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鸿都新学

小说: 穿越局全传   作者:神将
趣书网 更新最快!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洛阳·鸿都新学

东汉光和元年,洛阳城的鸿都门旁,一座学府正拔地而起。阳光洒在崭新的屋瓦上,熠熠生辉。

汉灵帝刘宏身着龙袍,负手站在不远处,凝视着忙碌的施工现场。他身形略显单薄,面容透着几分苍白,却难掩眼中的期许之光。身旁的常侍们哈着腰,亦步亦趋。

“陛下,这鸿都门学建成,定能为朝廷招来各方奇能异士,壮我大汉文风。”常侍张让谄媚地说道。

刘宏微微点头,轻声道:“朕要的,就是打破那些士大夫的陈腐之气,让有才学之人皆可为朕所用,莫要再被经学独霸朝堂。”他心中暗自想着,这些年朝堂之上,士大夫们结党营私,处处掣肘皇权,他急需培植自已的势力,而这鸿都门学,便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

此时,负责招生的官员上前禀报:“陛下,各州郡荐举的学子已有不少,皆是在尺牍、辞赋、字画、小说等方面有专长的寒门子弟,不日便可入学。”刘宏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鸿都门学·课堂内外

学府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一间教室里,夫子蔡邕正讲学,他一袭素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

“诸生,今日论辞赋之美,当以情动人,以文绘景。观古之佳作,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洋洋洒洒,铺陈万千……”蔡邕声音清朗,回荡在屋内。

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前排的赵轩,出身寒门,凭借一手精妙的鸟篆被荐举入学,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蔡邕,手中的笔不停记录。同桌李逸则擅长辞赋,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蹙眉沉思。

课间,学子们三两成群,在庭院中交流探讨。

“赵轩,你近日鸟篆可有新悟?我这辞赋写到景物描绘,总觉词穷。”李逸挠挠头,向赵轩请教。

赵轩腼腆一笑:“我观鸟篆之灵动,恰似辞赋行文之起伏,你可多留意自然细微之处,以小见大。”

不远处,几位学生正围着一幅刚完成的画作品评,墨香四溢,欢笑声不断。

风云变幻·危机降临

数年后,汉灵帝驾崩,洛阳城风云突变。朝堂之上,士大夫阶层卷土重来,对鸿都门学这一“异端”磨刀霍霍。

太尉杨彪在朝堂上怒斥:“鸿都门学,专授旁门左道,坏我大汉经学根基,当速速废止!”众人纷纷附和。

消息传入鸿都门学,学生们忧心忡忡。蔡邕心急如焚,他召集学生,目光坚定:“诸生莫慌,我定不会让这学府毁于一旦。我即刻联络各方文人雅士,上书陈情。”

蔡邕四处奔走,求见权贵。一日,在司徒王允府外苦等良久,终得相见。

“王司徒,鸿都门学多年育人无数,诸多学子才华横溢,于文学、艺术皆有建树,若废止,乃我大汉之殇啊。”蔡邕言辞恳切。

王允捻须沉吟:“蔡公所言虽有理,可朝堂风向难转,需寻万全之策。”

改革求存·薪火不灭

经多方周旋,鸿都门学暂得留存,却不得不改革。蔡邕与众夫子商议,决定增设儒学课程。

课堂上,既有夫子讲授《论语》《诗经》,也保留了文学艺术研习。学生们虽不解,却也刻苦学习。

赵轩苦练书法同时,也钻研起儒家经典,他心中默念:“为求学府延续,多学亦无妨,且看其中关联。”

岁月匆匆,在蔡邕等人指导下,学子们佳作频出。尤其是书法,突破陈规,笔锋或飘逸、或雄浑。

一日,李逸拿着自已新写的辞赋,兴奋地找到蔡邕:“先生,我将儒学义理融入辞赋,您看可好?”蔡邕阅后,欣然点头:“如此融会贯通,正是创新,未来可期。”

乱世烽火·坚守传承

三国乱世,硝烟弥漫。洛阳城陷入战火,鸿都门学也未能幸免。校舍破损,师生离散。

赵轩背着书卷,望着满目疮痍的学府,泪湿眼眶:“多年所学,安能就此埋没?”他与几位同窗相约,哪怕乱世,也要传承所学。

他们一路漂泊,途中遇盗匪,财物被劫,赵轩拼死护住书卷。“这是鸿都门学的心血,万不能失!”他满心悲愤。

在荆州,他们寻得一处安宁地,开馆讲学,将鸿都门学的技艺、理念传授给当地孩童。虽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

建安新篇·曙光初现

曹操听闻鸿都门学后人遭遇,派人寻来赵轩等人。他营帐中,曹操一袭战甲,目光如炬,既有沙场的豪迈,又透着对文艺的热忱。

“诸位之才,不该埋没。孤欲在这乱世重振文风,望诸君相助。”曹操言辞豪爽。

赵轩等人感激涕零,加入曹操阵营。此后,建安之地,文学昌盛。曹操与文人雅士们诗酒唱和,赵轩、李逸等也在其中,用笔墨书写乱世豪情。

一次宴会上,曹操举杯:“若无鸿都门学奠基,何来今日建安之繁华?诸君当承前启后!”众人响应,豪情万丈。

盛世回响·千古流芳

大唐盛世,长安街头。科举放榜,新科进士们意气风发。人群中,年轻书生王维与李白交谈。

“此次诗赋取士,真乃幸事,让我等有施展之机。”王维儒雅谦逊。

李白仰天大笑:“正是!遥想当年鸿都门学开文艺先风,方有今日。我当以笔写尽山河壮丽!”

宋时汴京,翰林书画院。画师张择端专注绘《清明上河图》,一旁书法家米芾挥毫。

“兄台,这盛世繁华,你我以丹青、笔墨记录,不负先辈传承。”米芾边写边言。

明清江南,文徵明与唐伯虎等雅集。庭院中,琴音袅袅,唐伯虎挥笔成画,文徵明题诗其上。

“伯虎之才,画中意境超凡。我这诗添几分意趣,也算延续鸿都古韵。”文徵明微笑道。

直至今日,艺术院校里,教授讲着鸿都门学的故事,学生们眼中闪烁光芒。

“先辈敢破旧规,重个性才华,我辈当奋进,让文艺之花永绽。”学生们誓言铮铮,似穿越千年,与历史呼应,那鸿都门学的精神,如明灯,照亮华夏文艺征途,永不熄灭。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