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你提过想尝试龙井茶香糕。”
陈砚翻开随身携带的牛皮笔记本,某页上密密麻麻记着「雨眠的烘焙心愿清单」,最新一行还画着小星星。
窗外忽然传来汽车鸣笛声。
小满抱着一摞竹篾闯进院子,发梢还沾着晨露:“雨眠姐,快看!云开从镇上老篾匠那儿淘来的宝贝!”
云开跟在后面,献宝似的展开张泛黄的设计图:“姐,正宗六角茶盘编法,据说能保持茶叶原香,老篾匠说这手艺快失传了……”
雨眠突然轻呼一声,指着图纸角落的印章:“这不是爷爷的私章吗?”
西人围着图纸细看,发现边角还有褪色铅笔写的「齐氏茶器录」字样。
陈砚用手机放大扫描,突然指向某个花纹:“这个纹样和叔叔书房里的古茶碾一模一样。”
正说着,宁馨的电话打了进来:“孩子们,快来老宅,你们叔叔翻阁楼找出些有意思的东西……”
老宅的梧桐树下,齐致远面前摊着几个樟木箱。
最上面是套残缺的紫砂茶具,每只杯底都刻着「云岭」。
小满眼尖地发现箱角压着本牛皮日记,扉页题着《茶器图谱·甲寅年》。
“这是你们太爷爷的笔迹。”齐致远难得语气激动,粗粝的指尖抚过纸页上褪色的老茶山剖面图,“当年战乱丢失的上卷居然在阁楼……”
云开突然指着某页惊呼:“这个茶室设计!不就是我们现在两栋房子的布局吗?”
图纸上,两座呈八字形分布的茶舍围着中央庭院,连廊柱的纹样都与现实惊人相似。
雨眠和陈砚对视一眼,同时跑向书房。
当《茶经》第三卷与图谱并排摆放时,夹层里掉出张残破的信笺。
陈砚用镊子小心展开,泛黄的宣纸上写着:「茶脉即血脉,新居当续云雨二字」。
午后阳光斜照进堂屋,宁馨端出个描金漆盒。
掀开红绸那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十二只薄胎瓷杯静静躺在丝绒上,杯身透光可见茶山轮廓,底部「云雨」二字旁多了小小的「砚」「满」刻痕。
“其实去年就准备好了。”宁馨笑着抹眼角,“你爸爸天天偷偷打磨杯托呢。”
齐致远轻咳一声,转身从博古架取下个锦囊。
倒出来的竟是枚古朴的铜钥匙:“茶山北坡的老作坊…该有人继承了。”
暮色渐浓时,两对年轻人沿着青石板路慢慢往回走。
小满忽然拽拽云开衣袖:“你看——”
只见雨砚居和云满阁的灯光透过窗棂,在暮色中恰好拼成个完整的茶盏形状。
远处老宅的二楼窗口,齐致远正把新发现的图谱锁进保险箱。
宁馨从身后为他披上外套时,瞥见抽屉深处躺着套更小巧的茶具,杯底依稀刻着「馨远」二字。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茶山,雨砚居的院子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雨眠蹲在花圃边,指尖轻轻拨开泥土,将几粒种子埋入的土壤中。
陈砚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本《茶植录》,镜片上倒映着晨光。
“雨眠,书上说,这种野菊和茶树共生,能驱虫增香。”
他蹲下身,递过一页笔记,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种植要点。
雨眠笑着接过,指尖无意间蹭到他的手背,两人同时一怔,又默契地低头继续。
晨风拂过,茶树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偷笑。
——
与此同时,云满阁的院子里,小满正对着满地的木料发愁。
“云开!你确定这个图纸没问题吗?”她抖了抖手里皱巴巴的草图,上面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改良版茶架”,旁边还标注着「艺术感优先」。
云开从木料堆里探出头,额头上沾着木屑,信誓旦旦:“放心吧!我研究过建筑构图,这个角度采光最好,等葡萄藤爬满,还能当天然遮阳棚。”
小满扶额:“云开,可它现在看起来像被雷劈过的篱笆,你确定不会倒……”
“这叫后现代解构风!”云开不服,伸手去调整支架,结果“咔嚓”一声,木架彻底散架。
两人面面相觑,随即笑成一团。
中午,宁馨的电话打来:“孩子们,来老宅吃饭了,今天有新鲜笋子!”
雨眠和陈砚到的时候,齐致远正坐在石桌旁,手里握着一把刻刀,专注地雕琢着一块茶盘木坯。
见他们来了,他头也不抬:“陈砚,过来。”
陈砚连忙上前,齐致远递给他一把小刀:“试试。”
雨眠好奇地凑近,发现木坯上己经刻出了茶山的轮廓,线条流畅而苍劲。
陈砚接过刀,指尖微颤,小心翼翼地沿着纹路加深。
齐致远盯着他的动作,半晌,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有进步。”
(http://qutxt.com/book/JUD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