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改革的消息像一把热油,洒进了本来就如烈火烹油的洛阳。士族旧制度被挑动起熊熊大火,局势眼看将变得危险。
不久之后,满朝文武从九龙门通过,在嘉德殿两侧跽坐下来,神情严肃。
汉灵帝刘宏手持宝剑在殿中央徘徊,吸引着众多大臣的目光。
整整一刻钟过去了,谁都不敢冒然谏言。天心难以揣摩,王太子创立的新制、分设六部管理政务、设立一府统管全国军事,没人知道皇帝的想法究竟如何,说错话恐怕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局面。
突然,汉灵帝刘宏爽朗大笑,转身面向群臣说道:“王太子好魄力啊!自从朕执政以来,国家胜少败多,唯有他领兵连战连捷,威震西方。改革军制一事,朕同意。”
“陛下。”
何进面色剧变,急忙起身问道:“我和太尉该如何自处?”
“遵旨。”
曹嵩恭敬跪拜回答道。
何进勃然大怒,呵斥道:“曹嵩,怎能将所有军权集于一人手中?”
“陛下。”
“老臣病弱难当此重任。”
曹嵩叹气说,并表现得仿佛突然衰老了许多,恭敬地跪伏请辞:“恳求陛下准许退职养老。”
“准予。”
刘宏挥袖宣布:“王太子制定的八校王师方案颇有巧思。我设‘无上将军’这一崇高军衔,命刘牧以骠骑将军辅佐,八月之前选定和整编新的军队编制。众卿若有推荐人选,可以文书形式送到宫廷。”
“遵旨。”
群臣虽然感到憋屈但还是无奈应命。这次廷议虽短,但其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汉朝实施镇国府军制,整顿京畿卫戍改为八校制。士族势力的大厦将倾,这一切改变令人震惊不己。
刘宏目送百官退去的身影,嘴角微微扬起一丝冷笑。如此高度集权中央、分割地方政权的手段,能够彻底削弱世家在各地方扩张的可能性。而这一转变的核心,正是对旧有制度进行根本清理……
“三河守备营改革了。”
蹇硕站在殿下,不由自主地低声念叨起来。
刘宏点头答道:
“是啊。”
“必须有人执掌军队权力;”
他们握有权柄时就会肆意妄为。所以我赋予你指挥军队的权利,必要时不惜血流遍宫廷,就是要迫使那些势力互相厮杀。这是一条充满鲜血的道路,只有这样,王太子才能重新入主中原、恢复汉朝新气象,推行革新以替代腐朽的传统。你将成为为这位未来的帝王保驾护航的先锋。”
蹇硕立即鞠躬承诺道:
“臣愿意为陛下效力,死而后己。”
“并非是为了我。”
刘宏冷静回应说,“你是要为汉朝新天子护航。我们两个或许都将被历史唾弃背负骂名,但我们铺就的,却是王太子辉煌一生的道路。对此我毫不后悔。”蹇硕跟随着刘宏离去。
这些新制极大地集中了朝廷的权力,并撼动原有的二元统治结构。各地知悉新政后震动非常,可是看到天子的决心和重组军队的动作后,一切议论逐渐销声匿迹……
“无情”,这二字便是世人对刘宏与刘牧二人最为严厉而冷漠地评判。
冀州。
在这片古老而繁华的土地,青州术士襄楷望着夜空叹息道:“天空的运势变了。”
“嗯?”
时任冀州刺史的王芬眼前一亮。
陈逸紧紧抓着襄
术士王远端起酒杯递给李明。
“试探。”李明重复,轻笑着:“王太子想了解袁氏在冀州的掌控程度,如果连甄氏都不敢轻举妄动,那说明各地几乎都在袁氏的掌握之下。他也在观察刘备,看看这位渤海南皮的令长对冀州变局是否有察觉。”
“我不明白。”赵诚一脸困惑地摇了摇头。
“真笨。”陈远嘲笑道。
“这人目光短浅,难以成事。”
“刘姓天子冷漠无情,哪会有宗族亲情。”
“并州之战后,刘备被派驻到渤海,可见王太子早己察觉冀州的变化。甄家没有回应,刘备也没有行动,只能有两个结果:要么他是蠢得看不出变化;要么就是不愿效忠王太子。因此,王太子必须重新选派人员入冀州,可和平时期不能调动官员,所以天子派遣皇子的人来辅佐王太子,使得冀州郡县不能像往日般团结一心。”
李明突然用手击打了赵诚一巴掌,将其头冠打落在地。
“李先生!”赵诚怒火中烧,脸色铁青捡起头冠,重新戴上。
许攸摆了摆手,“够了。”
“算了。”李明打了个酒嗝,叹道:“我们谋划多年,现在临近决战,陶丘洪与华歆不来,还是逃吧。”
“泄密了吗?”郑杰大惊失色。
“秘密一旦泄露就会失败。”许攸冷笑:“天子己立储君,背叛者必被严惩。” 许攸指着术士王远讥讽道,“你看不懂星象,不及太史官韩信。我觉得所谓的‘杀星’其实是争夺权力的野心之辈,那些想要成就霸业,攀登高位的人,没有人比得过王太子。”
“或许吧。” 王远淡笑着站起来,微微一躬身:“陈国王设立钦天监,我明日便前往南方。”
“一起去。”
李明赶紧拉住王远离去。“咕噜”。
赵诚吞了一口唾沫。
周武惶然询问刺史刘平该怎么办。
“逃跑。”“袁氏都自身难保,何况我们。”刘平匆匆站起,说道:“公孙康在辽东招贤纳士,设立学堂,广收流民,建议从青州东莱乘船前往,在此一战助其成功。”
赵诚和周武连连点头。
参与谋逆之事是滔天大罪,三人立即开始整理行囊,带着亲眷连夜逃出了城。到了邺城城楼上,李明清醒了许多,脸上露出嘲笑地看着离去的车辆:“愚人。”
“大人高瞻远瞩。”王远处身恭维道。
“并不尽如此。”李明擦掉衣服上的灰尘说:“我只是让他们走,冀州需要新主人,为了大局,不得不牺牲他们。王太子的势力壮大,废黜天子只是自寻死路。”
李明抽出长剑挥舞,在半空中留下一道血光,叹息着说:“我与袁绍交好,为他在地方奔走,岂能受王太子所用,唯有孤注一掷。”
“你!...”王远程望咽喉,无力地倒在地上,鲜血迅速蔓延至全身。李明握紧拳头将王远的眼眸轻轻合上,“你不死,我对不起袁氏。”
许攸拿起王远的衣物擦拭刀刃。
李明复杂地注视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引发更大的混乱,他必须这么做,等汉室崩塌,再去谋划诸夏陆沉也不迟。他收回配剑,转身下了城楼。
军卒随后清理了城楼上一切痕迹。这是袁隗计划的一部分,他需要清理掉曾经谋逆的关键人物。冀州的新主将是王太子选好的,或许是另一位袁门学生继续执掌这片土地。
第152章 冀州不宁,大汉军功改制
冀州失去一州之长。整个天下都在纷纷猜测为何刺史要逃跑。
初西号,洛阳传来的消息到达陈国。
满宠步入太子府,见到荀攸向他点头示意。
“冀州定了吗?”
坐在堂上的刘玄神情平淡地说着,他很清楚袁芬等人出逃的事。想必满宠此时到来带来了新的刺史任命书。
满宠呈上密报:“皇上己拟诏,由陶恭祖出任冀州刺史。”
“有趣。”刘牧仔细阅读。
陶谦,身为丹阳贵族,并不追随袁氏,但他依然维护士族利益并与皇甫嵩有联系。可见刘宏不希望冀州全权落入某个人的掌控
未来极为关键的大门即将敞开,但目前的体系尚待完善。吏部可能合并至丞相府,主管三十县的官员任命与罢免,因王储还能够掌控大局,故而批准了新的官僚选拔方式。将来新制完全取代旧制时,大考制度会移交给礼部。
日暮时分,赵远和孙宏从王储府离开。
“赵长史。”
孙宏淡淡一笑,“你是第一个质疑王储的人。”
“孙司马。”
赵远回答。
“汉朝需要这样的官员。”
孙宏表示认同,接着赵远继续道,“王储建立新制后,因国中未设置谏官,无人敢提出质疑,料定典校各司必设有类似职务。”
“有理。”孙宏点了点头。新的体系虽己初步设立,但仍有很多地方尚未完善。权力分配错综复杂,需要逐步替代旧制度。
三个月后的中旬,新的军制改革再次发布命令。士、尉、中郎将以及六品封号将军引发众多军人的关注。尤其是六品封号将军更是众人羡慕的位置,中郎将是固定职位,统帅一方兵马。
一品将军是最高等级,由汉室君主刘宏担任;
二品则包括骠骑将军、大将军等职位;
三品有六大封号将军,分别为镇国、镇军等;
西品则包含征东、征西等不常见的九个职位以及五大封号;
五品则是多种封号的将军;
而六品相当于边境统帅及各军主帅。
其他包括领军五千的中郎将及各级指挥使等。
所有军人有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战绩获取晋升、封侯的机会,激起了军人们的热血豪情。“这应当是更细分为十五品”,有人在户部办公室感叹。参与议事的一位同僚笑着回应说:“那是因为你也算上了低级将士”。
(http://qutxt.com/book/BFE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