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迟国的「无偏大道场」笼罩在氤氲紫雾中,三十六根盘龙柱上的「正统道纹」闪着冷光。唐僧勒马驻足,见道场外跪着无数百姓,每人手中捧着标准化的《天道清经》,诵经声整齐划一,却如机械轰鸣,毫无生气。虎力大仙身着金丝道袍,手持「完美法箓」,道袍上的云纹精确对称,竟无一丝飘逸之感。
「圣僧来得正巧,」虎力大仙挥手,紫雾中显化出「完美道统」的幻象:元始天尊端坐在九重天上,脚下众生皆顶礼膜拜,表情空洞如傀儡,「我等奉天道之命,在此推行『无偏大道』,凡有『错轨信仰』者,皆需焚尽旧籍,重塑道心。」
悟空挑眉望去,见道场内的「焚经台」正熊熊燃烧,无数古籍在火中蜷曲成灰,其中有记载妖怪与凡人通婚的《异类志》、记录野狐修行的《歪道经》,甚至有孩童涂鸦的《山鬼画册》。「好个无偏大道,」他金箍棒轻点地面,「分明是想把天下人的脑子,都变成浆糊!」
八戒捏着鼻子后退:「这烟味比高老庄的泔水桶还难闻,猴哥,他们烧的该不会是俺的酿酒笔记吧?」悟空却从灰烬中捡起半页《醉仙谱》,纸上还留着八戒歪扭的字迹:「桂花酿需三蒸三晒,缺一不可——但少一晒也无妨,酒劲更野!」
虎力大仙挥手,紫雾中突然涌出无数「道童傀儡」,每个傀儡都梳着标准的道髻,腰间挂着刻满「清规戒律」的玉简。「我等己用『道心塑模术』净化万民,」鹿力大仙抚掌笑道,「从此再无歪门邪道,天下信仰归一。」
唐僧见状,取出锦襕袈裟,袈裟上的百家布突然发出微光。布上的车迟国补丁显化出三年前的场景:虎力大仙在干旱时,用土法求雨救民,虽浑身泥泞却眼含笑意;鹿力大仙为救孩童,不顾道统禁忌,用妖术压制瘟疫;羊力大仙在街头摆卦摊,免费为百姓解梦,卦摊上挂着歪歪扭扭的「心诚则灵」旗。
「三位仙长可还记得,」唐僧轻抚补丁,「当初修行的初心,不过是为了护一方百姓,为何如今却执迷于『完美道统』?」虎力大仙的指尖突然颤抖,道袍上的「正统云纹」竟显化出当年求雨时被泥土弄脏的道袍纹路。
天道残识化作「先天道君」虚影,脚踏九宫八卦阵降临:「凡夫俗子,岂知大道威严?尔等若归顺天道,便可位列仙班,永享无极大道。」虚影袖中飞出「先天道箓」,上面写着三仙的原轨人生:虎力成为天庭雨师,鹿力掌管瘟疫司,羊力位列钦天监,皆「大公无私」,却无半点烟火气。
「无极大道?」悟空冷笑,金箍棒挑起虎力大仙的法箓,「当年你用泥碗盛雨水救百姓,那泥碗比你这金箓,可珍贵万倍!」法箓遇棒即燃,显化出虎力大仙的「不完美」记忆:求雨失败时的懊恼、被百姓嘲笑「妖道」时的隐忍、与鹿力、羊力偷喝村酒时的畅快。
羊力大仙望着火光,忽然解下腰间玉简,玉简中掉出枚鹅卵石——那是他为百姓解梦时,孩童送的「谢礼」。「我曾用这石头算出孩童走失的方向,」他声音发颤,「那孩子抱着石头说『仙长的卦比神仙准』,可如今...」
鹿力大仙突然挥袖扑灭焚经台的火,袖中掉出本残破的《民间偏方集》,里面夹着他为百姓治病时采的药草标本。「这些偏方,」他轻抚标本上的虫蛀痕迹,「虽不合天道药典,却救过三百零七个百姓的命。」
天道虚影恼羞成怒,紫雾化作万千道剑刺向众人。唐僧挥动锡杖,杖头莲花显化出百家布上的「心痕经」——那是用百姓的祈愿、妖怪的执念、凡人的叹息共同写成的经文。「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圣僧的声音混着紫雾中的焦味,「道亦如此——真正的道,在百姓的烟火里,在众生的选择里。」
虎力大仙望着焚经台的余烬,突然哈哈大笑,道袍上的「正统云纹」寸寸崩裂,露出里面打着补丁的旧道袍,补丁上绣着鹿力的针脚、羊力的墨迹。「俺懂了!」他抓起一把灰烬洒向天道虚影,「道心非玉,何须无垢?当年咱们仨妖怪能救人,靠的从来不是完美法术,而是一颗想救人的心!」
是夜,车迟国的「无偏大道场」燃起篝火。虎力大仙用金箍棒当柴,鹿力大仙往火里添了坛偷藏的村酒,羊力大仙则摆起卦摊,为百姓解「不完美」的梦。「仙长,」有妇人捧着歪斜的陶罐前来,「俺这罐子里的酸梅汤,总熬不出婆婆的味道,可是犯了天道?」羊力接过陶罐,用鹅卵石敲了敲罐口:「天道管不着酸梅汤的酸甜,你婆婆若在,定夸你敢创新。」
悟空倚着盘龙柱打盹,金箍棒在地上划出歪扭的「到此一游」。柱上的「正统道纹」被火光映得通红,却掩不住虎力用指甲刻的「虎力大仙求雨处」——字迹虽浅,却比任何符文都更有温度。
唐僧望着重新热闹起来的道场,袈裟上的车迟国补丁突然发光。青铜镜中,归墟残云又凝成新的幻象,却再也照不进众人眼底。因为此刻,篝火旁的百姓们正分享着各自的「错轨信仰」:有向野花许愿的农妇,有给妖怪塑像的铁匠,有对着流星祷告的孩童。
「圣僧,」虎力大仙递来一碗酸梅汤,汤里飘着几颗烤焦的梅子,「这是俺按那妇人说的法子熬的,酸得咧牙,却比天宫的琼浆好喝!」唐僧接过饮下,酸意过后,竟有一丝回甘,正如这世间的道,从来不是单一的甜,而是酸甜苦辣的杂陈。
星空下,车迟国的百姓们不再诵读标准化的经文,而是哼起各自家乡的民谣,调子跑调却充满生机。虎力、鹿力、羊力盘坐在篝火旁,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新的「道纹」——那是他们与百姓共同创造的、带着烟火气的道。而远处的「无偏大道场」匾额,己被改成「随心道场」,匾额下的盘龙柱上,不知谁用炭笔写了句:「道在屎溺,亦在人心」。
(http://qutxt.com/book/JH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