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 202会议室,下午三点,组织系统协调扩大会正式召开。
主持人是省委组织部部长杜仲成。
到场人员包括组织口中层以上负责人、纪检口列席代表,政法委制度组仅有两人:石川与钟雨薇。
会议议题写得客气:
“关于南洲政法系统干部评议机制运行情况及后续规范化建议”。
实则,是章启阳要在会上发起一场“收权行动”。
章启阳第一个发言,语气温和、逻辑严密:
“制度试点初衷良善,但实践中问题频发,
特别是部分干部因网络评价受阻,出现不稳定情绪。”
“我建议:
干部评议制度应调整为‘群众评分为参考’,
组织系统根据实绩与协调意见作最终定夺。”
会议室里,一些人频频点头。
有副处低声说了一句:“这才是回归正轨。”
轮到钟雨薇,她站起身,没有念稿,只说了一句话:
“我今天不是来参加讨论的,
是来解释一件事:
这个制度——不是你们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她示意工作人员连上投影仪,屏幕出现平台评分模型全景图,
每一条逻辑路径、评分权重、数据来源全部公开显示:
?群众评分权重:70%
?组织推荐评分:20%
?异议质疑影响修正:10%
她继续:
“我们不是‘被动让制度运行’,
我们知道它每一条分是怎么来的,
谁打的,为什么打,分配权重从哪里来,我都可以说出来。”
会场一时静了下来。
有组工干部低声自语:
“我干了十年干部评议,
还真第一次看到有人能讲出每一条评分公式。”
章启阳略显不耐,开口回击:
“技术可以透明,
但政治需要判断。
干部不能全靠分数——这不是考试。”
“特别是核心岗位,不可能交给一套机器去裁定。”
钟雨薇没有看他,径首说:
“你说这不是考试,
可你推荐的人,每一个都提前写好了剧本,
评分从哪来、群众怎么选、谁发声反对,
你们是不是都安排好了?”
她转身看向杜仲成:
“部长,我知道你们担心制度失控,
但你们更应该担心的是——
制度失去信任。”
“你可以批评它分配权重不准,
但不能因为你的人没上,就想把它改成你手里的笔。”
她走上前,把一份资料递给全体参会者,声音不高,却句句穿心:
“这是我今天带来的全部制度源逻辑、评分机制公开说明、近三个月干预日志、所有推荐人轨迹标注。
在座各位,
如果你们说这套制度不透明、不可控、政治上不可靠——
你们可以指出哪一项,
哪一条逻辑,哪一项权重,
你们说不通,我现在拆掉它。”
全场鸦雀无声。
这时,一位纪检口代表缓缓开口:
“我看完技术分析报告,
认为钟副主任所述属实,
本案中我们确实查出少数干部操控评分轨迹,
但——不是制度的问题,
是有人利用制度。”
他顿了顿,加了一句:
“制度不是不能被利用,
但它能被查出来,
说明——它比以前那个靠电话、靠酒桌的制度,
强太多了。”
最后,杜仲成看了在场一圈人,合上文件,说:
“组织系统从不怕透明,
怕的是——
没人能说清楚什么叫制度。”
他看向钟雨薇与石川:
“你们的系统我们会继续观察,
但——评议机制,保留原结构,不调定位。
南洲试点,不撤。”
一句话,定局。
会议散场时,石川长出一口气。
他看着钟雨薇,没说话,只轻声拍了她一下肩。
她没回头,只拿起资料走出门,
阳光正好,她背影稳得像刀子。
(http://qutxt.com/book/IGB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