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胡床入汉

小说: 穿越局全传   作者:神将
趣书网 更新最快!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洛阳宫宴·新风初起

洛阳皇宫,雕梁画栋,灯火辉煌。汉灵帝刘宏设下盛宴,款待匈奴来使。殿堂内,珍馐美馔罗列,酒香四溢,列席的汉臣们身着华丽朝服,峨冠博带,个个面容肃穆,依礼跪坐。

司徒杨震,年逾五十,面容清瘦,目光深邃而内敛,颌下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透着几分儒雅与威严。此刻,他正襟危坐,双膝跪地,稳落于脚后跟上,上身挺得笔直,双手交叠放于膝前,宽大的衣袖如流云般垂落。身旁的中郎将赵弘,年轻气盛,身姿挺拔,亦是标准的跪坐姿势,只是眼神中偶尔流露出些许拘谨与不耐。

匈奴使者入殿,众人依礼起身相迎,随后又缓缓跪坐回原位。酒过三巡,使者环顾四周,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操着生硬的汉话笑道:“大汉繁华,名不虚传,只是这席地而坐之礼,久了怕是累人。我等草原之上,出行皆携胡床,随时随地可歇,方便得很。”说罢,还故意舒展了下久坐僵硬的双腿。

汉灵帝刘宏坐在龙椅之上,闻言微微挑眉,目光扫向席间臣子,见众人皆面露不悦之色,轻咳一声,微笑着岔开话题:“使者远来,且共赏我大汉乐舞。”乐声起,们长袖飘飘,轻盈入场,众人的注意力暂时被吸引过去。

刘宏心中却暗自思量,这胡床之说,倒是新鲜,若引入汉宫,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他看向杨震,眼神交汇间,似有询问之意,杨震却微微摇头,目光坚定,似在表明坚守汉礼之心。

市井街巷·争议纷纭

洛阳城的集市,人来人往,喧闹非凡。街角处,一家新开的胡商店铺前围满了人。店中摆满了样式新奇的胡床,有简易的木凳,也有带靠背雕花的精致款式。

年轻书生杜若,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眸透着灵动与好奇。他拉着好友李逸之在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挤到前面。杜若伸手轻轻触摸胡床,眼中满是新奇:“逸之,你看这物件,听闻坐上去极为舒适,可比咱们整日跪坐强多了。”

李逸之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他挠挠头,有些犹豫:“这可是胡人之座,咱们汉人向来跪坐,用此物,会不会落人口实?”

正说着,一位老者冷哼一声:“哼,世风日下,这等蛮夷之物,怎能入我大汉?坏了祖宗规矩!”周围几个老学究纷纷点头附和。

杜若不服气,上前一步辩解道:“老伯,时代变迁,器物之用当顺应人需。您瞧,这集市上众人忙碌,若有胡床歇脚,岂不美事?”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拂袖而去。

杜若却不管不顾,掏出钱袋,买下一张小巧的胡床,让伙计帮忙送回家。李逸之见状,无奈一笑:“你这性子,就爱尝新。”心中却也有些动摇,想着回去试试这胡床到底有何妙处。

学府杏坛·礼仪之辩

太学之内,绿树成荫,书声琅琅。今日的课堂却气氛热烈,一场关于胡床与礼仪的辩论正酣。

白发苍苍的博士荀攸坐在上首,他目光睿智,饱读诗书,一生尊崇儒礼。台下,学生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

以王睿为首的保守派,言辞激昂:“胡床乃胡人之俗,我大汉以礼立国,跪坐之礼传承千载,关乎风化。若人人用胡床,朝堂之上、祭祀之礼,威严何存?”王睿面红耳赤,额头上青筋微微跳动,显然情绪激动。

另一方,主张接纳的孙启据理力争:“夫子,礼者,时为大。如今民间胡床渐兴,百姓日用而觉便利。况且,礼仪在心,不在坐具形式。若拘于旧俗,恐与民生相悖。”孙启身形修长,一袭白衣,虽年轻却透着沉稳。

荀攸捻须沉吟,良久方道:“诸生所言皆有理,然礼仪变革,关乎国本,不可轻举妄动。需详加斟酌,权衡利弊。”学生们虽意犹未尽,也只能暂时作罢,但这场辩论的余音,却在太学中久久回荡。

侯门府邸·悄然接纳

骠骑将军霍光府邸,花园中景色宜人。霍家今日家宴,亲眷齐聚。

大厅内,主位上的霍光年近花甲,战功赫赫,面容冷峻,不怒自威。他身旁的夫人妆容精致,仪态万方。子女们按长幼依次跪坐两侧,秩序井然。

酒至半酣,霍光起身,挥了挥手,侍从们迅速搬来几张胡床,置于厅中。子女们面面相觑,露出惊讶之色。霍光坐于胡床之上,微微舒展双腿,神色舒缓:“今日家宴,不拘俗礼。我在军中征战,深知此物便利。如今家中,私下用用无妨。”

幼子霍禹生性活泼,早就想试试胡床,闻言立刻蹦起来,坐了上去,还晃了晃腿:“父亲英明,这可比跪坐舒服多了,我这腿都麻了。”众人见状,先是一阵哄笑,随后也陆续起身,小心翼翼地坐上胡床。

霍夫人轻嗔道:“老爷,这若是传出去……”霍光摆了摆手:“无妨,在外自然依礼,家中自用,且图个自在。” 于是,在这侯门深宅之中,胡床悄然寻得一席之地。

沙场营帐·军事变革

塞北边疆,黄沙漫天。汉军营帐连绵起伏,营中士兵们忙碌穿梭,备战正酣。

将军卫青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他面庞坚毅,久经沙场磨砺出的沉稳刻在每一道皱纹里。此刻,他站在沙盘前,与一众将领商讨军情。

校尉张猛皱着眉头进帐禀报:“将军,我军以往战车作战,士兵跪坐车上,稳则稳矣,然久战易疲,且空间局促,行动不便。”

卫青目光一凝,点头道:“我正思量此事,听闻胡床轻便,可置于战车之上,让士兵轮换歇息,保持体力。”

众将领议论纷纷,有人面露迟疑:“将军,这从未有过先例,万一……”

卫青环视众人,眼神坚定:“战场瞬息万变,有利战机不可错失。先选一部试行,若有成效,全军推广。”

于是,在接下来的演练中,部分战车上安置了胡床。士兵们尝试着坐上去,起初还有些别扭,但很快发现确实能缓解疲劳,行动也更为灵活。看着士兵们逐渐适应,卫青心中暗自期许,这小小的改变,或许能在沙场上扭转乾坤。

文艺雅集·灵感新源

洛阳城外,洛水之畔。一群文人墨客相约在此举办雅集,吟诗作画,畅叙幽情。

竹林间,摆放着几张胡床,诗人们或坐或卧,姿态随意。大诗人司马相如一袭白衣,手持酒觞,醉眼朦胧。他望着眼前美景,灵感突发:“有了!‘胡床卧赏洛水滨,清风徐来诗意生。’”

旁边的画家顾恺之正对着山水写生,他时而抬头观察,时而挥笔落墨。见司马相如吟出此句,笑道:“司马兄,这胡床入画,倒也添几分闲适意趣。”说着,便将不远处坐在胡床上赏景的人物添入画中,寥寥数笔,意境顿生。

书法家王羲之也在日前,他铺纸研墨,挥毫写下众人的诗作。笔下字体飘逸洒脱,似也沾染了这胡床带来的自由气息:“今日雅集,因这胡床,别有一种风情。往日跪坐,拘谨难抒胸臆,如今可尽情尽兴。”众人纷纷称是,欢声笑语伴着洛水潺潺,流淌在这春日美景之中。

岁月长河·深远回响

数十年间,胡床在大汉土地上生根发芽。从宫廷到市井,从学府到军营,它带来的改变如涟漪般扩散。

朝堂之上,礼仪虽仍以跪坐为主,但在非正式场合,胡床已屡见不鲜。汉灵帝偶尔也会在御书房内,坐上胡床批阅奏章,感受那份自在。礼仪制度在悄然变革,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既保留庄重,又兼顾便利。

民间,家具工坊如雨后春笋,木工技艺日益精湛,胡床样式愈发多样。百姓家中,室内布局因胡床而变,桌椅摆放错落有致,装饰也渐趋精巧。服饰顺应坐姿变化,短打衣衫流行于街市,人们行动更为便捷。

文化领域,绘画、诗词、书法多有胡床印记,成为时代风貌的独特写照。而在对外交流中,胡床更成了大汉包容开放的象征,吸引着四方来客。

回首这段历史,胡床入汉,不仅仅是坐具的更迭,更是一场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它见证了汉代面对外来文化时的抉择、适应与融合,其深远影响穿越千年,启示着后世:在文化浪潮中,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方能铸就文明的辉煌。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穿越局全传 http://qutxt.com/book/4Q7R.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