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残余国运的馈赠

趣书网 更新最快! 国运续命:我在南宋当抖音昏君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真腊国王的诏书如同甘霖,彻底滋润了“宋城”这片干涸的土地。飘扬的宋旗终于有了合法的根基,湄公河下游这片广袤的河湾与山林,正式成为了十万大宋遗民安身立命、重建家园的“吴歌国”(取自吴哥谐音,亦寓南国长歌之意)。

狂欢过后,是更为繁重而充满希望的建设。陆秀夫以“吴歌国相”总揽全局,依托真腊王廷赋予的高度自治权,迅速搭建起精简高效的行政架构。张世杰掌军务,整编训练士卒,依托河湾构筑更坚固的木质水寨和土石寨墙;林景熙掌礼制、文教与外交,一面主持营建简易孔庙、学堂,恢复汉家衣冠礼仪,一面负责与真腊王廷的岁贡往来及地方协调;张伯淳统管民政、农桑、工坊,成为最忙碌的人。

河湾营地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简陋的竹棚被规划整齐的土木结构房屋取代,以竹木为骨架,夯土为墙,覆以本地烧制的陶瓦,虽远不及临安的繁华,却足以遮风避雨。街道拓宽,沟渠纵横,引湄公河支流活水入城,既作饮用灌溉,也兼防火排污。工坊区规模扩大数倍,打铁声、锯木声、织机声日夜不息。周大福统领的船坞更是重中之重,几艘修复的大船泊在新建的深水码头旁,更多的小型内河运输船和渔船正在铺设龙骨。

**【吴歌国建设:行政架构确立。基础建设(民居、道路、水利)快速推进。手工业体系(造船、制陶、纺织、冶炼)初具规模。防御体系(水寨、寨墙)加固中。人口:约10.5万(持续收拢零星抵达的宋人)。】** 旁白的数据流稳定地记录着这片新生之地的脉搏。

然而,繁荣的表象之下,巨大的隐忧如同悬顶之剑。最致命的,依旧是粮食!

“陆相,张大人,”负责农事的官员面带忧色,在议事堂摊开一份粗略的图表,“真腊稻米虽可一年三熟,但我等开垦的新田尚需时日熟化,且本地耕作粗放,亩产远不及江南。眼下虽从真腊商人处购粮,然我人口众多,耗费巨大,金银铜钱总有耗尽之日。更兼真腊权贵见我购粮日多,己暗中抬价…若不能尽快实现粮食自足,根基不稳啊!”

张伯淳补充道:“开荒所需铁制农具亦严重不足,本地铁料稀少且价昂。营中虽有铁匠,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秀夫眉头紧锁。粮食是命脉,农具是根本。这两座大山不搬开,一切繁荣都是沙上筑塔。

议事结束,陆秀夫回到行宫偏殿,习惯性地去看望赵昺。七岁的赵昺身体己恢复康健,在杨太后的悉心照料和每日坚持的八部长寿功静坐导引下,小脸圆润,眼神清亮。此刻,他正安静地坐在一张矮几旁,面前摊开一张粗糙的纸,用炭笔专注地画着什么,赵昰则好奇地趴在旁边看着。

陆秀夫走近一看,纸上并非孩童涂鸦,而是几幅异常清晰的图画:一株叶片宽大、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根部结着一串纺锤状的块茎(红薯);一株高大、顶端结着巨大棒状果实的作物(玉米);一株低矮、开着白色或紫色花朵、根部同样膨大的植物(土豆)。图画旁边,还用稚嫩的笔迹标注着“喜沙壤”、“耐旱”、“高产”、“块茎可食”等字样。

更让陆秀夫心头一震的是,赵昺的另一只小手,正无意识地着一首贴身佩戴的那块温润玉璧——大宋传国玉玺的残片,也是他脑海中“国运旁白”的载体。此刻,那玉璧竟隐隐散发着微不可察的温润光泽,璧身上最后残余的几缕淡金色纹路(代表国运点数),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黯淡、消退,最终彻底化为灰白!

**【紧急指令:国运储备归零!执行最终兑换!】**

**【兑换物:1. 耐旱高产新作物图谱(红薯、玉米、土豆)及基础种植法;2. 西洋盖伦帆船(早期型)全尺寸结构模型(木质,比例1:20,附关键节点解析图);3. 初级炼焦法及简易高炉图纸(碎片)。】**

旁白的提示前所未有的急促,甚至带着一丝决绝的意味。

赵昺抬起头,小脸有些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这次“灵感”爆发和“兑换”过程对他精神负荷极大。他将画好的图纸推到陆秀夫面前,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却又异常认真:

“陆相公…地里…能种这个…很饱肚…不怕旱…还有…大船…更快…更稳…海上去…”

陆秀夫如遭雷击!他猛地抓起图纸,目光死死盯住那三种闻所未闻的作物,再联想到赵昺之前那些“童趣涂鸦”带来的神奇改良,一个惊涛骇浪般的念头瞬间席卷全身!殿下这“天启”,竟能凭空获取异域神种与奇技?!而这代价…是耗尽了大宋最后残存的气运!

他强压下翻江倒海的心绪,蹲下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昺:“殿下,此物…从何得知?当真可种?当真高产?”

赵昺用力点头,小手指着画上的块茎和棒子:“脑子里…有…长在土里…藤上…杆子上…能煮…能烤…好多好多…” 他又指向另一张纸上那线条复杂、前所未见的巨大帆船模型轮廓,“船…很大…好多帆…不怕风浪…跑得快…去好远好远的地方找更多…”

**【目标:推广新作物(解决粮食危机)。解析新船型(提升航海能力与贸易潜力)。】**

旁白再次确认。

陆秀夫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毅。国运己尽,此乃天赐续命之机!他郑重地收起图纸,沉声道:“殿下放心!此乃天佑大宋,赐我神种奇舟!臣,必不负所托!”

他立刻召集核心重臣密议。当陆秀夫摊开那三幅作物图和西洋帆船模型草图时,议事堂内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

“世间竟有如此奇物?亩产数十石?耐旱瘠?”张伯淳捧着红薯图的手都在颤抖,他是老农官出身,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此船…桅杆布局…船体结构…前所未见!若真能造出,海上纵横,何惧风涛!”周大福扑在帆船模型图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作为老船匠,他瞬间被这超越时代的精妙设计震撼得无以复加。

林景熙则盯着那几张炼焦法和高炉碎片图纸,眉头紧锁又充满期待:“若此炼焦法成真…得高温…或可炼出更坚之铁?农具、兵器…”

质疑是难免的。这些作物闻所未闻,图纸上的船型更是离经叛道。但陆秀夫只问了一句:“殿下‘天启’,可曾错过?” 众人想起一路走来的种种“神迹”,顿时哑然。

“此乃我吴歌国绝密!关乎国运存续!”陆秀夫目光如电扫视众人,“张伯淳!”

“下官在!”

“你亲自主持新作物试种!挑选最忠心可靠、精通农事的老农,成立‘司稼署’!在河湾上游寻几处隐蔽、土质不同的荒地,即刻开垦试种!所需人手、工具优先保障!所有参与人员及其家眷,集中安置,严密封锁消息!试种过程详细记录,一丝不苟!”

“遵命!”张伯淳激动得声音发颤。

“周大福!”

“小老儿在!”

“你掌‘将作大监’!工坊区划出最僻静院落,高墙围起,由影鹞十二时辰守卫!集中所有顶尖木匠、船匠,以此图纸为基,全力解析、制作那西洋帆船模型!不要求快,务求吃透每一处结构、原理!所需木料,不计代价寻来!同时,暗中收集能工巧匠,研究那炼焦与高炉之法!”

“相爷放心!小老儿拼了这把骨头,也要把这神船吃透!”周大福拍着胸脯,眼中燃烧着狂热。

“林相!”

“下官在!”

“新作物命名…便叫‘地瓜’(红薯)、‘玉麦’(玉米)、‘土芋’(土豆)。你负责编撰简明种植要诀,待试种成功,立刻推广。同时,利用与真腊王廷及商路关系,暗中打探…海外是否真有此物种流传?若有,不惜代价获取种源!”陆秀夫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明白!”林景熙心领神会。

一场静默的革命在吴歌国最核心的角落悄然启动。

河湾上游,几处被密林和岗哨隔绝的试验田里,张伯淳带着几名心腹老农,如同呵护珍宝般,将那些由赵昺“灵感”所化、实则耗尽国运兑换来的红薯藤(扦插)、玉米粒和土豆块茎(切块发芽),小心翼翼地栽种下去。他们严格按照图纸上的“天启”之法:深耕、起垄、施肥(主要是草木灰和腐熟的少量粪肥)、保持间距…每日记录着芽苗的长势,心中充满了忐忑与虔诚的期待。

守卫森严的“神机院”内,周大福领着十几名最优秀的工匠,日夜围着那艘逐渐成型的西洋盖伦帆船模型(1:20比例,仍有一人多高)。硬木被切削成精确的弧度,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帆索系统复杂而精巧。每当遇到图纸上难以理解的结构(如独特的船底肋骨布局、多桅帆装配合),工匠们便激烈讨论,反复拆解试验。模型旁堆积的演算草稿和局部小样越来越多。这艘凝聚着大航海时代初期智慧的“神船”,正一点点被这群坚韧的宋人工匠艰难地“破译”着。

**【核心项目:新作物试种(进度:10%,苗情良好)。新船型解析(进度:15%,关键结构突破中)。】** 旁白冷静地监控着进度。

新作物的试种和新船型的解析需要时间,但迫在眉睫的粮食和农具危机却刻不容缓。陆秀夫与张世杰、陈宗源商议后,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加大与真腊本地及周边城邦(如暹罗、澜沧)的贸易力度。陈宗源组织起庞大的商队,将宋人工匠制作的精美瓷器、漆器、改良布匹(得益于脚踏纺车和新式织机)、以及部分从沉船中打捞出的、品相尚可的南宋宫廷旧物(如字画、玉器)运出,换取粮食、铁料、铜锡、耕牛等急需物资。贸易带来的财富,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张世杰的军事压力展现出了价值。当湄公河上游一股占城溃兵与当地土匪勾结,袭扰真腊边境村落时,张世杰主动请缨,派出三千精兵,在熟悉地形的真腊向导带领下,以宋军擅长的严整阵型和强弓劲弩,配合灵活的小股丛林突击,干净利落地歼灭了这股匪患。此战规模不大,却充分展现了宋军强悍的战斗力与协作精神,极大震慑了周边觊觎势力,也让真腊王廷内部,尤其是大将军苏利耶跋摩,对吴歌国的价值有了更深认识。作为回报,真腊方面“赠送”了一批粮食和铁器。

然而,表面的合作之下,暗流汹涌。

吴哥王城,金碧辉煌的宫殿深处。

国师般若跋摩捻动着手中的檀香佛珠,脸色阴沉地听着心腹的密报:“…吴歌国宋人,近来商队活动异常频繁,所携货物精巧,获利颇丰。其军士剿匪之战,阵列森严,战力不俗。更可疑者,其河湾上游有数处密地,守卫森严,不知在培育何物;其工坊深处亦有高墙院落,日夜叮当,似在研制奇器…元使孛罗欢大人对此极为关切,愿再加黄金千两,请国师务必查明,若有不轨,当及早除之!”

般若跋摩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忌惮交织的光芒。宋人带来的新奇器物和展现的武力,让他感到了威胁。元廷的黄金和压力,更是无法忽视。

“告知孛罗欢大人,本座心中有数。”般若跋摩冷冷道,“加派人手,给我盯紧吴歌国!尤其是那陆秀夫、张世杰的行踪!还有…那个小皇帝赵昺!总感觉此子…有些邪门!”

几乎与此同时,吴歌国水寨外围的阴暗河汊芦苇丛中。

一条不起眼的小渔船悄然隐没。船上,一个精悍的汉子低声向伪装成渔夫的上线汇报:“…目标(赵昺)每日行踪规律,晨起必于行宫回廊习练养生之术,动作缓慢怪异,由杨太后陪同…常随陆秀夫巡视工坊、农田,偶有停留,似对匠作农事颇有兴趣,会以炭笔涂鸦,匠人多奉若珍宝…上游确有几处新辟田地,守卫极严,夜间有灯火,疑在培育秘种…工坊深处院落,守卫更甚,疑在研制军器或巨舟…”

情报如同蛛网,悄然向吴歌国笼罩而来。而刚刚耗尽国运、兑换了未来希望的吴歌国,正处在最需要时间、却又最脆弱的时刻。

行宫回廊上,赵昺刚刚完成一套舒缓的长寿功收势。他望着远处河湾试验田的方向,又回头看了看戒备森严的“神机院”,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脑海中,旁白无声地刷过一行警示:

**【外部威胁:元廷间谍活动加剧(真腊国师方向)。内部风险:粮食缺口临界点临近。新作物成熟期倒计时:85天。】**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那块己彻底化为灰白、再无一丝光泽的玉璧残片,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伴随着对那未知作物能否如期带来丰收的忐忑,悄然压在了稚嫩的肩头。

河风吹过,带来湄公河特有的气息,也带来了南洋雨季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的闷热与山雨欲来的压抑。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国运续命:我在南宋当抖音昏君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