后说定了,等十六号就会根据户籍册子发粮食证,将来实行凭证按户登记购买食物的办法,每户都有定量!”
易中海说:“你别急,新 ** 说了,现在人人平等。
农村里的城市人这么多,他们怎么可能不管?那得饿死多少人呢?况且,从七月二十七日 ** 签订停战协定开始,新 ** 已经开始专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国家的经济一定会逐步恢复和发展,我们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除非像刘慧珍那样,自已抛弃农村户口,未来的日子才会难过。
你放心,只要等街道办的通知就行。”
听了易中海的话,贾东旭终于松了一口气。
师父说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天灾加上战争,但现在的战争结束了,接下来就是重建经济,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贾东旭回到中院,秦淮如连忙走过来,问道:“东旭,怎么样?”
(http://qutxt.com/book/3IM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