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旁边的几个邻居有些不服气,“贾张氏,别太夸张啦!要不人家后院的李建军只用两年就成了正式工?” 又有人说。
邻居们纷纷发表意见后,贾张氏气得翻白眼:“哼!我才不愿意跟你们这些人一般见识,”然后扭头离去。其他人大笑着散开。
孙正国并不在意这件事,毕竟他心里清楚自已赚得比这还多。他今年年初获得了俄语初阶翻译证,经常帮他的俄语老师做一些兼职翻译任务,一个月能赚五六十万甚至更多。
晚上的晚餐时间到了,贾家的人正在享用丰盛的食物时,突然秦淮茹一阵干呕起来。“怎么了,淮茹?你去照顾下。”一位大姨问道。易中海马上关心地说:“贾东旭,快去看看她的情况。”
贾东旭放下筷子走到屋外查看后,轻声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可能是今天吹冷风了,忽然觉得肉腥味恶心。” 她解释道。
两人一起返回室内继续用餐,易中海边吃饭边询问具体状况……
“东旭,你媳妇没事儿吧?”
“没事,她刚刚说闻到肉腥味就忍不住想吐。”
贾张氏听罢,夹了一块肉放到嘴里大嚼起来,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这哪儿有腥味!这味道明明不错,也不像放坏了呀,是不是因为……”
说到一半,贾张氏突然愣住了。
“淮茹,你该不会有了孩子吧!上个月月事来了没有?”
不管不顾,贾张氏直截了当问起这个女人最私密的话题。这让秦淮茹顿时面红耳赤,不知道怎么回答,愣在那里。
“我说你快回答呀,别急死人了。”
贾张氏心急如焚地追问道。
“我……我没来,我以为只是晚了点,谁知道这月也还没来,我也弄不清楚怎么回事。”
秦淮茹越说脸越是通红,声音也越发微弱。贾张氏却因她的回答而欣喜若狂。
“没错!没错!应该有了!”
尽管这位大妈没有亲身经历过生育,但对女性身体的这些变化还是十分了解。于是她高兴地说道。
“**不离十,你肯定是怀上了,以后得多保重身子,别太过操劳,多补些营养才好。”
贾东旭即便平日里再迟钝,此刻也明白了——媳妇怀孕了,他要成为爸爸了。贾东旭激动得抓住秦淮茹的手,“媳妇,你亲口告诉我吧,我快要当爸爸了吗?”
“东旭,我也不确定呀。”
见此情状,师傅在一旁插话道:
“看来今天真是双喜临门啊!这样吧,明早给你请半天假,带淮茹去医院检查一下。这件事可大可小,一定要重视。”
“就是就是,一切按师傅说的做,不能耽误我早点抱孙子。”
贾张氏一如既往地说话不经大脑——孩子都还没确认怀没怀上呢,她就已经想着抱孙子的事了。不过现在没人有心思计较这点儿小过失,大家都围在餐桌前,关心备至地照顾秦淮茹,气氛温馨和睦。
第二天上午,在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外,秦淮茹坐在长椅上等待,而贾东旭在旁边踱步徘徊。
“秦淮茹。”
“来了来了!这儿呢!”
一进诊室,贾东旭便急切地询问:
“医生,我媳妇怎么样了?”
医生安慰他说:
“放心,是好事,她的确怀孕了,而且已经有两个月了,胎儿发育正常,胎位也正。不过头三个月和后三个月需要注意调养,不可太累或同房过频,并且要注意补充营养。”
“好的,我明白了,谢谢您,医生。”
贾东旭兴奋又感激地答谢。
回到四合院,贾张氏得知这一消息,叮嘱秦淮茹多多休养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跑向大门去告诉别人家,很快不到半小时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秦淮茹怀孕了。
第16章:公私合作经营
秦淮茹怀孕后,贾张氏再次变得勤快起来,而且这一次她是主动积极地干家务,没有丝毫抱怨。
贾东旭的工作态度也焕然一新,再也不觉得腰酸背痛,整个人神清气爽、精神。
自打何大清被抓走之后,轧钢厂的食堂饭菜质量糟糕透顶,如果不是食堂主管与娄半城有点亲戚关系,食堂恐怕早已倒闭了。为了改善食堂伙食,年前娄半城不惜花高价从鸿宾楼挖到了一名川菜大师,这下子员工们才得以享受更好的餐食。
这位川菜大师刘大川,在鸿宾楼工作,是著名川菜厨师何大清的朋友,也是傻柱的师傅。刘大川唯一的条件是要带着傻柱一起离开,因为他担心自已离开后,傻柱无法继续留在厂里工作。娄半城思量再三,虽然傻柱只是个临时工,也便应允了。
就这样阴差阳错,傻柱又回到了轧钢厂。当孙正国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感叹道:“不愧是主角啊,最终还是回到了轧钢厂,这命运真是奇妙。”
最近娄半城一直烦恼不断,尤其几天前在朋友聚会上听说了一个重要消息:国家即将推行公私合营,此政策已获得批准的消息,让他倍感忧虑。
于是,今天他打算在厂里招待几位重要领导,特别是冶金部的一位副部长和两位司长,想从中了解公私合营的具体细则,毕竟这些事让他的心里毫无底儿。中午时分,各位领导按约定时间到达,娄半城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后领他们巡视了轧钢厂的部分车间,而后一行人径直去了食堂的一个包厢用餐。
餐桌上,美食一一摆上,秘书适时倒酒,随后娄半城致辞开始了宴席。
酒过几巡,谈至兴浓之际,娄半城开启了今天的主要话题。“刘部长,秦司长、钱司长,感谢你们来指导工作。不知这饭食是否对三位口味?若不对味儿的话,我等会去责罚他们。”
两位司长微微一笑未置可否,把目光投向了刘部长。
“老娄呀!咱们认识也有年月了,这次你请我们来这里可不是一般的目的,看来不到不得不停下来仔细聊聊,哈哈……”被娄半城称作刘部长的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笑着说道。
娄半城忙表示,“我哪有啥其他办法嘛,要是不明明白白搞清楚这事情,晚上觉也睡不好的。”
“所谓公私合营,指的是逐步将 ** 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下的国有制。这是一条历史潮流的发展之路,没有人能够逆转它。当然 ** 不会亏待你们。合并以后将会扩大经营规模,对于个人和国家都会有好处,不过会有专人来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
说到这里,刘部长停顿了一会儿,给娄半城消化理解的时间。娄半城听了之后,基本明白了意思。合并后轧钢厂将成为国企的一部分,并扩大生产,而他只是一名股东,不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然而,尽管如此,刘部长所说的“这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使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你不必过分担忧,整个进程会渐进而行,不会骤然发生。具体操作由钱司长主导,若有问题,大家到时候可以充分沟通和讨论。”
几人的谈话又持续了一阵儿,试探着底线。注意到娄半城似乎心不在焉的样子,这场午宴草草地收尾,约定一周后再派遣工作小组进驻,进行财产清算工作。目送客人离去,娄半城独自伫立在轧钢厂门口,注视着红星轧钢厂的大字良久,好像沉浸在曾经辉煌的记忆中,迟迟不愿离开。
一星期后,国家冶金部的工作组抵达了娄半城,并未遭遇任何刁难,立即着手协调各方资源开展工作。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轧钢厂的资产清算便已完成,进入谈判最后阶段。由于娄半城自愿放弃各种权利和利益,谈判进程得以大大加快。
经多方协商,决定由国家投资将轧钢厂扩建至五千人规模,其中国家持股39.5%,而娄半城则持股60.5%。尽管工厂由国家派遣管理团队接管,娄半城仍担任私方经理职务。
展现非凡气度,娄半城表示再捐献11.5%股权给国家,仅保留49%,以示完全放手和支持。这一举措引起高度赞扬并上报 ** 。上级决定设立娄半城作为典型爱国商人的标杆,并授予其“爱国商人”荣誉头衔。
随后不久,国家派人正式接管轧钢厂,而娄半城安排自已的人员陆续撤离,腾出空间与位置给予新管理层。经过大约半年的努力,轧钢厂成功合营,成为首批国家经营企业之一。
合作完成之后,受益者不仅是国家和社会,还有职工们如孙大江夫妇。妻子林文翠因其高学历及特殊人才紧缺问题迅速升迁;孙大江也从电工组组长晋升至电控车间负责人并且获得一个珍贵的职位分配权。晚上回到家,他就此议题询问妻子看法,希望可以好好考虑这名额该交给谁最适宜。
孙正国急忙问父亲是否可以给他,“爸妈,这宝贵的名额能否给我呢?”他急切地询问。“你误会了,这个机会太好了!而且你也快要上高中毕业,到时候工作应该会更好找,所以不用那么着急要它吧。”
此言引来了孙大江的好奇,“原来不是你要用呀!”儿子笑着回答说是在代别人说话,想要把这个宝贵的职位留给刚刚中专毕业但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表哥林纪国,这让夫妻二人都非常高兴。
(http://qutxt.com/book/A2H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