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挂饵之际,
李怀山便试着用系统中的蚯蚓代替普通品种,
成效显著,没过多久就有成果出现。
相比现代的那些碳素纤维制钓竿,闫埠贵手中的渔竿仅是一支普通的粗壮竹竿,
然而质量相当扎实。
而且考虑到其耐久性,
所配备的钓鱼线亦较为坚韧,
恰好适逢此时发挥作用。
李怀山感受到手中牵引的力量表明,鱼儿的分量至少得有三五斤,活力充沛,但凭借手中的工具和自已的技巧,他并不担心线会断裂。
于是在这一刻,
他握紧竹制鱼竿,与那藏匿于波涛之下力大无穷的猎物开始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一时间水面波光粼粼,涟漪四起;
周围的群众闻讯纷纷围拢而来。
... ...
而在红星钢铁厂后勤部门采购科,
当天依旧如同往常那样,办公室内寥寥无几,众人各司其职,只有当手头事务告一段落时方会返回休息区。
办公室里除了陈忠以及钱多来两位男士之外,还有一位扎着麻花辫,年约三十余岁,名叫孙莲花的女士,同为钢铁厂的一名职员。
她的出身背景颇为特殊:
娘家乃是计委成员之一;其夫先前为警察,
在执行逮捕行动时不幸英勇献身,留给她及一个男孩孤儿寡母般的生活状况。
踏入办公室后的清晨,
放下随身背包,倒了口热水解渴之后,孙女士禁不住叹息说:
“这次能够搞定这些食用油和粮食真是太不易了。”
“眼看着这些基础物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下次再想按时供应可就不容易了…”
“我弟弟那边居然要买十公斤的黄瓜。”
“而且还指明必须是最上等的品质。”
“老陈、老钱。”
“您们那儿是否有办法搞定这事?”
孙莲花在工厂中主要是担任食品油采购的任务,而这个职位也得益于她在家庭中的社会关系网。
她弟弟同样从事采购工作,但与钢铁厂不同的是,他所在的单位专门为国家级宴会供应食材,所以需要的材料标准极高,例如在这初春季节寻找优质黄瓜,实属不易之任务。
对于她的要求,陈忠和钱多来都表明了他们无法提供协助。
“如果给予我们更多时间或许可以试试。”陈忠说道,“但从南部进货不仅耗时长,到达目的地后保持原有质量也是一个挑战。”
尽管如此,随后钱多来提议说:“要不然,你可以试着向刚刚加入公司的李怀山打听一下。”他还补充:“前几天送来的优质小麦看似是从南边过来的,说不定他会有一些途径了解相关资讯。”
对此建议,陈忠仅投去了短暂的一瞥并未发表意见。
孙莲花心中有些好奇地问起有关这位新人的事情:“听说那位刚到公司的小哥挺帅的?最近我一直忙着,还没机会见过面。
真那么帅?”钱多来看了孙女士一眼笑道:“那小伙子确实挺帅气的,不过今年刚过二十周岁,跟您相比还是有点儿差距。”作为一位年过三旬的寡妇,孙莲花早已看淡了这些轻松的调侃。
她随意回答:“行吧,”并考虑着等这位新人来到时再向其求助看看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不过,在座的几个人都清楚,这件事实在太过紧急,对于新同事来说可能过于勉强。
与此同时,
在另一地点——市内的一处公园里,李怀山正在专注于垂钓,周围的一些路人已经开始围观,并给予各种钓技上的指导,如提醒他要稳住节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断线。
最终,在场的观察者目睹了一场惊人的捕获,当那条近半米长、体重超过两公斤的鲫鱼被李怀山平稳且技巧性地拉上岸时,人群中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尤其是旁边的其他钓鱼爱好者感到极为羡慕,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一旁的观众中有位名叫闫埠贵的老友,此时更是眼中充满渴望,这条肥美的鲤鱼若是分享给他,至少能解几次口腹之欲。
可就在前不久他拒绝了接受李怀山提供的任何渔获。
此刻的闫埠贵懊悔不已,为之前的决定深深自责。
随着大鱼成功放入水桶,不久之后四周观众也纷纷散去,留下了几位依旧心神未定的钓鱼爱好者。
一条超过一公斤的鱼确实不常见,但并非绝无仅有,这位年轻钓友的表现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对钓鱼尚不够熟练。
对于李怀山来说,这一切让他内心平静。
他再次从闫埠贵的小盒中取出一条蚯蚓。
然而,在准备穿钩时,他却偷偷替换成了系统空间中更为高效的饵料——这一幕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紧随其后的情节发展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借助特殊来源鱼饵的优势,鱼上钩的效率极高。
李怀山每次都将钓线投向远处,因为河道 不仅水深鱼多,而且大多是较大的个体,钓鱼速度飞快。
周围的纳西族群众几乎难以置信。
不一会儿,李怀山的身边已经摆满了约三四公斤重的大鱼,种类包括鲤鱼、草鱼和黑鲢等。
似乎他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采购大量新鲜鱼类。
不久,关于有一位‘钓神’在此的传闻迅速扩散开来,人们惊讶于短短时间内他竟钓到了上百公斤的战利品,这简直前所未有。
这时,一旁的闫埠贵感到异常痛苦,连气都喘不过来。
越来越多的好奇者聚集周围,如果李怀山看起来不像那么难以对付的话,可能有人早就打算抢鱼了。
不过,还是有胆大的小伙子尝试了一次,抱起一条大鱼试图逃跑,结果被李怀山一个箭步赶上,轻而易举将其击倒在地,半天都无法起身。
这之后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但地上过多的鱼吸引了另一个商人的注意,他提出愿意全部购买李怀山钓到的所有鱼,并询问价格。
考虑到李怀山自身的商人身份以及计划使用这些鱼的意图,他拒绝了这笔交易,并拜托闫埠贵帮忙寻找一辆可以运载鱼的三轮车。
待车辆找到并到场后,李怀山归还鱼竿,并且将钓得的鱼装上了车。
闫埠贵得知李怀山的打算后,还建议骑行者额外带两个大桶以确保鱼儿存活。
利用当前较凉爽的天气优势,这些装满水的大桶完美保护了这批捕获。
最后,李怀山挑选了一条约一公斤重的鱼赠予闫埠贵,并说道:“闫老师,这条送给您了。” 闫埠贵显得颇为尴尬,连声称不敢当,毕竟之前他还拒绝接受李怀山的帮助。
但李怀山表示这是感谢对方提供的幸运之物(指钓鱼竿),随后独自一人驾车朝钢厂的方向前进。
接近午时,当李怀山将鱼送达仓库时,那里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体型健硕、活力十足的鱼表示十分惊喜,场面一度非常热闹。
如今,四周尽是的气息。
不仅水库中,就连主要的河流里,
可供捕捉的鱼数量已大幅减少。
因此,当李怀山突然送上十数条生猛的新鲜鱼类,最大的一条甚至超过了十公斤,实在是令人惊奇。
而稍远处,
孙莲花正在监督货物卸载的工作。
作为工厂物资采购的主要负责人,她管理着大量油粮的进货,
每当货物送到便要确保其顺利入库。
正当她忙于手头事务之时,
忽然注意到了一阵动静。
好奇之下走过去查看,竟发现一名年轻男子提了一袋子的鱼。
通过身边人的讨论,她得知这名青年正是新任采购专员——李怀山。
听闻他的言辞后,
了解这些都是他自已亲自垂钓所得。
然而对于来源无论购自或是自钓,企业内部对此并不过多关心,
只重视是否遵循定价原则完成交易。
秤量过程中小伙子的收获引来了同事们的赞叹声不断:
“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活力十足的鱼!”
“赶紧测量完毕放入蓄水池吧,养几天后再做为佳肴招待宾客正合适。”
“李怀山同志真是太了不起了!”
“实在没有想到他居然有着如此精湛的钓鱼技巧。”
还有人询问李怀山具体是在哪个水域钓上这些宝物的,
显然也想要去那里试试手气。
这一幕更是引起了上级领导李卫民的关注。
当他了解到这一切的来源是李怀山时,不由得感到自豪。
心中暗暗思量,邀请李怀山加入团队确实是明智之举。
这批渔获中最显眼的一条重达十公斤以上的大型鳙鱼,即使在李卫民见过的各种水中生物中也属难得之大。
回溯往昔,水库附近还常常能够钓到三十余斤的巨大鱼类。
但是近几年,大型鱼类几乎消失了。
而现在这只硕大的鱼头,将为即将到来的重要接待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特别考虑到那位即将莅临的企业首长酷爱品尝鱼类菜肴,
李怀山的这一贡献简直恰逢其时。
最终所有鱼经过精准称重,
除保留几尾较小约两三斤重的鲤鱼自享之外,其余均交付给仓库。
总计超过百斤的渔获换算成现金价值近五十六元。
初来乍到便意识到,此处的生活方式相比过去确实更为富足快捷。
身边的人望向李怀山的眼神满含敬佩之情。
因为这是完全零成本的获利,
对于那些辛苦赚取工资的同事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
但同时李怀山清楚地认识到,
自已不应过度展示这类技能与好运,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与质疑。
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
李怀山从小仓库借来一只小桶,轻轻提起几条预留的小鱼,
缓缓走向办公区。
一位约莫二十多岁的女性员工上前攀谈:
“您好,您一定是李怀山先生吧?”
“我叫孙莲花,在同一个采购部门工作。”
“不知师傅陈忠先前是否曾提及过我?”
“您真厉害!”
“除了渠道广,谁想到还能拥有如此出色的钓鱼技术。”
“短短半天内便能钓出这么多鱼,确实令人钦佩。”
若换成他人提及这样的事,
孙莲花断然不信,一个早晨便能钓上近百斤的鱼,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但那青年却说得一清二楚,
钓鱼的位置也详细道出,
显然不可能是在编造谎言。
撒谎也要有个较高的理由才是,
否则稍微打探一番,谎话便会原形毕露。
望着这位自来熟的女性,
李怀山笑道:
“自然听说过大名了,孙大姐与吴姐二位是我们钢铁厂的佼佼者,人称‘双姝’。”
俊美的确是一种资本,
倘若是相貌 或是油腔滑调之辈,
在孙莲花面前如此说话,
她必定反感不已。
而此刻,面对李怀山的这般夸赞,孙莲花笑意盎然,眼眉皆是喜悦:
“小弟弟说话真让人舒心。”
“这么会说话,有心上人了没?若没有,姐姐替你牵线搭桥,保证条件优越。”
真是个喜欢做媒的人啊,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自已是一个优质男生,否则谁会这般热情呢。
此时他们已返回了采购部门的办公室,
陈忠仍在,
李怀山对孙莲花说:
“感谢大姐的好意,不过我已有了心仪之人。”
随即,他指着一条鱼说道:
“瞧见没?这条就是为晚上准备的礼物。”
在一旁的陈忠接口说道:
“孙莲花同志似乎也想为我们的怀山同志介绍女友,与吴敏倒是心有灵犀。”
“不过,这次迟了一步,”
“怀山已经有了伴侣。”
听了此言,孙莲花也不觉得失望,微笑着回应:
“这样也好,既然如此便作罢吧。”
“不过,这么出色的小伙子,哪家不想要啊。”
“对了,怀山,”
“你是否有门路弄些黄瓜来?”
孙莲花想到黄瓜的事情,不经意地询问了李怀山,原本并没有多少期待。
谁料李怀山竟然回应道:
“黄瓜吗?”
“有的。”
“要现在送来,还是明早?”
“只是好奇,我们厂居然在这样的季节,也需要黄瓜?”陈忠一边看报,一边说道。
听罢此言,
陈忠笑了,随即向李怀山解释:“并不是为了我们厂。”
“以我们厂的情况,确实轮不到使用那么高的规格。”
“是你姐姐那边需要,她是负责采购的,不过是在国家宴会上提供食物的特殊机构。”
“你可以弄到黄瓜吗?明天就需要。”
既然提到李怀山,陈忠觉得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谨慎行事。
并且,他指出,国宴的菜品都是提前准备的。
若真缺了黄瓜,对方自会有备用计划。
但是,如果对方因此对李怀山有了期待,而最后他没能完成任务,那就有失信用了。
对此,李怀山轻松答道:
“完全没问题。”
“不就是十斤黄瓜吗。”
“前几次配送的物品中,还真有过黄瓜和西红柿,质量上也相当不错。”
“如果你们不放心,我可以下午就先给你们拿过来。”
然而孙莲花表示并不急于此刻,
“不必这么急。”
“明早就够了。”
“实在找不到其他途径,他们也只能更换菜单。”
“再怎么困难也不至于解决不了。”
“尽力就好。”
可见,孙莲花是一个直率爽快的人。
李怀山也笑了。
他们不再围绕这个话题深究,
而是各自从桶中挑出了两条鱼,送给陈忠和孙莲花每人一条,并说道:
“师傅,孙姐。”
“这是我清晨垂钓得来的。”
“较大的已经送去工厂,剩下这些小一些的就留下了。”
“希望你们能带回一条品鉴,反正它们都是我个人的努力成果,无需花任何费用。”他还补充,
“至于吴姐他们,”
“那就只好羡慕一下他们没有这种机会了。”
实际上,李怀山对此并未过于在意,
即使这些鱼稍小,但也至少都有两斤。
面对这样的礼物,陈忠和孙莲花最初婉拒了,虽然明白这些都是来自自然的馈赠,
但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好肉!
尽管他们也从事物资采购工作,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无法随便吃到这些。
而且,在这种物资稀缺的情况下,将之送出,可能还能帮忙争取一份工作,所以说,这是非比寻常的人情。
但李怀山却不介意,他直接将鱼放到了桌面上,“你们怎么还这么客气。”
在看到李怀山真心诚意且不把此事当作负担的样子后,
两人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份好意,但他们心里清楚记下了这个人情。
作为师傅的陈忠感到理所当然,
孙莲花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怀山,”
“你的行为真是大方。”
“如果你以后需要米或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可以找我说一声。
数量不多,但几百斤的米还是可以用来救急的。”
听到这里,李怀山连忙对孙莲花表达感谢,心想这才是真豪情啊!
然而,他也听说孙莲花了解到,刚入厂时,李怀山便带来了数百斤的小麦。
基于这样的了解,
李怀山似乎不缺乏此类物资。
但是这样的姿态还是有必要展示一番的。
之后,双方又交谈了几句。
李怀山站起身前往食堂用餐。
这几日身处工厂中,这还是首次在这里用餐。
他在食堂内取了餐盘,加入了排队的人群。
恰巧的是,他恰好站在了贾东旭的身后不远处。
就在李怀山刚刚找到位置站定之际,许大茂也来到了食堂,一见到李怀山便急忙靠近,显得十分兴奋。
他注意到达李怀山身边的几位大姑娘和 都在悄悄注视着这位年轻人,心中不禁暗自得意,装作与李怀山熟识般上前说道:“怀山,你怎么今天才想起来来食堂用餐呀?我听说你钓了一百多斤的鱼,这事儿可真不假?”
对此,李怀山只是淡淡回应:“假的。”
(http://qutxt.com/book/ARF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