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们就试试看,是否真如老李说得那么好。”众人一边说,心里其实也在嘀咕:这个老李是不是在吹牛?凭什么挑中他来试吃?
后厨此刻一片忙碌景象,马上要到饭点了,客人逐渐增多。今天生意特别好,不只是何雨柱,连田师傅也忙得不可开交。
刚做好一道九转大肠,就有服务员进进出出端上菜肴。何雨柱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想休息一会儿,因为这一个多小时他已经累得够呛。
“这生意未免太好了吧,老板该考虑给我们涨工资了。”他随口一说,却换来众人的白眼和怒视。大家心底都在暗暗咒骂他不知天高地厚,毕竟这一切忙碌还得归功于他出色的厨艺突然爆发,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正想歇会儿,服务员又跑回来说:“何师傅,客人要见您。”
“找 ** 什么,是菜有哪里不合心意吗?”何雨柱一脸不解。他一向不重视这种个人互动,觉得自已不过是一个在酒楼工作的大厨。
田师傅抬头问道:“是谁要见你呢?”服务员回答道:“是包厢里的顾客,也是咱们东家的朋友。”
田国富听了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提醒道:“你去看看,尽量让对方满意一点吧,毕竟是客人。”他知道,即便丰泽园口味不错,总会有些爱挑剔的顾客,无论厨艺如何优秀。
何雨柱点了点头应下:“好的,师傅。”虽然满心疑惑,但客人要求不能置之不理,尤其是这样的场合。
整了整衣服,走向前厅时,他心里暗自揣测,这位主动提出见自已的顾客大概率不是普通的食客。
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预定的包间,轻轻推开门后,看到的是一群围着桌子聊天的男人。其中一位正是之前提及的老李,脸上带着一丝微笑望着自已。更令人意外的是另一个熟悉的面孔——他的出现令何雨柱忍不住瞳孔收缩,暗自吃惊:他怎么在这里?
“何师傅,久闻大名!我姓李,今天特请您过来,就想当面感谢您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手艺。”
“没想到何师傅如此年轻就已经有这般高超厨艺,实属难得。”
李老板站起来,略带惊讶地看着何雨柱的年纪。
一般顶级大厨都年长一些,经验丰富尤以火候掌控更为出色。相比之下,手艺稍逊一筹的人,在同样的调味品下做出来的效果就差远了。
现在看到何雨柱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李老板更加钦佩。
听见对方赞扬,何雨柱明白顾客不是来挑剔而是真心赞誉。他轻轻点头答谢:
“李先生过奖了,能够得到您的肯定是我这份荣耀,不知道有什么具体指教?至于年龄的事情,就不便多提了。嘴上 ** ,办事不牢。别人要是知道我才十几岁学徒,或许还不会信任我的厨艺呢。”
“谈不上指教,只是听闻何师傅厨艺超群,我和这几位朋友也是美食爱好者,特来请教。”
“说起来还真巧。先前东家请您试菜那天,我也在场,并点了九转大肠那道菜。”
“原来那次也在!多亏那天您赏识才让我有机会上灶。”
想到那天如果不是为了宴请李老板,东家不一定天天会光顾丰泽园,更不用提给他机会了。
接着何雨柱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所谓交流不过是询问些菜肴故事或技巧,对于这类需求他已经熟稔于心。
何雨柱微笑着说:“挑选好的食材乃是每道菜的根本,接下来才是技艺烹饪方能成就一道精品。各位如果对哪种菜品或者哪部分感兴趣,尽可提出来吧?”
众客纷纷发言讨论,从选材到技艺无话不谈,气氛活跃。而何雨柱解答时专业且有趣味性的话语让大家频频赞同和赞许。
简单地说就是将每道菜拔高一点描述并加入相关典故等,作为资深厨者何雨柱自然不在话下。
“果真如传闻所说,何师傅的确名副其实,今日得以见面真是与众不同。” 李老板由衷赞叹,他作为一个懂吃之人听过多位厨师介绍菜品,都觉得何雨柱说得最好不过。
“大家相互切磋交流而已。” 何雨柱谦虚回答。
此时李老板转向李怀德说道:
“老弟你觉得怎么样,没骗你吧。你厂里的那个食堂怎能与这位比?” 何雨柱扫了李怀德一眼依旧不动声色地微笑应酬。
事实上他在进门瞬间已经认出了眼前的李怀德看上去要更年轻且换了一副着装打扮,但是故意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改写完毕。
李怀德笑着点头。
“对,对,大哥你赢了,行了吧。”
他还能怎样回应呢?
毕竟这里可是丰泽园,不同于工厂。一个生产钢铁,另一个专攻美食,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
开始时他还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未料到老哥居然如此认真地要分出个高低。
“嗨,怎么是赢了就行,我们讲究的是真实和质量。大家既然都品尝过,觉得何师傅的手艺如何?”
李老板并不是刻意刁难,而是生性好客,乐于分享美食,他从别人的认可中获得满足,这也是美食爱好者共有的特质。
“那还用说,无可挑剔。”
“比许多餐馆都要好得多。”
“以他现在的手艺和年纪来说,称其为天才也一点都不过分。”
“在任何一个酒楼,这等厨艺都是最受欢迎的。”
大伙七嘴八舌地称赞着,真心地说的确十分出众。毕竟厂里的小厨房怎能与这儿媲美?
有如此本事的厨师又岂会甘愿待在工厂里赚那份微薄工资?酒楼大厨们的高收入又是多么。有这样的手艺,谁都想多赚一些,除非脑子出了问题才会跑去厂里当领导的大厨。
何雨柱谦虚地拱手道,他们太夸赞了。
四九城里好手如云,譬如海子周围的那些厨师们。
外面的世界还有更多优秀的人,他也明白自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敬过一杯酒之后,何雨柱准备告别。
“何师傅,请稍等。”
他刚走几步,身后就传来声音,转身看去——不是李怀德又能是谁?
这时跑出来想必是为了讨论厨艺。
他故作不认识地微笑问道:“这位客人有什么需要吗?”
李怀德掏出一大包烟,递给何雨柱一根。
何雨柱接过却并没有 ** 。
“何师傅,不要见外啊,我就是想找您聊聊。”
李怀德点起自已的那一根烟,深吸一口,眼神带着些许诚意。
“聊也可以,说来听听吧。”
何雨柱将他领进一间空置的小厢房。
“何师傅,您接外部订单吗?”李怀德的问题让他略微一惊,心知这不仅是简单的询问。
“可以接,要看时间安排。除非店中有足够人手或者我休息才行。”
何雨柱现在在丰泽园也算有点名气,不能随便离席。如果因缺他一人而闹得不欢而散,为了区区几百元去揽额外工作实在不值得。
“我理解,像您这样的名厨肯定特别忙碌。”李怀德点了点头。
正是因为厨艺卓著,李怀德才找到使用机会。后勤工作经常会涉及接待其他单位的兄弟们。很多事情,只有坐下来好好吃饭才能顺利沟通——拿材料、采购货物之类的事更需如此。
但是轧钢厂作为国企,饭馆开销预算有限,总是出去宴请也不太妥当。若被有人借此举报,也是麻烦事儿。
### 重写版本
如果不选择外出就餐,那么工厂内部的宴请就显得十分局限,而饭菜的质量又不能含糊。这使局面变得更加棘手。
工厂食堂的小灶厨师,虽说手艺比一般人强一些,但称不上有多高超或美味。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酒桌文化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单纯是李怀德想要吃好的借口。他原本有心在外面雇个好厨子,只是那些手艺精湛的大厨基本都是饭店主厨,抽不开身。
眼下,这个时期的环境不同于日后——既没有用工票制度,也未实行公私合营,因此真正有水平的厨师都在外面的大酒店赚大钱。没想到今天在丰泽园遇到何雨柱,这位二厨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令李怀德心动不已。
何雨柱的厨艺正是李怀德目前急需的人才,能为工厂的饭局增光添彩,甚至可能为将来与各方的合作带来正面影响。若能请到何雨柱这样一位出色的厨师加盟,厂里的饭局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李怀德脑海中思绪万千,但他外表仍保持冷静。
“说起来,我还未自我介绍。我是李怀德,负责轧钢厂的后勤及餐饮接待工作。”
“您也知道,厂里后厨通常以大批菜肴为主,厨师们的厨艺无法与何师傅这样的名厨相比。”
“有时我也需要招待兄弟单位的客人,所以特别希望能请何师傅帮忙,偶尔来一次工厂做饭。只要客人们满意,报酬绝对不会少您的。”李怀德的想法很简单:遇到重要的场合时,让何雨柱来露两手;其他时间,则无需过多打扰这位名厨。
至于之后如何留住何雨柱在工厂长期任职,那也是后话。先熟悉一下对方,多攀些交情总是不错的。
(http://qutxt.com/book/AU8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