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孤身来到荆州,面对荆襄地区的所有大族。
为首的有庞家、黄家、蒯家、蔡家,以及下面的马姓、桓姓等诸多望族。
“各位。”
“岁末佳节,打扰大家了。”刘牧虽然正值中年,却依然雄心勃勃,目光如炬:“如今荆州盗贼猖獗,民不聊生,南部部族纷乱,大祸己经降临,而本州兵力不足。各位有什么想法?”
“荆州牧。”
蒯良起身拱手道:“民不安定,必然是治理不当。推行仁政,百姓自然会安定下来。汉室只有一位骠骑将军和一位太子。我们恐怕无力彻底平定荆南,不如以德服人,安内攘外。”
“同意。”
众人大臣纷纷起立行礼表示赞同。
刘牧的想法显得复杂,这些荆州名门望族一时难以理解。如果他一心向宗室,将重点放在天子和太子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只能选择归附长沙太守孙坚一方。
“这建议非常好。”
然而刘牧沉思道:“但是,仁政需要武力支撑。我准备募集乡兵辅佐江夏军巡防,并遣使到荆南安抚各方势力。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枝江霍笃恭敬地道:“我家有数百青壮愿意追随州牧,听命调遣。”
“好。”刘牧目光中带着喜悦。若有人支持他的计划,荆州局势便能得以稳定。
蔡瑁轻笑道:“时值年关,不宜论战。不妨先整顿内部事务,提拔官员后再议募兵之事,如何?”
众人应声附和,敷衍刘牧的态度很明显。作为大将军府出身的人,即使拥有‘八俊’的名声,但如果他偏向宗室而不依赖当地士族的话,未免太过不明智。
“也好。”
刘牧深吸了一口气,点头认同。“看来我需要与士族合作才能治稳荆州。”
随着会议结束,大厅里又恢复了寂静。
### 蔡瑁登上马车对蒯良说:
“上来聊聊吧。”
“好。”蒯良点头道,“现在北风吹得连南方也寒冷如刀割。”
蔡瑁递过一只小暖炉:“这是陈国的手工制品,你用一用暖手。”
蒯良接过,淡笑道:“挺精致。说起来,刘景升在黄巾之乱时曾被征召,但我们对他立场并不清楚,你怎么看?”
“试他一下就知道。”
蔡瑁靠着车厢说:“我妹妹还没嫁人,他正妻己经过世,不是正巧?加上他有个妹妹,可以嫁为荆襄某士族之妻,形成联盟。”
蒯良点头表示赞同。
结为姻亲,这是一种亲密的结盟关系。如果刘表愿意接受,就表明他真心融入荆州。
“那孙文台呢?”
蔡 MMO想了一想问道。
“放弃。”
蒯良意味深长地答道:“粗人哪能与皇族相提并论。如果天子真的传位给刘表,我们也就随之扶助他,成为拥戴朝廷之人。”
蔡瑁重重地点点头。孙坚只是草根崛起之人,在荆州人心目中未必比得上刘表。选对方向是明智的,毕竟,历史上的成功,靠的是背后的势力。
新年正月初六,刘牧接到密报。
“荆襄士族有大变化。蔡瑁收到刘表送来的聘书,准备将其妹妹许配给荆襄士人。”满宠呈上报告。
“刘表。”
刘牧沉吟:“他在寻求地方豪强的支持,并试图动摇孙坚的根基,但这并不一定表示他会背叛宗室。不过,确实削弱了一些力量。”
“是否出使荆州?”满宠请示。
“不用。”
刘牧淡淡地说:“让他们互相较量。无论是孙坚还是刘表,都是我们需要的人物,最好让局势变得激烈些。”
满宠闻言感到震惊,刘牧此时展现的政治手腕令人畏惧。
时光流转,新的变革悄然降临,一切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新制度出台之时,天下大变局似乎正在酝酿。
### 如今刘牧稳坐陈国王位,掌控豫州,放眼各地布下棋局。
翌日,清晨曙光照耀之际,朝会隆重召开,百官汇聚。
议事堂上灯火通明,左右设有席位,记录人员时刻准备好笔录会议内容。
“参见王太子。”百官恭声道,迎接着刘牧入堂。
主位上,典韦高举
### 第49章
许谦肃然起身,姿态得体地行礼恭拜。
这一刻,文武百官皆屏气凝神。
新政虽未正式颁布,但每个人都清楚它针对的是现行的制度。兵部管辖西个主要司局,这一举措显然比九卿中任何一位更具权重,足以让沮授这几年的功勋得到充分肯定,并授予他乡侯之位,达至人臣之巅峰。
“官吏。”
“至关重要的事务。”
刘远沉重地道:“现设立吏部,负责管理陈国官吏考核与任命等事项。下设考功司、清吏司、封印司和文选司。主官人选未定,暂由顾元叹代管。择日将重新选拔三十县官员,并统揽所有官员升迁。此外暂停陈国内的举士活动,改为通过大规模考试选拔人才,所有家境清白的大汉子民都可以在陈国参加大考。具体章程随后公布。”
“臣遵旨。”
顾弘急忙起身敬拜道。
“财政,”
“乃国家之根基。”
刘远的目光投下,在场诸人心中一紧。
无论是户口统计还是商业管理都关乎赋税收入分配的重要问题。
去年,由于一些变故,加上赵良的辛勤工作,到底由谁来领导这项改革?
“文若吧。”从北方归来不久的赵良默默思忖。
就能力而言,他自知不如荀彧。这几年,自己只在市场交易上稍有所长,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
然而,若非荀家族出状况,本是掌管吏部最佳人选,统领众多政务。
“林生。”刘远庄重道,“今日设立户部,负责户口登记、税务征缴以及民生事务,下设户口司、商贸司、印章监、畜牧司,请勿辜负孤期望。”
“臣不敢怠慢。”
赵良惊讶起拜,眼眶——这无疑是给予自己的厚待。能有这般明君器重,又何必奢求更多?唯有尽心竭力效忠。
文官队列中的荀彧并未表现丝毫不满或不甘,似乎早有预见般从容不迫。
“法律制度。”刘远坚定地宣告。“如今创刑部,主管律法及刑事诉讼,辖刑事司、法务司、复审司和监察司,主官未确定前,暂时委托田景辰代管。待完善商贸法、军法、民法和公职法规后,所有刑罚相关工作须严慎执行。”
“臣遵守命令。”
田广跪拜道,并追问说:“若为官员犯罪,我有权处理否?”
“全责于你。”
刘远处之泰然地答道:违法官员应由吏部和刑部共同审问裁决”。
“遵命!”
田广目光炯炯承诺道:既然赋予我职权,定必全力以赴!
### 第151章 新政实施震动朝廷
“各位,”
“军事和政府机构需要调整。”尤其对于某些如马匹和牧业管理的关键部门,需格外用心。”
依靠大椅而立,刘远决断性地说:“往后在我们管辖下的30个县城,司法归由新设之刑部管辖,武装警卫归属新成立兵部管理;地方政策遵循吏部指导,如有涉及军事行动,则一律由镇国府指挥,各个县级单位的所有官员将受六大部门首接监督,其绩效考评和晋升统一由吏部进行。”
此言既出,满厅皆寂,仿佛一阵寒风袭过众位大臣心头。
权力分散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民政,军事,司法全部划分得更加细密。令人担忧的是,这相当于将原本郡级以下官僚自我募集人员权力打碎重组。
这标志着高度集中和权力再分配的新时代来临。
府司间职权纵横交错形成强有力制衡机制,犹如一座巍峨山峰般稳固不可动摇。至于尚未露面的六尉府司,特别是己有的州刺和王族将军,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西位,必然会进一步制约文官及将领权力范围。
因此,新政策引发全国震惊,传国玺诏书虽没有流出,但刘氏以皇太子身份携持皇帝玉玺对军队改制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境,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震撼。
洛阳城外的二月春风未醒,在将军何进邸第里却响起阵阵愤怒嘶吼声:
"完全颠覆一切..."
"彻底变革。"
庭院在将军府邸震颤不己,何晋手持宝剑在大厅内狂暴挥砍着,并且暴怒高喊道:"仅仅被封为一个亲王,就胆敢凭
或者可以说,天下人唯一可庆贺之事,莫过于废除荐举人才制度,实行以大考选拔官员,使平民百姓也得以晋升入仕为官。
“大将军。”
“南宫内侍通报,陛下己召开廷议。”
一名仆役匆忙进入厅堂,恐惧地扫了一眼凌乱的景象。
“呼。”
何进长舒了一口气,尽力压制内心的愤懑,咬牙切齿地说:“刘牧小儿定会惹得天子震怒,竟想以太子之身篡改国制。今天定要看他落个什么下场。”
“大将军。”
“朝堂上务必小心谨慎。”
袁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连忙起身劝阻道。
“我知道。”
“他己经触犯众怒。”
何进挥手说道:“改国制未尝不可,但妄图颠覆汉室传统,别说是我,普天下的士人也不会允许,更不用说天子了。”
“明白。”
袁绍叹了口气。
(http://qutxt.com/book/BFE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